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65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涉及活性炭纤维棉技术领域,所述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由第一层粗纤维层、第二层活性炭层、第三层热熔纤维层和第四层细纤维层构成,所述第一层粗纤维层的生产原料由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由活性炭构成,所述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由热熔纤维构成,所述第四层细纤维层的生产原料由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层粗纤维层、第二层活性炭层、第三层热熔纤维层和第四层细纤维层使产品结构由粗纤维到细纤维形成梯度形状过滤效果,在对空气与水过滤时,能够得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纤维棉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的发展,汽车使用量的增多,工业企业的大量兴起,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的排放,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对空气净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活性炭纤维棉具有良好的过滤吸附能力,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和异味,常用于各类家用、车用空调、空气净化器、水质净化、气相吸附等领域。现有的活性炭纤维棉大多数都是通过棉加上活性炭,然后使用胶水将棉与活性炭进行粘合,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甲醛,同时活性炭能够吸甲醛的,这导致现有的活性炭纤维棉在制造完成后活性炭吸附一定量的甲醛,影响活性炭纤维棉的吸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由第一层粗纤维层、第二层活性炭层、第三层热熔纤维层和第四层细纤维层构成,所述第一层粗纤维层的生产原料由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由活性炭构成,所述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由热熔纤维构成,所述第四层细纤维层的生产原料由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阻燃聚酯纤维8D20-50%,中空三维涤15D20-60%,低熔点纤维4D30-55%,第二层活性炭层:活性炭克重30-8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2-10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热熔纤维的重量为20-10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负离子纤维棉2.5D10-30%,阻燃聚酯纤维3D20-40%,ES纤维1.5D25-55%,低熔点纤维4D20-50%。优选的,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阻燃聚酯纤维8D30%,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40%,第二层活性炭层:活性炭克重1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3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热熔纤维的重量为3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负离子纤维棉2.5D20%,阻燃聚酯纤维3D30%,ES纤维1.5D30%,低熔点纤维4D20%。优选的,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阻燃聚酯纤维8D40%,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30%,第二层活性炭层:活性炭克重3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6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热熔纤维的重量为45克,第四层细纤维层:负离子纤维棉2.5D25%,阻燃聚酯纤维3D25%,ES纤维1.5D30%,低熔点纤维4D20%。优选的,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阻燃聚酯纤维8D35%,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35%,第二层活性炭层:活性炭克重6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8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热熔纤维的重量为75克,第四层细纤维层:负离子纤维棉2.5D15%,阻燃聚酯纤维3D25%,ES纤维1.5D40%,低熔点纤维4D20%。优选的,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阻燃聚酯纤维8D30%,中空三维涤15D35%,低熔点纤维4D35%,第二层活性炭层:活性炭克重8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10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热熔纤维的重量为10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负离子纤维棉2.5D20%,阻燃聚酯纤维3D30%,ES纤维1.5D30%,低熔点纤维4D20%。优选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放入混棉相内混合均匀,得到粗纤维混料。S2:将粗纤维混料放入梳理机内,经过梳理机梳理成棉网输送到铺棉横向铺层、直向抓取的混棉通过摆斗将棉块逐层横向铺放在输棉帘上,整体棉层的克重为50-1000克每平方米,形成多层重叠的第一层粗纤维层。S3:将第一层粗纤维层通过传送带输送至自动撒粉机下,通过气缸推动挤压板,使撒粉盒内的活性炭遍布于整个撒粉盒,随后启动振动泵,通过振动泵的振动,使撒粉盒内的活性炭粉通过落粉孔洒落至第一层粗纤维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层活性炭层。S4:将喷洒完活性炭粉的第一层粗纤维层通过输送带传送到放卷机下,投放热熔纤维网膜,使热熔纤维网膜均匀覆盖在第二层活性炭层表面,形成第三层热熔纤维层。S5:将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放入混棉相内混合均匀,得到细纤维混料。S6:将细纤维混料放入梳理机内,梳理成棉网输送到铺棉横向铺层、直向抓取的混棉通过摆斗将棉块逐层横向铺放在输棉帘上,形成多层重叠,整体棉层的克重为50-1000克每平方米,然后叠加在第三层热熔纤维层表面,形成第四层细纤维层。