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670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及工艺,包括:氯乙烯储罐、预反应器、微界面发生器、第一分离罐、第二分离罐、后反应器、第三分离罐、离心机、压缩泵和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破碎氯乙烯使其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各所述微米级气泡均能够与液相的引发剂充分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通过将气液两相充分混合,能够保证系统中的氯乙烯能够与引发剂充分接触,提高了所述系统的聚合效率;同时,微米级气泡与引发剂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通过各原料间的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液两相的相界面积,减小了液膜厚度,降低了传质阻力,达到了在较低预设操作条件范围内强化传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属于聚氯乙烯树脂的一个产品分支,其粒度范围一般在0.1~2.0μm(通用悬浮法树脂粒度分布一般在20~200μm)。PVC糊树脂以其高分散性的粉料用于糊料加工而得名,由于其成糊性能优良,分散性能良好,主要应用于PVC树脂的软材料领域。PVC糊树脂还可适用于涂布、浸渍、喷涂、发泡等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人造革、装饰材料、地板革、墙壁纸、工业用输送带、运动场地、涂料、粘合剂、玩具、医用一次性手套、日用装饰材料、电器仪表和电工工具等诸多材料和制品领域。目前,工业上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乳液聚合法、混合微悬浮法和微悬浮聚合法等。其中,本体聚合法主要由预聚合釜和后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氯乙烯储罐,用以储存氯乙烯;/n预反应器,其与所述氯乙烯储罐相连,用以为氯乙烯的预聚合反应提供反应空间;/n微界面发生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反应器和后反应器内部底端并分别与所述氯乙烯储罐相连,将气体的压力能和/或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氯乙烯,使氯乙烯破碎形成直径≥1μm、且<1mm的微米级气泡以提高相界传质面积,减小液膜厚度,降低传质阻力,并在破碎后将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以在预设操作条件范围内强化相界间的传质效率和反应效率;/n第一分离罐,其与所述预反应器相连,用以对预反应器输出的混合物料进行分离;/n第二分离罐,其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氯乙烯储罐,用以储存氯乙烯;
预反应器,其与所述氯乙烯储罐相连,用以为氯乙烯的预聚合反应提供反应空间;
微界面发生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反应器和后反应器内部底端并分别与所述氯乙烯储罐相连,将气体的压力能和/或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氯乙烯,使氯乙烯破碎形成直径≥1μm、且<1mm的微米级气泡以提高相界传质面积,减小液膜厚度,降低传质阻力,并在破碎后将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以在预设操作条件范围内强化相界间的传质效率和反应效率;
第一分离罐,其与所述预反应器相连,用以对预反应器输出的混合物料进行分离;
第二分离罐,其与所述第一分离罐相连,用以对第一分离罐输出的下层物料进行二次分离;
后反应器,其分别与所述氯乙烯储罐和所述与第二分离罐相连,用以分别接收氯乙烯储罐输送的氯乙烯和第二分离罐输出的混合物料,并使混合物料与氯乙烯混合以进行后聚合反应;
第三分离罐,其与所述后反应器相连,用以对所述后反应器输出的物料进行分离;
离心机,其分别与各所述分离罐相连,用以对分离罐输出的物料进行液固分离;
压缩泵,其分别与所述预反应器、后反应器、第一分离罐和第二分离罐相连,用以将各反应器和各分离罐在运行过程中输出的氯乙烯输送至所述氯乙烯储罐;
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压缩泵出口处,用以对压缩泵输出的氯乙烯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其中:
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预反应器内部底端,用以将氯乙烯破碎成微米级气泡并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预反应器内;
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后反应器内部底端,用以将氯乙烯破碎成微米级气泡并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后反应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乙烯储罐出料口设有分流管道,所述微界面发生器分别与各支路末端相连,用以将氯乙烯破碎成微米级气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器侧壁设有进料管道,用以输送调节反应速率的液相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EHP)、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CNP)、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BNP)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罐顶部设有回流管,用以将分离后的上层氯乙烯回流至所述氯乙烯储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炳李磊周政张锋孟为民王宝荣杨高东罗华勋杨国强田洪舟曹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