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24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水箱、支撑架、卡槽、卡块、插销、出水孔、合页、箱盖、支撑杆和软管,所述支撑架设置为两个半圆环形平台结构,且支撑架上表面通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连接水箱底部,且水箱设置有三个,所述水箱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箱盖,所述软管上套有流速调节器,所述插杆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杆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插杆底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插杆底部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插杆顶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座连接,且支撑架底部焊接有固定座。该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体积小,方便利用本装置对种植在山上的油茶进行施肥,底部插杆设置有三个,三个插杆组成三角结构,稳定性高,不受地形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茶种植
,具体为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我国江南低丘陵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的适应性强,耐贫脊,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主要树种。栽种的时候要注意树之间保持距离,每棵树之间最少相差2米,每行之间最少相差三米,这样才能使每棵油茶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种植油茶树需要仔细地垦复、施肥、病虫害管理。现有的施肥装置结构大,为了节省劳动力和时间,很多是安装在车上,但是对于种植在山上的油茶,车子开不上去,而且,水量大容易造成养分流失,而且分布不均匀,容易受水流影响,进水口的位置留肥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水箱、支撑架、卡槽、卡块、插销、固定座、插杆、出水孔、合页、箱盖、支撑杆、流速调节器和软管,所述支撑架设置为两个半圆环形平台结构,且支撑架上表面通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连接水箱底部,且水箱设置有三个,所述水箱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箱盖,且水箱底部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套有流速调节器,且软管底端通入插杆,所述插杆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杆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插杆底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插杆底部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插杆顶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座连接,且支撑架底部焊接有固定座。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支撑架端头处分别设置为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和卡块垂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且卡槽和卡块中部的通孔内插有插销。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位置设置在水箱的下方,且插杆设置为倾斜结构。优选的,所述流速调节器的结构与医用输液调节器结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体积小,方便利用本装置对种植在山上的油茶进行施肥,底部插杆设置有三个,三个插杆组成三角结构,稳定性高,不受地形的影响,而且,利用流速调节器,使得混了肥料的水一点一点从插杆的出水孔流出,流入油茶周围的土壤里,提高油茶根茎对肥料的吸收,避免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箱,2、支撑架,3、卡槽,4、卡块,5、插销,6、固定座,7、插杆,8、出水孔,9、合页,10、箱盖,11、支撑杆,12、流速调节器,13、软管。本技术中的零件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实施例: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水箱1、支撑架2、卡槽3、卡块4、插销5、固定座6、插杆7、出水孔8、合页9、箱盖10、支撑杆11、流速调节器12和软管13,支撑架2设置为两个半圆环形平台结构,便于将该装置围在树苗外侧安装,且支撑架2上表面通过焊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上端连接水箱1底部,且水箱1设置有三个,水箱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箱盖10,且水箱1底部连接有软管13,软管13上套有流速调节器12,且软管13底端通入插杆7,插杆7设置有三个,三个插杆7组成三角结构,稳定性更高,插杆7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插杆7底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便于插入土地,从而固定整个装置,插杆7底部表面开设有出水孔8,插杆7顶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座6连接,且支撑架2底部焊接有固定座6;支撑架2之间通过合页9连接,且支撑架2端头处分别设置为卡槽3和卡块4,卡槽3和卡块4垂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且卡槽3和卡块4中部的通孔内插有插销5,将支撑架2设置为可以打开的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插杆7的位置设置在水箱1的下方,且插杆7设置为倾斜结构,倾斜插入土壤的结构相对垂直的结构,更具有稳定性;流速调节器12的结构与医用输液调节器结构相同,调节滴速的方法和医用输液调节器一样,使得混了肥料的水一点一点从插杆7的出水孔8流出,提高油茶根茎对肥料的吸收,避免浪费;工作原理:在使用需要先对整体结构有所了解,首先利用合页9,将支撑架2打开,并将支撑架2围在油茶树周围,再将卡块4插入卡槽3内,并且用插销5将其固定,然后握住支撑架2,向下方土壤将插杆7用力插入,接着,旋转打开水箱1的箱盖10,倒入肥料水,再将箱盖10盖上,然后滚动调节流速调节器12,改变滴速,肥料水经过软管13,流入插杆7,最后从出水孔8流入土壤被根茎吸收。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水箱(1)、支撑架(2)、卡槽(3)、卡块(4)、插销(5)、固定座(6)、插杆(7)、出水孔(8)、合页(9)、箱盖(10)、支撑杆(11)、流速调节器(12)和软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设置为两个半圆环形平台结构,且支撑架(2)上表面通过焊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上端连接水箱(1)底部,且水箱(1)设置有三个,所述水箱(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箱盖(10),且水箱(1)底部连接有软管(13),所述软管(13)上套有流速调节器(12),且软管(13)底端通入插杆(7),所述插杆(7)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杆(7)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插杆(7)底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插杆(7)底部表面开设有出水孔(8),所述插杆(7)顶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座(6)连接,且支撑架(2)底部焊接有固定座(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水箱(1)、支撑架(2)、卡槽(3)、卡块(4)、插销(5)、固定座(6)、插杆(7)、出水孔(8)、合页(9)、箱盖(10)、支撑杆(11)、流速调节器(12)和软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设置为两个半圆环形平台结构,且支撑架(2)上表面通过焊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上端连接水箱(1)底部,且水箱(1)设置有三个,所述水箱(1)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箱盖(10),且水箱(1)底部连接有软管(13),所述软管(13)上套有流速调节器(12),且软管(13)底端通入插杆(7),所述插杆(7)设置有三个,所述插杆(7)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插杆(7)底端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插杆(7)底部表面开设有出水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龙川县映山红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