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74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涉及医用支撑装置领域,包括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上身床面板底端和下身床面板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四根高度调节柱,八根高度调节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支撑板面,支撑板面底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四个滑轮,支撑板面底部中间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上身床面板、下身床面板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的高度调节柱,实现了本装置的高度调节,让治疗时的体位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位置,避免了移动时候的不便性,通过滑轮与支撑柱的设置方式,给装置的搬运带来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支撑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在放射科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支撑,但现有的体位支撑装置存在着位置不能随意移动,需要挪动病人转换身体位置和角度来拍摄光片的问题,这样便会加重病人的身体负担,且常用的体位支撑设备只是常规作为检查设备来作用的,没有给病人一个良好的检查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所述上身床面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绞绳,两根所述绞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身床面板,所述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上身床面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身防护板,所述下身床面板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身防护板,所述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四根高度调节柱,四根所述高度调节柱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面,所述支撑板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板面底端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连接杆,所述轴承连接杆底部活动连接有滑轮轴承,所述滑轮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有滑轮。优选的,所述上身床面板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口,所述固定卡接口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一端,所述固定带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盒,所述限位卡盒固定连接有上身床面板。优选的,所述下身床面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接口,所述固定卡接口顶端活动连接有腰部限位卡盒,所述腰部限位卡盒活动连接有腰部固定带,所述腰部固定带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固定卡接口。优选的,所述上身床面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圈均固定套设有螺纹柱,所述上身床面板内部开设有电机腔室,所述电机腔室内固定安装有螺纹装置电机,所述上身床面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拉伸装置开关,所述螺纹装置电机通过三个彼此啮合的齿轮与螺纹柱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装置电机通过拉伸装置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身床面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接收盒,所述接收盒内固定开设有螺纹凹槽,且所述螺纹凹槽与螺纹柱的一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面顶端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总电机,所述高度调节总电机一侧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开关,所述高度调节总电机通过高度调节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电线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总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开关,所述高度调节总电机带动支撑柱与高度调节柱下固定连接的气缸上下运动。优选的,所述上身床面板顶端活动放置有枕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高度调节杆和拉伸装置的共同作用下,适合各个身高人群,并能在不需要病人转换身体位置角度情况下,帮助病人拍摄到身体各个位置的光片,减轻病人的身体负担;(2)本技术在上身床面板和下身床面板上均安置了防护板和固定带,并增加了海绵垫和枕头等用具,改善病人检查时的身体舒适度;(3)本技术利用滑轮跟支撑杆的作用,将该体位支撑装置变为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加以利用的病床,为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做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螺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轮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身床面板;2、固定带;3、限位卡盒;4、上身防护板;5、枕头;6、下身床面板;7、高度调节总电机;8、高度调节开关;9、支撑柱开关;10、高度调节柱;11、支撑板面;12、滑轮;13、拉伸装置开关;14、支撑柱;15、螺纹凹槽;16、腰部限位卡盒;17、腰部固定带;18、接收盒;19、螺纹柱;20、海绵垫;21、螺纹装置电机;22、转动轴承;23、滑轮轴承;24、轴承连接杆;25、固定卡接口;26、绞绳;27、下身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医用支撑装置,包括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上身床面板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绞绳26一端,两根绞绳2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身床面板6,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0,上身床面板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身防护板4,下身床面板6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身防护板27,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四根高度调节柱10,四根所述高度调节柱10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面11,支撑板面11底端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柱14,支撑板面11底端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连接杆24,轴承连接杆24底部活动连接有滑轮轴承23,滑轮轴承23的外圈固定套设有滑轮12。上身床面板1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口25,固定卡接口25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2一端,固定带2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盒3,限位卡盒3固定连接有上身床面板1。下身床面板6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接口25,固定卡接口25顶端活动连接有腰部限位卡盒16,腰部限位卡盒16活动连接有腰部固定带17,腰部固定带17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固定卡接口25。上身床面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三个转动轴承22,转动轴承22的外圈均固定套设有螺纹柱19,上身床面板1内部开设有电机腔室,电机腔室内固定安装有螺纹装置电机21,上身床面板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拉伸装置开关13,螺纹装置电机21通过三个彼此啮合的齿轮与螺纹柱19固定连接,螺纹装置电机21通过拉伸装置开关13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下身床面板6一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接收盒18,接收盒18内固定开设有螺纹凹槽15,且螺纹凹槽15与螺纹柱19的一端螺纹连接。支撑板面11顶端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总电机7,高度调节总电机7一侧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开关8,高度调节总电机7通过高度调节开关8与外接电源电性电线连接,高度调节总电机7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开关9,高度调节总电机7带动支撑柱14与高度调节柱10下固定连接的气缸上下运动。上身床面板1顶端活动放置有枕头5。本技术工作原理:在病人需要检测时,病人躺在本使用新型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上,开始调节拉伸装置开关13,通过调整螺纹柱19在螺纹凹槽15内的位置来调整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适合病人的位置,再根据需要拍摄的位置来调整高度调节开关8,控制高度调节柱10的高度到达最清晰的位置,来获取到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包括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床面板(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绞绳(26),两根所述绞绳(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身床面板(6),所述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0),所述上身床面板(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身防护板(4),所述下身床面板(6)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身防护板(27),所述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四根高度调节柱(10),四根所述高度调节柱(10)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面(11),所述支撑板面(11)底端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柱(14),所述支撑板面(11)底端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连接杆(24),所述轴承连接杆(24)底部活动连接有滑轮轴承(23),所述滑轮轴承(23)的外圈固定套设有滑轮(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包括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床面板(1)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绞绳(26),两根所述绞绳(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身床面板(6),所述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0),所述上身床面板(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身防护板(4),所述下身床面板(6)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身防护板(27),所述上身床面板(1)和下身床面板(6)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四根高度调节柱(10),四根所述高度调节柱(10)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面(11),所述支撑板面(11)底端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柱(14),所述支撑板面(11)底端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轴承连接杆(24),所述轴承连接杆(24)底部活动连接有滑轮轴承(23),所述滑轮轴承(23)的外圈固定套设有滑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床面板(1)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口(25),所述固定卡接口(25)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2)一端,所述固定带(2)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盒(3),所述限位卡盒(3)固定连接有上身床面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身床面板(6)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接口(25),所述固定卡接口(25)顶端活动连接有腰部限位卡盒(16),所述腰部限位卡盒(16)活动连接有腰部固定带(17),所述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勇超黄鏖黄婷汪敏贺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