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09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锻炼器,包括上颚咬台和下颚咬合支撑腱,上颚咬台为弧形台面,与人体上颚形状匹配,且台面向内倾斜;下颚咬合支撑腱位于上颚咬台下方的两侧,其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支撑面,从而在上颚咬台下方形成一空腔;下颚咬合支撑腱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半部支撑部和下半部的咬合部,支撑部顶部与上颚咬台侧面底部连接,咬合部与人体下颚两侧形状匹配;上颚咬台内侧围成一内凹的弧面,其前端设有一弧形环状缺口,该弧形环状缺口上覆盖有弹性橡胶材质薄膜。该口腔锻炼器为中空设计,为患者舌头留出运动空点可以同时达到锻炼咬肌力量和舌肌力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锻炼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口腔锻炼器。
技术介绍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并发症护理及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张口时门齿距缩小,严重的张口困难可影响进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的口咽部功能锻炼包括颞颌关节锻炼,咀嚼肌锻炼,还有舌功能锻炼,在临床指导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锻炼工具,往往患者通过反复齿咬木瓶塞来达到锻炼目的,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不便:(1)木瓶塞的大小固定,不能根据患者张口大小进行调节;(2)对于反复使用后的木瓶塞消毒方法不明确,容易滋生细菌及异味;(3)木瓶塞的形状及硬度对患者的舒适感需求较差;(4)使用木瓶塞,舌肌和咀嚼肌无法同时达到锻炼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锻炼咬肌和舌肌的口腔锻炼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锻炼器,包括上颚咬台和下颚咬合支撑腱;所述上颚咬台为弧形台面,与人体上颚形状匹配,且台面向内倾斜;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位于上颚咬台下方的两侧,其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支撑面,从而在上颚咬台下方形成一空腔;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半部支撑部和下半部的咬合部,支撑部顶部与上颚咬台侧面底部连接,咬合部与人体下颚两侧形状匹配;所述上颚咬台内侧围成一内凹的弧面,其前端设有一弧形环状缺口,该弧形环状缺口上覆盖有弹性橡胶材质薄膜。使用时将该口腔锻炼器置于口腔中,上颚牙齿压合在上颚咬台上,下颚牙齿压合在下颚咬合支撑腱的咬合部位置,通过上下颚咬合力压缩下颚咬合支撑腱以锻炼患者的咬肌力量;同时,该口腔锻炼器配戴好后,患者的舌头位于上颚咬台下方的空腔内,患者能够将舌头向上顶触弧面前端弧形环状缺口的弹性薄膜,以锻炼其舌肌力量。进一步地,所述上颚咬台上表面设有与人体上颚牙齿分布相匹配的环形刻槽,两侧咬合部下表面设有与人体下颚两侧牙齿分布相匹配的弧形刻槽,牙齿压合在刻槽上方,无需根据不同的牙齿形状进行牙槽定制。所述上颚咬台和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均为软性医用弹性橡胶材质,能够长时间保留材质弹性,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咬合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牙型,能够在牙齿压合处形成对应的牙槽。更进一步地,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的前端之间设有一弹性塑料薄膜,所述弹性塑料薄膜的两边固定在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内壁上,上部固定在上颚咬台下部,且弹性塑料薄膜自上而下渐宽;在咬合时,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发生形变并远离,此时弹性塑料薄膜两侧被拉长。同时,在上下颚分开时,患者能够伸出舌头向前顶触该弹性塑料薄膜,以锻炼舌肌力量。优选地,所述的弧形环状缺口上覆盖的弹性橡胶材质薄膜,以及弹性塑料薄膜内侧表面均设有点状凸起,用于患者舌头在接触时进行感受定位。有益效果:本技术口腔锻炼器为中空设计,为患者舌头留出运动空点;患者通过持续咬合上颚咬台和下颚咬合支撑腱达到锻炼咬肌力量的作用;同时,在上颚咬台内侧前端,以及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的前端设置弹性薄膜,用于患者舌头向上或者向前进行抵触,达到锻炼舌肌力量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为该口腔锻炼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该口腔锻炼器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颚咬台1和下颚咬合支撑腱2;所述上颚咬台1为弧形马蹄状台面,与人体上颚形状匹配,且台面向内倾斜;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2位于上颚咬台1下方的两侧,其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支撑面,从而在上颚咬台1下方形成一空腔。下颚咬合支撑腱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半部支撑部21和下半部的咬合部22,支撑部21顶部与上颚咬台1侧面底部连接,咬合部22与人体下颚两侧形状匹配;上颚咬台1上表面设有与人体上颚牙齿分布相匹配的环形刻槽11,两侧咬合部22下表面设有与人体下颚两侧牙齿分布相匹配的弧形刻槽23。上颚咬台1和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2均为医用EVA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且在咬合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牙型,能够在牙齿压合处形成对应的牙槽。上颚咬台1内侧围成一内凹的弧面3,其前端设有一弧形环状缺口31,该弧形环状缺口31上覆盖有TPE弹性橡胶材质薄膜;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2的前端之间设有一TPE弹性塑料薄膜4,弹性塑料薄膜4的两边固定在两侧下颚咬合支撑腱2内壁上,上部固定在上颚咬台1下部,且弹性塑料薄膜4自上而下渐宽;弧形环状缺口31上覆盖的弹性橡胶材质薄膜,以及弹性塑料薄膜4内侧表面均设有点状凸起,用于患者舌头在接触时进行感受定位。使用时,患者将消毒后的该口腔锻炼器放入口腔内,弧形马蹄状台面缺口向里;上颚牙齿压合在上颚咬台1上,下颚牙齿压合在下颚咬合支撑腱2的咬合部22位置,通过上下颚咬合力压缩下颚咬合支撑腱2以锻炼患者的咬肌力量;同时,口腔锻炼器配戴好后,患者的舌头位于上颚咬台1下方的空腔内,患者能够将舌头向上顶触弧面前端弧形环状缺口31的薄膜,或者前端弹性塑料薄膜4,以锻炼舌肌力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锻炼器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颚咬台(1)和下颚咬合支撑腱(2);所述上颚咬台(1)为弧形台面,与人体上颚形状匹配,且台面向内倾斜;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2)位于上颚咬台(1)下方的两侧,其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支撑面,从而在上颚咬台(1)下方形成一空腔;/n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半部支撑部(21)和下半部的咬合部(22),支撑部(21)顶部与上颚咬台(1)侧面底部连接,咬合部(22)与人体下颚两侧形状匹配;/n所述上颚咬台(1)内侧围成一内凹的弧面(3),其前端设有一弧形环状缺口(31),该弧形环状缺口(31)上覆盖有弹性橡胶材质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颚咬台(1)和下颚咬合支撑腱(2);所述上颚咬台(1)为弧形台面,与人体上颚形状匹配,且台面向内倾斜;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2)位于上颚咬台(1)下方的两侧,其为向内弯曲的弧形支撑面,从而在上颚咬台(1)下方形成一空腔;
所述下颚咬合支撑腱(2)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半部支撑部(21)和下半部的咬合部(22),支撑部(21)顶部与上颚咬台(1)侧面底部连接,咬合部(22)与人体下颚两侧形状匹配;
所述上颚咬台(1)内侧围成一内凹的弧面(3),其前端设有一弧形环状缺口(31),该弧形环状缺口(31)上覆盖有弹性橡胶材质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颚咬台(1)上表面设有与人体上颚牙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圆圆朱春勤吴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