S7:将四层一起由输送帘传送进入双网夹持烘箱内,通过烘箱的热风循环系统,烘箱温度为160-220度,经过高温热压到冷却成型,成型产品克重80-20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0.5-100毫米。优选的,所述操作步骤S3中,活性炭粉直径为0.03mm。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应用于空气过滤或者水过滤。优选的,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的厚度为2mm至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层粗纤维层、第二层活性炭层、第三层热熔纤维层和第四层细纤维层使产品结构由粗纤维到细纤维形成梯度形状过滤效果,在对空气与水过滤时,能够使空气和水中的有害物质能够从粗过滤到细过滤,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活性炭通过第三层热熔纤维层与第一层粗纤维层和第四层细纤维层进行固定,减少了胶水的使用量,降低了甲醛的排放量,十分的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的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例说明:1、第一层粗纤维层;2、第二层活性炭层;3、第三层热熔纤维层;4、第四层细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由第一层粗纤维层1、第二层活性炭层2、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和第四层细纤维层4构成,第一层粗纤维层1的生产原料由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第二层活性炭层2由活性炭构成,优选地,活性炭粉直径为0.03mm;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2的厚度为2mm至10mm;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由热熔纤维构成,第四层细纤维层4的生产原料由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由第一层粗纤维层(1)、第二层活性炭层(2)、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和第四层细纤维层(4)构成,所述第一层粗纤维层(1)的生产原料由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2)由活性炭构成,所述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由热熔纤维构成,所述第四层细纤维层(4)的生产原料由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酯纤维8D 20-50%,中空三维涤15D 20-60%,低熔点纤维4D 30-55%,第二层活性炭层(2):活性炭克重30-8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2-10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热熔纤维的重量为20-10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4):负离子纤维棉2.5D 10-30%,阻燃聚酯纤维3D 20-40%,ES纤维1.5D 25-55%,低熔点纤维4D 2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由第一层粗纤维层(1)、第二层活性炭层(2)、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和第四层细纤维层(4)构成,所述第一层粗纤维层(1)的生产原料由阻燃聚酯纤维8D、中空三维涤纶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所述第二层活性炭层(2)由活性炭构成,所述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由热熔纤维构成,所述第四层细纤维层(4)的生产原料由负离子纤维棉2.5D、阻燃聚酯纤维3D、ES纤维1.5D和低熔点纤维4D构成,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酯纤维8D20-50%,中空三维涤15D20-60%,低熔点纤维4D30-55%,第二层活性炭层(2):活性炭克重30-8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2-10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热熔纤维的重量为20-10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4):负离子纤维棉2.5D10-30%,阻燃聚酯纤维3D20-40%,ES纤维1.5D25-55%,低熔点纤维4D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其特征在于: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酯纤维8D30%,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40%,第二层活性炭层(2):活性炭克重1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3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热熔纤维的重量为30克,第四层细纤维层(4):负离子纤维棉2.5D20%,阻燃聚酯纤维3D30%,ES纤维1.5D30%,低熔点纤维4D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其特征在于: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酯纤维8D40%,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30%,第二层活性炭层(2):活性炭克重3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6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热熔纤维的重量为45克,第四层细纤维层(4):负离子纤维棉2.5D25%,阻燃聚酯纤维3D25%,ES纤维1.5D30%,低熔点纤维4D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棉,其特征在于:各层组成成分如下:第一层粗纤维层(1):阻燃聚酯纤维8D35%,中空三维涤15D30%,低熔点纤维4D35%,第二层活性炭层(2):活性炭克重600克每平方米厚度为8毫米,第三层热熔纤维层(3):热熔纤维的重量为75克,第四层细纤维层(4):负离子纤维棉2.5D15%,阻燃聚酯纤维3D25%,ES纤维1.5D40%,低熔点纤维4D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活性炭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土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莞郦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