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路宏燕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62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包括放置座、连接管、呼吸头与训练模块,放置座上端与连接管侧壁相连接,连接管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呼吸头,另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与训练模块相连接,训练模块安装在放置座上端,训练模块包括安装座、玻璃筒、泡沫球、吸气管、呼气管、联通管与转换支链,放置座包括基板、固定筒、连接杆、连接拉簧、支撑杆与定位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无需依靠人力对其进行固定,通过放置座与现有病床两侧的栏杆的共同配合对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支撑,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且训练模块各部件之间多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方便定期对部件进行更换或清洗消毒,保证了使用时的卫生,同时也能够进行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仪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呼吸训练器是一种用于辅助病人恢复呼吸正常的理疗康复仪器,可有效帮助经过胸腹部手术的病人快速康复。病人在使用呼吸训练器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而现有的呼吸训练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常见的呼吸训练器在使用时需要病人或医护人员用手对其进行固定,对于刚完成手术的病人而言,手持呼吸训练器不仅会消耗其精力,还容易因拉扯导致伤口撕裂,而如果依靠医护人员手持呼吸训练器辅助病人完成呼吸训练,则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2)由于呼吸训练器大多部件为不可拆分式结构,无法对其进行清洁消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现有的呼吸训练器只供一名病人使用,病人在康复后将不会继续使用呼吸训练器,造成耗材的浪费,直接将呼吸训练器丢弃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包括放置座、连接管、呼吸头与训练模块,放置座上端与连接管侧壁相连接,连接管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呼吸头,连接管另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与训练模块相连接,训练模块安装在放置座上端,连接管为可伸缩软管结构;其中:所述训练模块包括安装座、玻璃筒、泡沫球、吸气管、呼气管、联通管与转换支链,安装座安装在基板右侧,安装座中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三个玻璃筒,玻璃筒内放置有泡沫球,玻璃筒上端与吸气管相连通,玻璃筒下端与呼气管相连通,吸气管与呼吸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联通管前侧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连接管后端可拆卸连接,联通管内设置有转换支链,吸气管后端与呼气管后端设置有螺纹凸柱;通过转动支链对联通管与吸气管以及呼气管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整,当吸气管与联通管相连通时,可对病人的吸气动作进行训练,反之,则可对病人的呼气动作进行训练。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顶板、螺纹套筒、转动杆、支撑架、定位板与定位螺栓,底板安装在放置座后端,底板上端布置有顶板,顶板与底板后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通过螺纹与螺纹套筒外壁相连接,螺纹套筒内壁与吸气管后端或呼气管后端设置的螺纹凸柱相连接,螺纹套筒后端安装有转动杆,方便转动螺纹套筒,底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后侧通过定位螺栓安装有定位板,玻璃筒紧压在定位板与支撑架之间;安装座整体为可拆卸式结构,将定位板从支撑架后端拆下后,可将玻璃筒取出,以对玻璃筒以及泡沫球进行清洁消毒,通过转动转动杆将螺纹套筒与吸气管后端或呼气管后端设置的螺纹凸柱分离后,便可对吸气管、呼气管与联通管进行更换,避免多名病人共用吸气管、呼气管与联通管,以保证使用卫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座包括基板、固定筒、连接杆、连接拉簧、支撑杆与定位环,基板左右两侧均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多个固定筒,固定筒内与连接杆一端滑动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为弯曲的L型结构,连接杆与固定筒之间安装有连接拉簧,基板上端前侧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安装有定位环,定位环内壁与连接管外壁相紧贴;将连接杆拉动至适当位置,使得连接杆竖直部分能够与病床栏杆相紧贴,此时便可将本申请放置在病床栏杆之间,无需医护人员或患者用手对其位置进行固定,使用更加方便、省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支链包括固定筒、一号转动柱与二号转动柱,联通管上下两侧设置的圆弧形槽内均安装有固定筒,位于联通管上侧的固定筒内转动安装有一号转动柱,位于联通管下侧的固定筒内转动安装有二号转动柱,一号转动柱与二号转动柱中部均开设有圆形通孔;通过转动一号转动柱与二号转动柱,保证始终有且只有一个圆形通孔与联通管相连通,当一号转动柱上的圆形通孔与联通管相连通时,病人可使用本申请进行吸气训练,反之则可使用本申请进行呼气训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筒包括外筒体、内筒体、端盖与密封圈,外筒体与内筒体均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外筒体内壁与内筒体外壁相紧贴,内筒体内放置有玻璃球,外筒体顶端开设有环形密封槽,端盖下端设置的环形凸起伸入环形密封槽内,环形密封槽内壁与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密封槽内壁上;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内筒以及与内筒内径相匹配的泡沫球,达到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整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筒、转动环与升降杆,支撑筒安装在基板上,支撑筒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支撑筒顶端通过转动方式安装有转动环,转动环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凸条,转动环内壁与升降杆中部滑动连接,转动环与升降杆之间可进行上下相对直线运动,升降杆下端与安装孔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升降杆顶端通过转动方式与定位环下端相连接;通过转动转动环带动升降杆进行同步转动,在升降杆转动过程中,升降杆相对安装孔进行螺旋运动,升降杆高度便也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对定位环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以根据病人的体型或姿势对呼吸头的位置进行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板前侧壁中部开设有弧形凹槽,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地靠在基板前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无需依靠人力对其进行固定,通过放置座与现有病床两侧的栏杆的共同配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支撑,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且训练模块各部件之间多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方便定期对部件进行更换或清洗消毒,保证了使用时的卫生,同时也能够进行重复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放置座,将连接杆拉动至适当位置,使得连接杆竖直部分能够与病床栏杆相紧贴,此时便可将本申请放置在病床栏杆之间,无需医护人员或患者用手对其位置进行固定,使用更加方便、省力。