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80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涉及口腔正畸器械领域。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固位部件和加力部件,所述左右固位部件分别设置于颚中缝左右两侧,所述加力部件与左右固位部件相连;所述各固位部件包括套于第一磨牙的金属冠和中间带有横向凹槽的固位板,所述金属冠和固位板设置于腭中缝的同一侧且通过钢丝相连,所述金属冠的颊侧对应于上颌颧牙槽嵴处连接有种植钉套管,所述固位板的矢状向两端分别设有加力部件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固位部件可最大程度贴紧腭黏膜,微种植钉可最大程度植入骨内,减小了微种植钉加力过程中失败的风险,且矫治过程中,不需要拆除微种植钉就可以实现上颌横向足够的宽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腔正畸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临床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技术背景上牙弓狭窄上牙列前突在临床比较常见,对于狭窄的上牙弓目前扩弓的方式有:快速螺旋扩弓器、骑士弓和四眼圈簧。对于成人的快速扩弓,常需要配合腭中缝两侧的微种植钉进行扩弓,以避免直接使用快速扩弓器导致的上后牙的颊向倾斜。目前市面上的骨性快速扩弓器是将微种植钉和扩弓器直接相连,对于牙弓狭窄明显的病例,选择使用该类型快速扩弓器存在的问题:(1)腭穹隆过于狭窄,所选择的扩弓器只能尽可能的窄,但窄的扩弓器所扩开的量有限,不能一次性满足临床需要,即在扩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更换宽一些的扩弓器,更换矫治器就需要重新植入微种植钉,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增加了后续植入微种植钉失败的风险,且临床成本提高。(2)扩弓器和腭穹隆顶部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临床中需要使用特殊的足够长的微种植钉以提供充分的固位,但因为施力点与植入骨内提供固位的种植钉螺纹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且微种植钉的直径较小,在加力过程中存在钉子弯曲、断裂或者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固位部件可最大程度贴紧腭黏膜,微种植钉可最大程度植入骨内,减小了微种植钉加力过程中失败的风险,且矫治过程中,不需要拆除微种植钉就可以实现上颌横向足够的宽度变化。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固位部件和加力部件,所述左右固位部件分别设置于颚中缝左右两侧,所述加力部件与左右固位部件相连;所述各固位部件包括套于第一磨牙的金属冠和中间带有横向凹槽的固位板,所述金属冠和固位板设置于腭中缝的同一侧且通过钢丝相连,所述金属冠的颊侧对应于上颌颧牙槽嵴处连接有种植钉套管,所述固位板的矢状向两端分别设有加力部件安装孔。在本技术中,所述各固位部件固位板的凹槽两侧分别设有微种植钉植入孔;所述加力部件为横向加力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扩弓螺旋、矢状向设置且与所述扩弓螺旋相连的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位部件的加力部件安装孔相适配的固位柱;所述横向加力部件的扩弓螺旋卡设于所述左右固位部件的凹槽内,通过所述固位柱与所述左右固位部件相连。在本技术中,所述扩弓螺旋包括两侧的第一螺纹杆、中间的第一螺纹管和第一螺纹管上固定的第一螺母,第一螺纹管设有内螺纹、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螺纹杆通过螺纹相连,两侧的第一螺纹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两个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扩弓螺旋的第一螺纹管舌侧、且所述第一螺母在两个连接杆之间。两侧的第一螺纹杆是两根独立的螺纹杆。在本技术中,所述加力部件为矢状向加力部件,包括单侧扩弓螺旋和矢状向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三、第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横杆垂直于所述单侧扩弓螺旋,所述第一、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单侧扩弓螺旋的牙合方,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单侧扩弓螺旋的根方,所述第一、第二横杆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固位部件上的加力部件安装孔相适配的固位柱,所述第三横杆上设置有微种植钉套管。在本技术中,所述单侧扩弓螺旋包括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螺纹杆相连、另一端与一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管上固定有第二螺母,第二螺纹管设有内螺纹、且与第二螺纹杆的外螺纹相适配。在本技术中,所述矢状向加力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横杆依次设置于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管和杆上。在本技术中,各固位部件的固位板与上颚相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以上颌颧牙槽嵴处的微种植钉、腭中缝两侧的微种植钉以及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为支抗,通过加力部件进行横向扩弓增加左右磨牙之间的距离;通过矢状向加力部件进行矢状向扩弓,实现推磨牙远中移动。