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97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罐、截流结构、负压结构和警报结构,旋转旋转盘,负压活塞在螺纹的配合下,负压活塞沿定位杆配合下移,能够降低引流罐内的气压,引流罐内成负压状态,积液通过引流管导流,积液经过环形孔储存到引流罐的内部,在积液被储备到引流罐的内部后,在引流罐发生倒置时,橡胶膜的中间位置在引流罐内液压配合下与引流管的端口贴合,避免积液倒流,能够更好的达到引流效果,保证积液引流更加安全,通过设置警报结构,橡胶活塞受到积液液压压迫,活动杆上的导电片同步滑动,两导电片接触,电池与警报盒形成通路,警报盒发出警鸣声,能够提醒医护人员对积液排放,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进行引流,通过引流将人体内的积液排出,引流是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或伤口抽取液体的过程和办法;现有的积液引流装置一般用输液袋作为储备装置,使用时如果发生倒置情况,积液会发生回流现象,积液回到病灶,对病灶造成二次损伤,使用的安全性较低,使用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缺点,需要设计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解决了使用时如果发生倒置情况,积液会发生回流现象,积液回到病灶,对病灶造成二次损伤,使用的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罐、截流结构、负压结构和警报结构,所述截流结构设置在引流罐的顶端端口处,所述负压结构固定在引流罐的外壁一侧,所述警报结构设置在引流罐的圆周面底部;所述截流结构包括引流管、引流塞、膜槽、环形孔和橡胶膜,所述引流塞配合嵌入安装在引流罐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引流管竖直贯穿安装在引流塞的中心位置,所述引流塞的底部开设有膜槽,所述橡胶膜的边侧与膜槽的圆周槽壁通过胶水粘合,所述环形孔开设在橡胶膜的内部;所述负压结构包括丝杆、负压罐、定位杆、负压活塞和旋转盘,所述负压活塞设置在负压罐的室腔内部,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负压罐的内壁上下两侧面上,所述定位杆竖直贯穿负压活塞的偏心位置,所述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负压罐的上下两端端面中心位置,所述旋转盘通过焊接固定在丝杆的底端端部,所述丝杆的螺纹配合贯穿负压活塞的中心位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报结构包括液压筒、活塞杆、活动板、活动杆、导电片、警报盒、电池、支撑架、橡胶活塞和收缩弹簧,所述液压筒通过焊接固定在引流罐的底部一侧,所述橡胶活塞设置在引流罐的室腔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橡胶活塞的侧面中心位置,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贯穿液压筒的一端筒壁中心位置,所述收缩弹簧套接在活塞杆的外部,所述活动杆水平固定在活动板的圆周面上,所述支撑架通过焊接固定在液压筒的圆周面顶侧,所述警报盒和电池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支撑架的顶侧面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管的底端端口与环形孔上下错位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罐和负压罐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侧安装有阀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底侧与活动杆的另一端顶侧均焊接固定有导电片,两所述导电片、警报盒和电池通过导线连接为串联电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与引流罐的底部相互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截流结构和负压结构,在引流时,打开阀门,旋转旋转盘,负压活塞在螺纹的配合下,负压活塞沿定位杆配合下移,能够降低引流罐内的气压,引流罐内成负压状态,积液通过引流管导流,积液经过环形孔储存到引流罐的内部,在积液被储备到引流罐的内部后,在引流罐发生倒置时,橡胶膜的中间位置在引流罐内液压配合下与引流管的端口贴合,避免积液倒流,能够更好的达到引流效果,保证积液引流更加安全,通过设置警报结构,橡胶活塞受到积液液压压迫,推动橡胶活塞在液压筒内部滑动,活动杆上的导电片同步滑动,两导电片接触,电池与警报盒形成通路,警报盒发出警鸣声,能够提醒医护人员对积液排放,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警报结构剖视图;图中:1、引流罐;2、截流结构;3、负压结构;4、警报结构;21、引流管;22、引流塞;23、膜槽;24、环形孔;25、橡胶膜;31、丝杆;32、负压罐;33、定位杆;34、负压活塞;35、旋转盘;41、液压筒;42、活塞杆;43、活动板;44、活动杆;45、导电片;46、警报盒;47、电池;48、支撑架;49、橡胶活塞;410、收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罐1、截流结构2、负压结构3和警报结构4,截流结构2设置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负压结构3固定在引流罐1的外壁一侧,警报结构4设置