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09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属于康复训练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坐式训练设备为一体结构、体积大、受训练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下肢训练结构和坐椅,所述下肢训练结构包括与坐椅相连接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训练结构;所述支撑架包括下层支撑板,下层支撑板上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在坐椅一侧开口,在容纳腔内设置有连接杆,在容纳腔的开口端,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坐椅的连接结构;连接杆的一端与下层支撑板滑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沿容纳腔的开口收缩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下肢肌力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
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用于下肢肌力的训练,属于康复训练

技术介绍
肌力低是指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降低,肌肉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韧性而松弛。肌力低随病人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反应。下肢肌张力低的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走路不能正常走路;第二:反应力较慢;第三:双腿发软,可出现不能正常翻身、正常的腿部屈伸运动;腿部肌肉功能减退,不受小脑控制。在很多情况下,下肢肌力不佳时,可通过后期训练进行恢复;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的康复器材用来帮助我们进行下肢肌力的恢复。现有技术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包括站立式训练设备和坐式训练设备,在康复人员完全不能行走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是坐式训练设备,坐式训练设备包括坐椅和下肢训练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坐式训练设备存在如下问题:一、现有技术中的坐式训练设备为一体结构,无法根据环境情况进行拆分使用,如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不便于携带或安装;二、在腿无法自由弯曲的情况下,需要他们协助或自行移动腿部进行弯曲,容易造成训练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无法对训练结果进行监控,即不能很好的判断康复人员的恢复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坐式训练设备为一体结构、体积大、受训练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包括下肢训练结构和坐椅,所述下肢训练结构包括与坐椅相连接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训练结构;所述支撑架包括下层支撑板,下层支撑板上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在坐椅一侧开口,在容纳腔内设置有连接杆,在容纳腔的开口端,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坐椅的连接结构;连接杆的一端与下层支撑板滑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沿容纳腔的开口收缩或延伸。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T型杆,T型杆包括横杆和竖杆,竖杆一端与横杆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结构相连接;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腔,连接杆滑动出容纳腔时,通过设置的固定腔将横杆滑动固定在下层支撑板上。进一步,在固定腔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支撑板上设置滑动腔,连接杆的横杆与滑动腔滑动固定配合;所述滑动腔与固定腔形成一体的腔体。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为捆绑绳或/和挂钩。进一步,所述训练结构包括设置在下层支撑板上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的上层支撑板,上层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与脚对应的向下凹的凹槽,在凹槽内的底部设置有可压缩复位的弹性复位结构,在弹性复位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踩踏板。进一步,所述凹槽内的底部上设置有轴杆或轴套;所述踩踏板上设置有与轴杆或轴套相配合的移动轴套或移动轴杆。进一步,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感应移动轴套或移动轴杆是否移动到位的、带无线发射器的第一柔性传感器;所述坐椅的坐垫上设置有感应人体压力的、带无线发射器的第二柔性传感器。进一步,所述支撑柱设置在下层支撑板和上层支撑板的四个角上。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复位弹簧和海绵。进一步,所述踩踏板上设置有指压凸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技术中的坐椅通过下肢训练结构上设置的连接杆和连接结构来实现与下肢训练结构的活动连接,便于在使用环境受限制的情况下,可将坐椅拆除掉,将下肢训练结构与当前环境中的物件进行固定,以防止进行训练时,下肢训练结构移位等问题,因可分离和可收缩,也方便收缩下肢训练结构,在外出时,也可只携带下肢训练结构;二、本技术中的连接杆为T型杆,是为了便于连接杆延伸出容纳腔时,在容纳腔的开口处,横杆能固定在固定腔上,防止横杆与下层支撑板相分离;三、本技术中设置滑动腔的目的是为了在连接杆为多个的情况下,如为2个时,以增加坐椅等与下肢训练结构连接的稳定性,由于相邻容纳腔之间的距离过远或过近而造成连接杆的的连接结构无法跟坐椅等物件进行固定时,通过连接杆在滑动腔进行滑动来调节两两连接杆间的距离,来实现连接结构与坐椅等物件的固定;四、本技术中的训练结构为康复人员坐在坐椅上腿部成90°左右的弯曲状态的踩踏康复训练结构,可减少康复人员训练时的腿部的弯曲次数,能更佳高效的训练下肢肌力;五、本技术中设置轴杆或轴套与之配合的轴套或移动轴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踩踏踩踏板时,踩踏板移位,无法按压到凹槽中,以影响训练效果;六、本技术中同时设置第一柔性传感器和第二柔性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监管康复人员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有效训练次数,即可监控其是否在坐着的状态进行的训练(考虑到站立时人体的重量过大,第一柔性传感器发出信号可能是因为人体重力所产生的压力信号,而非下肢用力产生的信号);七、本技术中踩踏板上设置指压凸钮的目的是为了在训练时,同时按压脚部穴位,起到双重训练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肢训练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未设置踩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2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杆上设置有挂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包括下肢训练结构(1)和坐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结构(1)包括与坐椅(2)相连接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训练结构;/n所述支撑架包括下层支撑板(3),下层支撑板(3)上设置有容纳腔(4),容纳腔(4)在坐椅(2)一侧开口,在容纳腔(4)内设置有连接杆(5),在容纳腔(4)的开口端,连接杆(5)上设置有连接坐椅(2)的连接结构;/n连接杆的一端与下层支撑板(3)滑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沿容纳腔(4)的开口收缩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包括下肢训练结构(1)和坐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结构(1)包括与坐椅(2)相连接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训练结构;
所述支撑架包括下层支撑板(3),下层支撑板(3)上设置有容纳腔(4),容纳腔(4)在坐椅(2)一侧开口,在容纳腔(4)内设置有连接杆(5),在容纳腔(4)的开口端,连接杆(5)上设置有连接坐椅(2)的连接结构;
连接杆的一端与下层支撑板(3)滑动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沿容纳腔(4)的开口收缩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为T型杆,T型杆包括横杆(6)和竖杆(7),竖杆(7)一端与横杆(6)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结构相连接;
容纳腔(4)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腔(8),连接杆(5)滑动出容纳腔(4)时,通过设置的固定腔(8)将横杆(6)滑动固定在下层支撑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腔(8)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支撑板(3)上设置滑动腔(9),连接杆(5)的横杆(6)与滑动腔(9)滑动固定配合;
所述滑动腔(9)与固定腔(8)形成一体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肌力康复训练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捆绑绳或挂钩(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黄河徐瀚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华川养老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