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18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及车辆,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该载物架包括安装基架、载物平台和连杆组件,安装基架与车体座椅上的连接接口固定连接;安装基架包括底板和分别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连杆组件设于安装基架与载物平台之间,连杆组件包括位于两侧侧板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以使载物平台能够构造成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平行的折叠回收状态以及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垂直的展开状态;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便于载物平台折叠收纳及开展使用,结构稳定性好以承受重物,适用于车载环境或空间要求高的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座椅后是没有载物设备,为了提高乘车过程中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车辆在座椅后安装载物台,但现有车载座椅后载物台由于其结构限制也只能承受较轻的物品,尤其是针对特种车辆在遇到紧急事件,救援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携带配备的电脑等其它较重物件赶往现场救援,救援时间紧迫但在需要操作电脑时,一般车载座椅后载物台将无法承受其重量而限制使用,如此就会大大降低救援的效率。由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一种车载座椅后载物装置/车辆,以便于操作人员在车载环境或空间要求高的场景操作电脑设备,并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以能够承载重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可便于载物平台折叠收纳及开展使用,结构稳定性好以承受重物,适用于车载环境或空间要求高的场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包括安装基架,所述安装基架与车体座椅上的连接接口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架包括底板和分别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与安装基架连接以用于承载物品;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基架与载物平台之间,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位于两侧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也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其中第一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不同于第二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以使载物平台能够构造成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平行的折叠回收状态以及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垂直的展开状态。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之间设置连杆组件以构成四连杆结构,能够将载物平台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基架上以承载较重物品,同时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位置设计也能够使得载物平台构造成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平行的折叠回收状态以及载物平台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垂直的展开状态,使得载物平台具有折叠收纳的功能,以便于车载空间的有效利用,适用于车载环境或空间要求高的场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杆组件配置有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连杆组件转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钉,在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螺钉相适配的限位孔;本技术方案通过限位螺钉插入限位孔内以定位载物平台的折叠回收状态和展开状态,结构设计简单,利于提高车载座椅后载物架折叠利用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具有拱形弯折部,以使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杆与载物平台的铰接端能够伸入所述第一连杆的拱形弯折部内,使得第二连杆能够支撑第一连杆并限制第一连杆继续转动,如此在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杆能够通过支撑第一连杆以支撑载物平台,同时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拱形弯折部支架的配合设计能够巧妙地限制第一连杆继续转动,进而构成载物平台稳定的展开状态。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与侧板之间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侧板之间铰接位置的上方并靠近安装基架底板一侧;所述第二连杆与载物平台之间的铰接位置位于载物平台的收纳端,所述第一连杆与载物平台之间的铰接位置趋近于载物平台的展开端;且第一连杆的拱形弯折部和第一连杆在载物平台上铰接位置之间具有连接段A,在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段A与所述载物平台趋近于平行;第二连杆在靠近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位置一端具有连接段B,在载物平台处于折叠回收状态时,连接段B与连接段A趋近于平行,如此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巧妙配合能够使得载物平台构成稳定的折叠回收状态和展开状态。本技术方案中载物平台的收纳端指的是载物平台在展开状态时其靠近安装基架底板的一端;本技术方案中载物平台的展开端指的是载物平台在展开状态时其远离安装基架底板的一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载物平台包括底座板和与底座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如此在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滑动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能够增加载物平台的利用空间,便于操作使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分别设于底座板上平面和下平面是两侧;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的在所述底座板上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如此构造的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与底座板滑动配合互不影响,结构设计简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为电脑安装平台,在所述电脑安装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滑块,在所述底座板的上平面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腰型滑槽,腰型滑槽长度布置方向与连杆组件的铰接轴轴向垂直,以使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电脑安装平台能够沿远离安装基架的底板一侧滑动;如此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滑动电脑安装平台,以提高载物平台的使用舒适度;作为进一步优选,腰型滑槽内可以安装尼龙套以增强滑块与腰型滑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脑安装平台与底座板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杆,在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杆配合连接的长圆孔,以使电脑安装平台滑动位置调节好后能够通过锁紧螺杆穿过底座板与滑块上的长圆孔连接,用于将固定电脑安装平台锁定在底座板上;该技术方案长圆孔的设计目的在于电脑安装平台滑动到不同位置时均能够通过与锁紧螺杆连接以实现电脑安装平台与底座板之间连接固定稳定;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所述底座板内侧设有与锁紧螺杆配合连接的锁扣,以用于增强锁紧螺杆的连接稳定性,提高电脑安装平台的载物能力。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为鼠标操作平台,在所述底座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压块,在所述鼠标操作平台上设有与压块相适配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长度的布置方向与连杆组件的铰接轴轴向平行,以使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鼠标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电脑安装平台滑动方向一侧滑动,如此便于操作电脑等设备使用;同时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腰型孔内可以安装尼龙套有效增强压块与腰型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鼠标操作平台的载物能力。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有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座椅后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载座椅后载物架。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车载座椅后载物架采用在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之间设置连杆组件以构成四连杆结构,可有效提高载物平台承载能力;同时载物平台构成有折叠回收状态和展开状态,使得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占用空间小且结构可靠,有效利用空间并方便载物设备操作与使用,满足车载环境或是空间要求高的场景。2.本专利技术载物平台配置有两个沿不同方向滑动的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同时第一操作平台和第二操作平台与底座板滑动配合互不影响,可有效增加载物平台的利用空间,提高载物平台的使用舒适度。3.本专利技术第一操作平台可以是电脑安装平台,其与底座板滑动稳定可靠,且在电脑安装平台与底座板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杆,用于将电脑安装平台滑动位置调节好后利用锁紧螺杆将电脑安装平台锁定在底座板上,以增强电脑安装平台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强度,并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基架,所述安装基架与车体座椅上的连接接口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架包括底板和分别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n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与安装基架连接以用于承载物品;/n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基架与载物平台之间,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位于两侧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也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其中第一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不同于第二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以使载物平台能够构造成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平行的折叠回收状态以及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垂直的展开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架,所述安装基架与车体座椅上的连接接口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基架包括底板和分别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
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与安装基架连接以用于承载物品;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基架与载物平台之间,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位于两侧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也与安装基架的侧板铰接,另一端与载物平台铰接,其中第一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不同于第二连杆在所述安装基架和载物平台上的铰接位置,以使载物平台能够构造成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平行的折叠回收状态以及与安装基架的底板相互垂直的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配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钉,在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螺钉相适配的限位孔,用于限制所述连杆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具有拱形弯折部,以使载物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连杆与载物平台的铰接端能够伸入所述第一连杆的拱形弯折部内,使得第二连杆能够支撑第一连杆并限制第一连杆继续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座椅后载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侧板之间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侧板之间铰接位置的上方并靠近安装基架底板一侧;所述第二连杆与载物平台之间的铰接位置位于载物平台的收纳端,所述第一连杆与载物平台之间的铰接位置趋近于载物平台的展开端;第一连杆的拱形弯折部和第一连杆在载物平台上铰接位置之间具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富建韩才关李舜许淦汤齐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