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训练模块,通过转动支链对联通管与吸气管以及呼气管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整,当吸气管与联通管相连通时,可对病人的吸气动作进行训练,反之,则可对病人的呼气动作进行训练,安装座整体为可拆卸式结构,将定位板从支撑架后端拆下后,可将玻璃筒取出,以对玻璃筒以及泡沫球进行清洁消毒,通过转动转动杆将螺纹套筒与吸气管后端或呼气管后端设置的螺纹凸柱分离后,便可对吸气管、呼气管与联通管进行更换,避免多名病人共用吸气管、呼气管与联通管,以保证使用卫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向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联通管与转换支链部分结构之间的右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筒、连接杆与连接拉簧之间的正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杆的正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玻璃筒与泡沫球之间的正向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联通管的俯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到图7所示,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包括放置座1、连接管2、呼吸头3与训练模块4,放置座1上端与连接管2侧壁相连接,连接管2一端通过可拆卸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包括放置座(1)、连接管(2)、呼吸头(3)与训练模块(4),其特征在于:放置座(1)上端与连接管(2)侧壁相连接,连接管(2)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呼吸头(3),连接管(2)另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与训练模块(4)相连接,训练模块(4)安装在放置座(1)上端,连接管(2)为可伸缩软管结构;其中:/n所述训练模块(4)包括安装座(41)、玻璃筒(42)、泡沫球(43)、吸气管(44)、呼气管(45)、联通管(46)与转换支链(47),安装座(41)安装在基板(11)右侧,安装座(41)中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三个玻璃筒(42),玻璃筒(42)内放置有泡沫球(43),玻璃筒(42)上端与吸气管(44)相连通,玻璃筒(42)下端与呼气管(45)相连通,吸气管(44)与呼吸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联通管(46)前侧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连接管(2)后端可拆卸连接,联通管(46)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圆弧形槽,联通管(46)内设置有转换支链(47),吸气管(44)后端与呼气管(45)后端设置有螺纹凸柱;/n所述安装座(41)包括底板(411)、顶板(412)、螺纹套筒(413)、转动杆(414)、支撑架(415)、定位板(416)与定位螺栓(417),底板(411)安装在放置座(1)后端,底板(411)上端布置有顶板(412),顶板(412)与底板(411)后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通过螺纹与螺纹套筒(413)外壁相连接,螺纹套筒(413)内壁与吸气管(44)后端或呼气管(45)后端设置的螺纹凸柱相连接,螺纹套筒(413)后端安装有转动杆(414),方便转动螺纹套筒(413),底板(411)与顶板(412)之间连接有支撑架(415),支撑架(415)后侧通过定位螺栓(417)安装有定位板(416),玻璃筒(42)紧压在定位板(416)与支撑架(41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包括放置座(1)、连接管(2)、呼吸头(3)与训练模块(4),其特征在于:放置座(1)上端与连接管(2)侧壁相连接,连接管(2)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呼吸头(3),连接管(2)另一端通过可拆卸方式与训练模块(4)相连接,训练模块(4)安装在放置座(1)上端,连接管(2)为可伸缩软管结构;其中:
所述训练模块(4)包括安装座(41)、玻璃筒(42)、泡沫球(43)、吸气管(44)、呼气管(45)、联通管(46)与转换支链(47),安装座(41)安装在基板(11)右侧,安装座(41)中部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三个玻璃筒(42),玻璃筒(42)内放置有泡沫球(43),玻璃筒(42)上端与吸气管(44)相连通,玻璃筒(42)下端与呼气管(45)相连通,吸气管(44)与呼吸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联通管(46)前侧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与连接管(2)后端可拆卸连接,联通管(46)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圆弧形槽,联通管(46)内设置有转换支链(47),吸气管(44)后端与呼气管(45)后端设置有螺纹凸柱;
所述安装座(41)包括底板(411)、顶板(412)、螺纹套筒(413)、转动杆(414)、支撑架(415)、定位板(416)与定位螺栓(417),底板(411)安装在放置座(1)后端,底板(411)上端布置有顶板(412),顶板(412)与底板(411)后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通过螺纹与螺纹套筒(413)外壁相连接,螺纹套筒(413)内壁与吸气管(44)后端或呼气管(45)后端设置的螺纹凸柱相连接,螺纹套筒(413)后端安装有转动杆(414),方便转动螺纹套筒(413),底板(411)与顶板(412)之间连接有支撑架(415),支撑架(415)后侧通过定位螺栓(417)安装有定位板(416),玻璃筒(42)紧压在定位板(416)与支撑架(4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1)包括基板(11)、固定筒(12)、连接杆(13)、连接拉簧(14)、支撑杆(15)与定位环(16),基板(11)左右两侧均从前往后均匀安装有多个固定筒(12),固定筒(12)内与连接杆(1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宏燕侯程浩邵明艳
申请(专利权)人:路宏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