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28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报时摆钟机构。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所述走四轮组件2再直接与所述秒针轮组件3啮合,并通过该秒针轮组件3依次带动擒纵轮组件4和擒纵叉组件5。将短秒针机构改为直接传动式,将秒针轮置于走时系统的传动链的中间,无须外加阻尼,减少了机械摆钟的力矩损耗;机构的设置更合理,工作更稳定,机器运行质量得到了提高,返修率下降;机构的零件从原来的12件减少到8件,使生产、装配更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计时器,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报时摆钟机构。
技术介绍
我国03230336.X号专利提出了一种附加于在机械报时摆钟上的拖带式传动短秒针机构,其走时系统的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走二轮、中心轮(走三轮)、走四轮、擒纵轮,再由擒纵轮分别传动擒纵叉与秒过轮、秒针轮。它以在擒纵轮上附加秒拖轮再通过秒过轮传动给秒针轮的形式来带动秒针跳动,这种拖带式的传动结构,只是在原摆钟的传动结构后面增加一组秒轮结构,比较容易实现,但由于是整个传动链的末端,受到齿轮间隙的影响,秒针会产生不规则的跳动。为了消除齿轮间隙的影响,必需在秒轴上增加阻尼,这样又会显著增加轮系的传动力矩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将秒针轮的传动从走时系统传动链的末端移到的传动链中间,使走四轮先带动秒针轮,再通过秒针轮依次带动擒纵轮、擒纵叉,这样便可以克服齿轮间隙的影响,从而取消加于秒轴上的阻尼,减少损耗,提高传动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对传动系统的合理改进,使机构的工作更稳定,提高整机质量;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通过对传动系统的改进,减少零件,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走时系统的传动链包括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中心轮正上方的秒针轮组件3、擒纵轮组件4及擒纵叉组件5,所述各传动组件枢设于前、后二夹板8、9之间,其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所述走四轮组件2再直接与所述秒针轮组件3啮合,并通过该秒针轮组件3依次带动擒纵轮组件4和擒纵叉组件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短秒针机构改为直接传动式后,由于秒针轮处于走时系统的传动链之中,因此秒针跳动规则,无须外加阻尼,减少了机械摆钟的力矩损耗,整机效率提高了约30%,机械摆钟上的重锤重量由原来的2.75kg降低至2kg;机构的设置更合理,因此工作更稳定,机器运行质量得到了提高,返修率大幅下降;机构的零件从原来的12件减少到8件,使生产、装配更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现结合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的轮系传动简图;(由中心轮开始)图2为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展开图。图中1中心轮组件,2走四轮组件(轮片a,销轮b),3秒针轮组件(轴齿a,销轮b、秒针c),4擒纵轮组件(轴齿a,轮片b),5擒纵叉组件,6秒夹板(前层6a、后层6b),7秒夹板柱,前夹板8,后夹板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短秒针机构的传动系统是走头轮组件依次带动走二轮组件(走头轮组件与走二轮组件图中未示出)与中心轮组件1(即走三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带动走四轮组件2,走四轮组件2与秒针轮组件3啮合,秒针轮组件3与擒纵轮组件4啮合,擒纵轮组件4带动擒纵叉组件5。所述各传动组件枢设于前、后二夹板8、9之间。参见图1、图2、图3。所述走四轮2由轮片2a与销轮2b组成,且轮片2a与销轮2b分列于轮轴上,以满足轮片2a和销轮2b分别与中心轮1和秒销轮3b啮合的要求。所述秒针轮组件3采用由轴齿3a与销轮3b组合成一体的双联齿轮结构,既简单易行,又不增加轴的尺寸。由于钟的机芯中的位置非常紧凑,为了实现上述传动组合,必须对原机芯动一番手术。主要是(1)将走四轮2的轴孔坐标向秒针轮组件3的方向移动,以满足走四轮组件2既与中心轮1啮合又与秒针轮组件3啮合;(2)增设一秒夹板6,并将秒夹板6制成阶梯式的双层结构,将擒纵轮轴的轴孔从前夹板8上移到秒夹板的前层6a上,以缩短擒纵轮轴的长度,从而腾出让走四轮轮片2a通过的空间(参见图3中双点划线A所示位置)。其具体结构是所述各传动组件枢设于前、后二夹板8、9之间,并在前夹板8上设有一较小的秒夹板6,该秒夹板由夹板柱7固定在前夹板8上,一端分叉并形成前、后层6a、6b二个层面;在秒夹板后层6b上设秒轮轴孔,秒轮轴枢设于前夹板8与秒夹板后层6b之间;在秒夹板前层6a上设擒纵轮轴孔,擒纵轮轴枢设于秒夹板前层6a与后夹板9之间。这样,秒轮轴齿3a与擒纵轮轴齿4a设在秒夹板前、后层6a、6b之间,走四轮片2a与秒销轮3b设在前夹板8与秒夹板后层6a之间,使走四轮片2a与秒销轮3b,秒轮轴齿3a与擒纵轮轴齿4a,相互错层,各得其所。权利要求1.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走时系统的传动链包括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中心轮正上方的秒针轮组件(3)、擒纵轮组件(4)及擒纵叉组件(5),所述各传动组件枢设于前、后二夹板(8)、(9)之间,其特征在于其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所述走四轮组件(2)再直接与所述秒针轮组件(3)啮合,并通过该秒针轮组件(3)依次带动擒纵轮组件(4)和擒纵叉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四轮(2)由轮片(2a)与销轮(2b)组成,且轮片(2a)与销轮(2b)分列于轮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秒针轮组件(3)由轴齿(3a)与销轮(3b)组合而成,所述轴齿(3a)与销轮(3b)采用一体的双联齿轮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秒针轮组件(3)由轴齿(3a)与销轮(3b)组合而成,所述轴齿(3a)与销轮(3b)采用一体的双联齿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前夹板(8)上设有一较小的秒夹板(6),该秒夹板由夹板柱(7)固定在前夹板(8)上,一端分叉并形成前、后层(6a)、(6b)二个层面;在秒夹板后层(6b)上设秒轮轴孔,秒轮轴枢设于前夹板(8)与秒夹板后层(6b)之间;在秒夹板前层(6a)上设擒纵轮轴孔,擒纵轮轴枢设于秒夹板前层(6a)与后夹板(9)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械报时摆钟机构。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所述走四轮组件2再直接与所述秒针轮组件3啮合,并通过该秒针轮组件3依次带动擒纵轮组件4和擒纵叉组件5。将短秒针机构改为直接传动式,将秒针轮置于走时系统的传动链的中间,无须外加阻尼,减少了机械摆钟的力矩损耗;机构的设置更合理,工作更稳定,机器运行质量得到了提高,返修率下降;机构的零件从原来的12件减少到8件,使生产、装配更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G04B19/02GK2852207SQ200520043140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懋勋 申请人:上海伯利恒钟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传动式短秒针机构,其走时系统的传动链包括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中心轮正上方的秒针轮组件(3)、擒纵轮组件(4)及擒纵叉组件(5),所述各传动组件枢设于前、后二夹板(8)、(9)之间,其特征在于其传动链依次为走头轮组件、走二轮组件、中心轮组件(1)、走四轮组件(2),所述走四轮组件(2)再直接与所述秒针轮组件(3)啮合,并通过该秒针轮组件(3)依次带动擒纵轮组件(4)和擒纵叉组件(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懋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利恒钟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