在引流罐1的圆周面底部;截流结构2包括引流管21、引流塞22、膜槽23、环形孔24和橡胶膜25,引流塞22配合嵌入安装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引流管21竖直贯穿安装在引流塞22的中心位置,引流塞22的底部开设有膜槽23,橡胶膜25的边侧与膜槽23的圆周槽壁通过胶水粘合,环形孔24开设在橡胶膜25的内部;负压结构3包括丝杆31、负压罐32、定位杆33、负压活塞34和旋转盘35,负压活塞34设置在负压罐32的室腔内部,定位杆3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负压罐32的内壁上下两侧面上,定位杆33竖直贯穿负压活塞34的偏心位置,丝杆31的两端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负压罐32的上下两端端面中心位置,旋转盘35通过焊接固定在丝杆31的底端端部,丝杆31的螺纹配合贯穿负压活塞34的中心位置;警报结构4包括液压筒41、活塞杆42、活动板43、活动杆44、导电片45、警报盒46、电池47、支撑架48、橡胶活塞49和收缩弹簧410,液压筒41通过焊接固定在引流罐1的底部一侧,橡胶活塞49设置在引流罐1的室腔内部,活塞杆42的一端固定在橡胶活塞49的侧面中心位置,活塞杆42的另一端贯穿液压筒41的一端筒壁中心位置,收缩弹簧410套接在活塞杆42的外部,活动杆44水平固定在活动板43的圆周面上,支撑架48通过焊接固定在液压筒41的圆周面顶侧,警报盒46和电池47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支撑架48的顶侧面上;引流管21的底端端口与环形孔24上下错位设置;引流罐1和负压罐32通过导气管连接,导气管的一侧安装有阀门;支撑架48的一端底侧与活动杆44的另一端顶侧均焊接固定有导电片45,两导电片45、警报盒46和电池47通过导线连接为串联电路,能够更好的警报监测;液压筒41的另一端与引流罐1的底部相互连通,能够保证对液压监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引流时,打开阀门,旋转旋转盘35,负压活塞34在螺纹的配合下,负压活塞34沿定位杆33配合下移,能够降低引流罐1内的气压,引流罐1内成负压状态,积液通过引流管21导流,积液经过环形孔24储存到引流罐1的内部,在积液被储备到引流罐1的内部后,在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罐(1)、截流结构(2)、负压结构(3)和警报结构(4),所述截流结构(2)设置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所述负压结构(3)固定在引流罐(1)的外壁一侧,所述警报结构(4)设置在引流罐(1)的圆周面底部;/n所述截流结构(2)包括引流管(21)、引流塞(22)、膜槽(23)、环形孔(24)和橡胶膜(25),所述引流塞(22)配合嵌入安装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引流管(21)竖直贯穿安装在引流塞(22)的中心位置,所述引流塞(22)的底部开设有膜槽(23),所述橡胶膜(25)的边侧与膜槽(23)的圆周槽壁通过胶水粘合,所述环形孔(24)开设在橡胶膜(25)的内部;/n所述负压结构(3)包括丝杆(31)、负压罐(32)、定位杆(33)、负压活塞(34)和旋转盘(35),所述负压活塞(34)设置在负压罐(32)的室腔内部,所述定位杆(3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负压罐(32)的内壁上下两侧面上,所述定位杆(33)竖直贯穿负压活塞(34)的偏心位置,所述丝杆(31)的两端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负压罐(32)的上下两端端面中心位置,所述旋转盘(35)通过焊接固定在丝杆(31)的底端端部,所述丝杆(31)的螺纹配合贯穿负压活塞(34)的中心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罐(1)、截流结构(2)、负压结构(3)和警报结构(4),所述截流结构(2)设置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所述负压结构(3)固定在引流罐(1)的外壁一侧,所述警报结构(4)设置在引流罐(1)的圆周面底部;
所述截流结构(2)包括引流管(21)、引流塞(22)、膜槽(23)、环形孔(24)和橡胶膜(25),所述引流塞(22)配合嵌入安装在引流罐(1)的顶端端口处,所述引流管(21)竖直贯穿安装在引流塞(22)的中心位置,所述引流塞(22)的底部开设有膜槽(23),所述橡胶膜(25)的边侧与膜槽(23)的圆周槽壁通过胶水粘合,所述环形孔(24)开设在橡胶膜(25)的内部;
所述负压结构(3)包括丝杆(31)、负压罐(32)、定位杆(33)、负压活塞(34)和旋转盘(35),所述负压活塞(34)设置在负压罐(32)的室腔内部,所述定位杆(3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负压罐(32)的内壁上下两侧面上,所述定位杆(33)竖直贯穿负压活塞(34)的偏心位置,所述丝杆(31)的两端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负压罐(32)的上下两端端面中心位置,所述旋转盘(35)通过焊接固定在丝杆(31)的底端端部,所述丝杆(31)的螺纹配合贯穿负压活塞(34)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分泌临床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结构(4)包括液压筒(41)、活塞杆(42)、活动板(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