本技术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在横向可以用于单侧或双侧牙弓的狭窄的病例,在矢状向还可以用于单侧或者双侧推磨牙向后。当进行横向扩弓,上颌磨牙横向被动移动时,由于本技术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将固位部件与加力部件分开,固位部件为独立的左右两部分,其位置设计相对自由,不受腭穹隆宽度的影响,固位部件可最大程度贴紧腭黏膜,微种植钉可最大程度植入骨内,减小了微种植钉失败的风险;当扩弓到一定程度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仅需要更换加力部件的型号即可,避免患者再次手术,不需要拆除微种植钉,就可以实现上颌横向足够的宽度变化,同时也提高临床效率。本技术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的支抗,除了腭中缝两侧的微种植钉,还有上颌第一磨牙以及颧牙槽的微种植钉,有利于上颌的整体扩展,减少后牙的颊向倾斜。(3)当需要进行纵向扩弓,上颌磨牙矢状向移动时,本技术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的支抗,为在第一前磨牙连线植入的微种植钉,此时需移除腭中缝两侧的微种植钉以及颧牙槽嵴的微种植钉,采用矢状向加力装置进行磨牙远移。附图说明图1是左右固位部件的结构简图,其中11-微种植钉套管、12-金属冠、13-钢丝、14-固位板、15-加力部件安装孔、16-微种植钉植入孔、17-凹槽、18-右固位部件、19-左固位部件。图2横向加力部件的结构简图,其中(1)主视图,(2)是左视图,21-第一螺纹杆,22-第一螺母,23-连接杆,24-固位柱,25-第一螺纹管。图3矢状向加力部件的结构简图,其中(1)主视图,(2)是左视图,31-固位柱,32-第二螺纹杆,33-第二螺母,34-杆,35-第二螺纹管,36-微种植钉套管,37-竖杆,38-第一横杆,39-第二横杆,40-第三横杆。图4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简图,其中51-底板,52-固位柱。图5是采用固定螺丝将固位板、微种植钉和转移基台固定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1-固定螺丝,62-转移基台,63-微种植钉,14-固位板。图6是横向加力部件安装在左右固位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2-横向加力部件,11-微种植钉套管、12-金属冠、13-钢丝、14-固位板、18-右固位部件、19-左固位部件。图7是矢状向加力部件安装在左右固位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3-矢状向加力部件,2-横向加力部件,11-微种植钉套管、12-金属冠、13-钢丝、14-固位板、18-右固位部件、19-左固位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结合图1-3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固位部件19、18和加力部件,左右固位部件分别设置于颚中缝左右两侧,加力部件与左右固位部件相连;各固位部件包括套于第一磨牙的金属冠12和中间带有横向凹槽17的固位板14,金属冠12和固位板14设置于腭中缝的同一侧且通过钢丝13相连,金属冠12的颊侧对应于上颌颧牙槽嵴处连接有微种植钉套管11,固位板14的矢状向两端分别设有加力部件安装孔15。加力部件安装孔15的直径1.51mm,深度2mm。各固位部件的固位板14与上颚相贴合,以保证微种植钉可最大程度植入骨内,减小了微种植钉失败的风险。在需要进行横向扩弓,上颌磨牙横向移动时,设计了横向加力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固位部件和加力部件,所述左右固位部件分别设置于颚中缝左右两侧,所述加力部件与左右固位部件相连;所述各固位部件包括套于第一磨牙的金属冠和中间带有横向凹槽的固位板,所述金属冠和固位板设置于腭中缝的同一侧且通过钢丝相连,所述金属冠的颊侧对应于上颌颧牙槽嵴处连接有种植钉套管,所述固位板的矢状向两端分别设有加力部件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固位部件和加力部件,所述左右固位部件分别设置于颚中缝左右两侧,所述加力部件与左右固位部件相连;所述各固位部件包括套于第一磨牙的金属冠和中间带有横向凹槽的固位板,所述金属冠和固位板设置于腭中缝的同一侧且通过钢丝相连,所述金属冠的颊侧对应于上颌颧牙槽嵴处连接有种植钉套管,所述固位板的矢状向两端分别设有加力部件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固位部件固位板的凹槽两侧分别设有微种植钉植入孔;所述加力部件为横向加力部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扩弓螺旋、矢状向设置且与所述扩弓螺旋相连的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位部件的加力部件安装孔相适配的固位柱;所述横向加力部件的扩弓螺旋卡设于所述左右固位部件的凹槽内,通过所述固位柱与所述左右固位部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维上颌磨牙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弓螺旋包括两侧的第一螺纹杆、中间的第一螺纹管和第一螺纹管上固定的第一螺母,第一螺纹管设有内螺纹、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螺纹杆通过螺纹相连,两侧的第一螺纹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两个连接杆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昊马晓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