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69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包括底托、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吸尘器主机和尘杯线性排列,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安装于底托上,底托上开设有风道出口,风道埋设于底托内,底托上还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提供了更为便携的卧式吸尘器,使得卧式吸尘器的使用更为便利,使用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是先进人类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所广泛使用的清洁设备,其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然后通过外部的吸尘管来吸取尘屑。目前的吸尘器中,按照结构主要分为卧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和便携式吸尘器,传统的卧式吸尘器主要由吸尘器主机、尘杯、吸尘嘴、吸尘杆、软管、转接头等组成,主机和尘杯部分形成一个横向排布的结构,形成外轮廓为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的卧式造型;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201110270487.1公开了一种卧式吸尘器,该卧式吸尘器包括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的与入风口连通的尘腔、电机组件和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容纳室;其中,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容纳室的内壁围成两条第一出风通道,所述两条第一出风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出风口的两侧,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至少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出风通道,该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和每一条第一出风通道连通。现在的这类卧式吸尘器的主要缺点在于,复杂的进出风通道占据了大量的吸尘器内腔空间,因而使得主机和尘杯所构成的吸尘器主体所形成的体积较大,携带和使用都不太方便,而目前的便携式吸尘器主要集中在手持式吸尘器上,并没有便于携带的卧式吸尘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底托部分集成了风道,并且风道体积占用大幅度缩小,形成了体积更为小巧的卧式吸尘器,达到了便携的目的,使用上也更为便利。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包括底托、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吸尘器主机和尘杯线性排列,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安装于底托上,底托上开设有风道出口,风道埋设于底托内,底托上还设置有出风口。进一步地,上述底托的顶面上具有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和尘杯安装区域,吸尘器主机安装于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上,尘杯安装于尘杯安装区域上,尘杯安装区域上开设有风道出口,风道埋设于尘杯安装区域内并在底托的侧面形成风道进口,尘杯安装区域上设置有出风口;上述尘杯安装区域的相对两侧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两排出风口,每排出风口线性排列,出风口连通底托的内腔,底托的内腔连通吸尘器主机的排风口。进一步地,上述风道呈L形。进一步地,上述尘杯安装区域呈台阶结构,其由底托的边沿向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从高到低布置。进一步地,上述台阶结构包括上级台阶和下级台阶,上级台阶和下级台阶之间通过斜面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风道出口位于上级台阶上。进一步地,上述尘杯安装区域的边沿具有侧边,出风口和侧边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上述底托的侧面具有向内延伸的凹槽,其沿着底托的周向延伸,吸尘软管围绕在凹槽内,凹槽的横断面呈V形。进一步地,上述底托的底面具有绕线盘,吸尘器的电线绕于绕线盘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提手,其固定连接于底托、吸尘器主机或者尘杯上。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主要由底托、吸尘器主机和尘杯组成,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在底托上线性排列,其中的底托部分集成了风道,具体为,尘杯安装区域上开设有风道出口,风道埋设于尘杯安装区域内并在底托的侧面形成风道进口,因而缩小了风道体积,其对吸尘器的空间占用大幅度缩小,形成了体积更为小巧的卧式吸尘器;因此,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相较于中国专利CN201110270487.1所代表的现有卧式吸尘器体积更为小巧,因而达到了便携的目的,使用上更为便利,使用体验更好;2)达到了和手持吸尘器一样的便携目的,使得卧式吸尘器的便携性也可以接近或者等同于手持吸尘器的便携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包括底托1、吸尘器主机2和尘杯3,吸尘器主机2和尘杯3的结构和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其中,吸尘器主机2和尘杯3线性排列,底托1的顶面上具有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11和尘杯安装区域12,吸尘器主机2安装于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11上,尘杯3安装于尘杯安装区域12上,尘杯安装区域12上开设有风道出口121,风道122埋设于尘杯安装区域12内并在底托1的侧面形成风道进口123,尘杯安装区域12的相对两侧边沿13处分别设置有两排出风口14,每排出风口14线性排列,出风口14连通底托1的内腔,底托1的内腔连通吸尘器主机2的排风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主要由底托、吸尘器主机和尘杯组成,吸尘器主机和尘杯在底托上线性排列,其中的底托部分集成了风道,具体为,尘杯安装区域上开设有风道出口,风道埋设于尘杯安装区域内并在底托的侧面形成风道进口,因而缩小了风道体积,其对吸尘器的空间占用大幅度缩小,形成了体积更为小巧的卧式吸尘器;因此,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相较于中国专利CN201110270487.1所代表的现有卧式吸尘器体积更为小巧,因而达到了便携的目的,使用上更为便利,使用体验更好;2)达到了和手持吸尘器一样的便携目的,使得卧式吸尘器的便携性也可以接近或者等同于手持吸尘器的便携性。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风道122呈L形,具体为具有弧弯的L形,其风道122仅需要占用如图1所示的底托一个边角的空间,因而空间占用可以大幅度缩小,并且由于尘杯的位置设置,其可以保证风道的吸尘效率。实施例三: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尘杯安装区域12呈台阶结构,其由底托1的边沿向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11从高到低布置,尘杯的底部形状则匹配该台阶结构的形状。参见图1,具体地,台阶结构包括上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吸尘器主机(2)和尘杯(3),所述吸尘器主机(2)和所述尘杯(3)线性排列,所述吸尘器主机(2)和所述尘杯(3)安装于所述底托(1)上,所述底托(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121),风道(122)埋设于所述底托(1)内,所述底托(1)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吸尘器主机(2)和尘杯(3),所述吸尘器主机(2)和所述尘杯(3)线性排列,所述吸尘器主机(2)和所述尘杯(3)安装于所述底托(1)上,所述底托(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121),风道(122)埋设于所述底托(1)内,所述底托(1)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的顶面上具有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11)和尘杯安装区域(12),所述吸尘器主机(2)安装于所述吸尘器主机安装区域(11)上,所述尘杯(3)安装于所述尘杯安装区域(12)上,所述尘杯安装区域(12)上开设有风道出口(121),风道(122)埋设于所述尘杯安装区域(12)内并在所述底托(1)的侧面形成风道进口(123),所述尘杯安装区域(12)上设置有出风口(14);
所述尘杯安装区域(12)的相对两侧边沿(13)处分别设置有两排出风口(14),每排所述出风口(14)线性排列,所述出风口(14)连通所述底托(1)的内腔,所述底托(1)的内腔连通所述吸尘器主机(2)的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22)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的卧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意宋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