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闹时钟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89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音乐闹时钟表,根据时间来切换作为时间信号发出的各个乐音,各预定的乐音分别响在预定的时间。即使因校时而使各时间与乐音变得彼此不一致,各乐音也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复位,从而使与相应的时间一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乐音闹时钟表。以前已有了以乐音的形式闹时的钟表。例如,日本技术实审公报63-13513公开了一种闹时钟表,使用者可以按压一个按钮从钟表中配备的多种乐音中事先选择一种乐音。到了规定的闹时时间时,使用者所选取的乐音就响了。如果使用者在所选择的乐音持续过程中按压按钮时,下一个乐音将从头开始响起。上述现有技术的设计是以乐音的形式闹时,使用者在乐音特续的过程中按压按钮时就能使乐音转到另一个乐音。但这种设计不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人要提供的一种乐音闹时钟表,这种钟表可以令乐音顺次按时间(例如,一点钟、两点钟等)切换,在各个这些时间里,乐音就作为时间信号响起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乐音闹时钟表,这种钟表的设计可以令乐音顺次按时间从一个转到另一个,在每个这些时间,乐音就作为时间信号响起来,而且即使各时间和音乐间由于例如在计时中所做的校时而变得彼此不一致时,各乐音也能在预定时间复位,因而使预定的乐音总是可以在其作为时间信号发出的时间响起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乐音闹时钟表包括一个检测正确时间的开关,由一个凸轮进行通/断控制,该凸轮与每小时转一圈的齿轮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复位开关,由一个复位杆进行通/断控制,该复位杆由一个每十二小时转一圈的齿轮使其摆动;一个闹时控制电路,其中含有多种乐音;一个音响器件,根据来自闹时控制电路的乐音输出信号发出乐音。闹时控制电路的乐音输出信号发出乐音。闹时控制电路设计得使其当每次正确时间检测开关检测的正确时间信号加到某一选择端子上时,依次输出所保存的乐音,当复位开关给复位端子提供复位信号时使待输出的闹时乐音与头一个乐音一致。附图说明图1 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平面图。图2 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剖视图。图3 是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图4 是电路图。2 印刷电路板;4 时针齿轮;5 复位杆;6,6b,7分针齿轮;30闹时控制电路;52正确时间检测开关;53复位开关;ST选择端子;R复位端子;Sp音响器件。如图1和2中所示,印刷电路板2被固定在钟表机件A的下外壳1内。印刷电路板2的上边形成有接线图案。如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图中未示出)电路元件分别连接在印刷电路板2的预定位置上。集成电路(IC)3被连接在印刷电路板2的大致中心部分,且用封装树脂3a盖住。IC3具有一个钟表电路、如图4所示的闹时控制电路30等。时针齿轮4可转动地支撑在下外壳1上,复位杆5安置在时针齿轮4的上边。时针齿轮弹簧4d安插在时针齿轮4与下外壳1之间,使时针齿轮4朝复位杆5偏移。分针管6穿过时针齿轮4的时针管4a和复位杆5上的孔5a延伸。分针管6的内端部分形成有一个径向凸出的角形分针凸轮6a和分针小齿轮6b,两者与内端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分针齿轮7通过一个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固定到分针管6的内端部分。一对检测正确时间用的触点构件8和9的近端部分分别连接在即刷电路板2的预定位置上。触点构件8的远端部分一直延伸到其能与分针凸轮6a接合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触点构件9的远端部分一直延伸到其偏离触点构件8的远端部分,因而不能与分针凸轮6a接合,但仍在触点构件8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因此,当分针凸轮6a在十二点钟的位置附近将触点构件8压住,触点构件8借助于其回弹能力偏转到两点链线的位置时,触点构件8即刻与触点构件9接触,从而使检测正确时间的开关S2接通,产生正确时间信号。