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62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基于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根据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网络的动态切片技术,将业务网络与管理网络进行合并整理,当业务需求大于管理需求时,快速切割整合网络,以达到管理替代业务,并且可动态扩容,仅需修改承载力即可实现动态扩容,大大提升了整体运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5G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而高效快速的网络的最底层就是核心网,核心网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脑,负责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5G核心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多个网元单个功能化。5G核心网作为5G技术的重中之重,核心网的性能对于整个数据中心的健康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核心网的物理资源转化为动态的虚拟网络资源变得迫在眉睫。现有技术中根据资源仅进行一次切片,这样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网络的动态切片技术,将业务网络与管理网络进行合并整理,当业务需求大于管理需求时,快速切割整合网络,以达到管理替代业务,并且可动态扩容,仅需修改承载力即可实现动态扩容,大大提升了整体运维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基于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所述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获取所述核心层中的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并根据所述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计算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判断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是否堆叠;以及响应于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堆叠,将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翻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包括:根据所述当前流量确定切片的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包括:根据服务等级协议对核心网的切片分配对应的虚拟和物理资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包括:判断当前用户数量是否多于上一次读取的用户数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包括:响应于当前用户数量不多于上一次读取的用户数量,将上一次的切片进行合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系统,包括:第一计算模块,配置用于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第二计算模块,配置用于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第三计算模块,配置用于基于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所述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分配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基于网络的动态切片技术,将业务网络与管理网络进行合并整理,当业务需求大于管理需求时,快速切割整合网络,以达到管理替代业务,并且可动态扩容,仅需修改承载力即可实现动态扩容,大大提升了整体运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的实施例。图1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S2、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S3、基于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S4、根据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5G核心网包括出口层、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中包括管理EOR(核心交换机)、业务EOR和存储EOR,接入层中包括管理TOR(架顶式交换机)、业务TOR和存储TOR。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获取所述核心层中的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并根据所述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计算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本实施例中核心层中包括两台管理EOR和两台业务EOR,每台管理EOR和每台业务EOR的承载力均为576个100GE,因此,当前核心网的总承载力为576*100*4,即230400GE。接入层中包括硬件管理TOR5台,每台承载力为64个10GE,管理TOR45台,每台承载力为64个40GE,业务TOR45台,每台承载力为64个40GE,因此,当前核心网下属接入层总承载力为64*10*5+64*40*45+64*40*45,即233600GE。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判断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是否堆叠;以及响应于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堆叠,将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翻倍。本实施例中EOR做了堆叠,因此,承载力翻倍,即核心层承载力为230400GE*2=460800GE。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n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n基于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所述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n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核心网络动态切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并计算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
每隔预定时间读取当前用户数量,并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
基于所述核心层和所述接入层的总承载力的差值与所述当前流量计算切片的数量;以及
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
获取所述核心层中的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并根据所述管理核心交换机和业务核心交换机的承载力计算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核心网的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总承载力包括:
判断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是否堆叠;以及
响应于所述核心层中的核心交换机堆叠,将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翻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用户数量和所述核心层的总承载力计算当前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流量确定切片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切片的数量对分配给每个切片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包括:
根据服务等级协议对核心网的切片分配对应的虚拟和物理资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王晓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