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76615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用以解决环境光变化较快时终端自动背光调节屏幕亮度导致终端屏幕忽亮忽暗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终端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自动背光的环境光感值的控制方法在检测到环境光亮度波动时,通过调节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从而使屏幕亮度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了在环境光亮度变化较快时终端屏幕亮度忽亮忽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多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在人群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随时随地在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办公、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在终端使用过程中,当终端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的亮度不协调时,人眼就会产生视觉疲劳。目前大多数智能移动终端会根据环境的亮度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在环境光亮度较大时,终端将屏幕亮度调亮,以保证用户能够看清屏幕;在环境光亮度较小时,终端将屏幕亮度调暗,以免屏幕过亮刺伤眼睛。这样,终端的屏幕亮度会随着环境光亮度发生变化。但是,当终端所处环境中环境光的亮度变化较快时,终端屏幕亮度随着环境光亮度频繁的变化,忽亮忽暗,用户体验较差。综上所述,目前终端自动背光调节屏幕亮度在环境光亮度变化较快时会导致终端屏幕忽亮忽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终端,用以解决环境光变化较快时终端自动背光调节屏幕亮度导致终端屏幕忽亮忽暗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包括: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r>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控制模块,用于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当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此时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屏幕亮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在检测到环境光亮度波动时,终端通过调节屏幕亮度,使屏幕处于一个稳定的亮度,避免了在环境光亮度变化较快时导致的终端屏幕忽亮忽暗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造成终端所处环境发生亮度波动的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值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非周期性不规则锯齿波数学模型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环形缓存器存入数据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环形缓存器溢出数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的波动光模式和非波动光模式转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现有的大多数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动调节亮度的原理是终端屏幕所在面有一个光传感器,终端根据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来调整屏幕亮度。但是在某些场景下,终端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变化较频繁,终端在调节屏幕亮度时,根据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进行调节,导致终端屏幕亮度变化也较频繁。比如以下常见场景:夜间乘车时,车内环境较暗,如果用户坐在窗口位置,车辆驶过路灯时(或用户走路经过路灯时),会造成亮光和暗光交替出现的现象,如图1所示,终端跟随行驶的车辆移动,路灯所在区域形成亮光区,在相隔较远的两个路灯之间会形成暗光区。用户在这种光场景下使用终端时,由于终端屏幕的光传感器对环境光亮度变化比较敏感,当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亮暗交替时,终端屏幕亮度也会随着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忽亮忽暗。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终端通过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在检测到环境光明暗变化较频繁时确定发生亮度波动,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屏幕亮度,用以解决环境光变化较频繁时终端自动背光调节屏幕亮度导致终端屏幕忽亮忽暗的问题。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201、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步骤202、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步骤203、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通过上述方案,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当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此时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屏幕亮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在检测到环境光亮度波动时,终端通过调节屏幕亮度,使屏幕处于一个稳定的亮度,避免了在环境光亮度变化较快时导致的终端屏幕忽亮忽暗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步骤203中,终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n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n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
在检测到连续M个明暗交替区间后,所述终端确定当前环境发生亮度波动;其中所述明暗交替区间中包含一个亮光区间和一个暗光区间,所述亮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亮光值,所述暗光区间中包含连续的不小于N个的暗光值,所述亮光值为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暗光值为不大于第一阈值的亮度值,所述M、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暗光值确定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并根据所述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暗光值确定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包括:
所述终端将最近一次检测到的暗光值作为所述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暗光值确定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包括:
所述终端将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的暗光值的平均值作为所述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保持调节后的亮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值;
所述终端确定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的亮光值的个数与检测到的亮度值总个数之间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当前环境未发生亮度波动;
所述终端将检测到的环境光的亮度值作为自动背光输入光感值,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