触点构件8的近端部分延伸形成输出端部8a。输出端子10的近端部分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的一预定位置上。输出端子8c和10都通过下外壳1露出。外设的构件,例如,扬声器SP,连接到输出端子8a和10。如图1和3中所示,复位杆5有一个枢轴部分5d,杆5即绕该枢轴摆动。轴承11从下外壳1凸出,可摆动地支撑着枢轴部分5d。接合部分5e从复位杆5延伸。复位构件12构成复位开关,其近端部分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的预定位置上。复位构件12的远端部分分成三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在复位杆5的接合部分5e上方延伸,限定了一个使接合部分5e向下偏移的接合部分12c。另两个分支形成可动触点12a和12b,能与印刷电路板2上的复位开关接线图案弹性接触。如图1、2和3所示,凸轮爪4b和4c在时针齿轮4的转动方向形成倾斜表面,作为复位杆5的摆动机构设在时针齿轮4上边彼此相隔180度且距中心的距离不同的相应位置上,复位杆5的下边配备有凸轮槽5b和5c,配置在其分别能与凸轮爪4b和4c配合在一起的各位置上。复位杆5受到来自复位构件12的接合部分12c的向下偏移力的作用,因而其下表面与时针齿轮4的凸轮爪4b和4c的上表面弹性接触。时针齿轮4转动时,凸轮爪4b和4c在复位杆5的下表面上滑动,从而使凸爪4b和4c每12小时一次地面对凸轮槽5b和5c。凸轮爪4b和4c面对凸轮槽5b和5c时,它们彼此配合在一起。于是复位杆5下降,促使复位构件12的动触点12a和12b与印刷电路板2上的接线图案接触,从而使复位开关S3接通,产生复位信号。应该指出,这种配置方式是使复位开关S3接通时,正确时间检测开关S2不连通。如图2所示,分针管6由时针管4a和中板13可转动地支撑着,秒针齿轮15则牢靠地固定在通过分针管6延伸的秒针轴14的内端部分上。秒针齿轮14由中板13和上外壳16可转动地支撑着。转子17的转动通过驱动齿轮18传到称针齿轮15上,秒针齿轮15的转动则通过中间齿轮19转到分针齿轮7上。分针齿轮7转动时促使分针管6通过滑动机构转动,分针小齿轮6b的转动则通过传动齿轮20传到时针齿轮4上。图4示出了乐音闹时控制电路30。更具体地说,控制乐音闹时的闹时控制电路30制作在印刷电路板2上。闹时控制电路30事先设计成使其含有例如对应于一点钟至十二点钟12个不同时间的十二个乐音。当正确时间信号加来时,乐音输出端子1和2交替产生乐音输出信号,使晶体管Tr1和Tr2交替导通。晶体管Tr2导通时,电流Ⅰ1流动的方向使电容器C充电,晶体管Tr1导通时,电流Ⅰ2流动的方向使电容器C放电。电流Ⅰ1和Ⅰ2使扬声器Sp产生乐音闹时。R1是反馈电路1的电阻,MTI是反馈输入端子。开关S1是个程序选择开关,它与选择端子ST连接。通过手动接通/断开选择开关S1就可以依次设定各乐音,例如使一点钟的乐音作为第一个闹时,两点钟的乐音作为第二个闹时。如上所述,正确时间检测开关S2包括设在钟表机件A上的触点构件8和9,当这个开关产生正确时间信号时,这个信号被加到选择端子ST上以选择乐音,同时输出端子1和2交替产生输出。复位开关S3包括复位杆5和复位构件12,两者都设在钟表机件A上。开关S3所产生的复位信号加到复位端子R上,使闹时控制电路30复位,从而使下一个有待输出的闹时乐音与第一个乐音一致。下面说明产生乐音的过程。如上所述,在一点钟至十二点钟的十二个不同时间待发出的乐音是通过操作选择开关S1事先设定的。在图2中,通过上述钟表齿轮系,转子17转动时促使分针管6每小时转一圈,并使时针齿轮4每十二小时转一圈。分针凸轮6a也与针管6一起转动,而当分针(图中未示出)趋近正确时间位置时,触点构件8的远端部分与分针凸轮6a接合,如图1中所示。分针凸轮6a转动时,触点构件8受压从而偏转,而当分针凸轮已过去时,触点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乐音闹时钟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正确时间检测开关,由一个凸轮进行通/断控制,该凸轮与每小时转一圈的齿轮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复位开关,由一个随每小时转一圈的齿轮摆动的复位杆进行通/断控制;一个闹时控制电路,含有多个乐音;和一个音响器件,根据来自所述闹时控制电路的乐音输出信号发出乐音;所述闹时控制电路设计得使其在每次所述正确时间检测开关所检测出的正确时间信号加到选择端子上时,依次输出所包含的各乐音,当复位信号加到所述复位开关的复位端子上时发出下一次应输出的与第一个一致的乐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秀嗣谷中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