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21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在所述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上进行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实时评估并确定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相关链路之间的映射,实现在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进行低时延业务的传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低时延业务接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下一代WIFI标准(IEEE802.11be)提出多链路(Multi-link)操作与通信技术。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多链路操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链路设备(MLD)具有多个附属的站点(STA),对于所附属的站点都是接入点(AP)的MLD是AP多链路设备(APMLD),而对于所附属的站点都是非接入点(non-AP)站点的MLD是非AP多链路设备(Non-APMLD)。图中non-APMLD中的STA可分别关联于APMLD中的相应AP,每条链路可以有自己对应的通信信道。如果不根据业务类型及QoS要求对各通信链路进行有区分的接入,难以体现多链路在低时延业务承载方面的优势。WIFI(WirelessFidelity)目前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nhancedDistributedChannelAccess,EDCA)机制因采用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方法,无法严格保证满足低时延业务的传输要求;而混合协调功能(hybridcoordinationfunction,HCF)可控信道接入(HCFcontrolledchannelaccess,HCCA)在数据传输一旦受到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pingbasicserviceset,OBSS)等干扰其可靠性与健壮性都大大下降,且应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WIFI信道接入机制难以满足低时延业务接入要求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包括:确定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在所述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上进行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包括: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信道接入方式、信道环境、链路负载或性能统计信息、准入控制、低时延业务优先级、特定服务质量QoS类型业务接入;将确定的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组成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包括:按照低时延业务的QoS要求和/或配置参数,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之间的多条链路中按照至少以下之一的选取规则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是否支持所述低时延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优先级队列或信道接入参数;是否采用准入控制策略;是否采用优化所述低时延业务接入的所述信道接入方式;BSS负载是否满足所述低时延业务的接入要求;吞吐量是否满足所述低时延业务的要求;丢包和/或重传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阈值;是否限制所述特定QoS类型业务接入;上行或下行方向的时延是否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接入要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时延参数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有AC(AccessController)的接入时延、特定AC的接入时延、传输时延、BSS内部时延、BSS外部时延、可达的最优时延;时延参数的值为以下之一:平均时延、最大时延、特定百分位的时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优化所述低时延业务接入的所述信道接入方式包括:对所述低时延业务类型与其他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接入时段和/或接入信道。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后,还包括: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实时监测所述选取规则所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如果选取规则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发生更新,则重新确定当前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如果所选取规则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没有发生更新,则继续保留原有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包括:通过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协商,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多个工作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其中,所述多个工作链路在不同的时间段为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多个工作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包括:将所述低时延业务流映射到所有工作链路,并根据不同时段选择属于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工作链路作为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链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特定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包括:将所述低时延业务的流量标识TID与所选取的一条或多条所述特定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进行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发生更新时,通过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协商重新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协商,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对于下行的低时延业务流,由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并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的之间的映射;对于上行的低时延业务流,由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并与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的映射;或,由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并与所述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协商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的映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映射模块,用于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上进行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确定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n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n在所述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上进行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链路低时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
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
在所述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上进行所述低时延业务流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包括:
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信道接入方式、信道环境、链路负载或性能统计信息、准入控制、低时延业务优先级、特定服务质量QoS类型业务接入;
将确定的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组成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包括:
按照低时延业务的QoS要求和/或配置参数,从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之间的多条链路中按照至少以下之一的选取规则确定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
是否支持所述低时延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优先级队列或信道接入参数;
是否采用准入策略;
是否采用优化所述低时延业务接入的所述信道接入方式;
BSS负载是否满足所述低时延业务的接入要求;
吞吐量是否满足所述低时延业务的要求;
丢包和/或重传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阈值;
是否限制所述特定QoS类型业务接入;
上行或下行方向的时延是否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接入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时延参数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有AC的接入时延、特定AC的接入时延、传输时延、BSS内部时延、BSS外部时延、可达的最优时延;时延参数的值为以下之一:平均时延、最大时延、特定百分位的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采用优化所述低时延业务接入的所述信道接入方式,包括:
对所述低时延业务类型与其他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接入时段和/或接入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与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后,还包括:
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实时监测所述选取规则所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如果选取规则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发生更新,则重新确定当前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如果所选取规则涉及的通信环境及相关参数没有发生更新,则继续保留原有的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的映射,包括:
通过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和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之间的协商,在所述低时延业务流与所述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集中的一条或多条低时延业务支持链路之间建立映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刘明袁立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