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装置、折叠屏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15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装置、折叠屏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针对折叠屏设备提供一种的新的通信控制方式。所述方法包括:获得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为视频通信请求或语音通信请求;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包括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包括语音通信模式或视频通信模式;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装置、折叠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装置、折叠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柔性屏相较于传统的屏幕而言,具有柔韧性强和可弯曲的特点,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基于可弯折特性的新交互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更多需求。例如,目前常用的柔性屏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随着柔性屏的出现,现有移动电子设备的外观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如折叠屏手机等可对其进行折叠的折叠屏设备。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收到视频通话邀请时,只能通过屏幕按键的点击,以选择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又例如在语音通话过程中,若想要切换到视频通话,也只能拿起设备再点击屏幕内的按钮才能选择进行视频通话。然而,在折叠屏设备出现后,如何为折叠屏设备提供一种新的通信控制方式,例如如何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装置、折叠屏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针对折叠屏设备提供一种的新的通信控制方式。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为视频通信请求或语音通信请求;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包括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包括语音通信模式或视频通信模式;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包括:检测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在预定时长内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预定时长的起始时刻为获得所述通信请求的时刻,所述折叠屏设备在获得所述通信请求时的设备形态为第一设备形态;若未发生变化,则将所述第一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若发生变化,则将形态发生变化后的第二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未发生变化,检测作用于所述通信请求的请求界面的选择操作;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以原始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或者,以与原始通信模式不同的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其中,所述原始通信模式为所述通信请求实际所请求的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包括: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展开形态,则与所述展开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视频通信模式;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则与所述折叠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语音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预定切换事件;其中,所述预定切换事件为用于触发切换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的事件;根据所述预定切换事件,切换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定切换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发生变化;所述折叠屏设备的放置模式发生变化,其中,所述放置模式包括远离用户模式或靠近用户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视频通信模式包括视频电话通信模式或视频应用通信模式。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得模块,用于获得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为视频通信请求或语音通信请求;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包括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包括语音通信模式或视频通信模式;通信模块,用于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在预定时长内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预定时长的起始时刻为获得所述通信请求的时刻,所述折叠屏设备在获得所述通信请求时的设备形态为第一设备形态;若未发生变化,则将所述第一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若发生变化,则将形态发生变化后的第二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若未发生变化,检测作用于所述通信请求的请求界面的选择操作;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以原始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或者,以与原始通信模式不同的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其中,所述原始通信模式为所述通信请求实际所请求的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展开形态,则与所述展开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视频通信模式;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则与所述折叠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语音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检测预定切换事件;其中,所述预定切换事件为用于触发切换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的事件;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定切换事件,切换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定切换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发生变化;所述折叠屏设备的放置模式发生变化,其中,所述放置模式包括远离用户模式或靠近用户模式。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所述折叠屏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方法所包括的步骤。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方法所包括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得通信请求时,可以确定折叠屏设备的当前设备形态,进而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进而再控制折叠屏设备以目标通信模式对接收到的通信请求进行响应,而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可以是折叠形态或者展开形态,而确定出的目标通信模式可能是语音通信模式也可能是视频通信模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来对通信请求进行相应的控制,例如,当折叠屏设备处于展开模式时,折叠屏设备的屏幕面积较大,若此时接收到的是视频通话请求,则可以直接进行视频通话,而若是在折叠模式下接收到视频通话请求的话,则可以先切换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例如切换为展开模式,然后再进行视频通话,若未切换设备形态而仍然是折叠模式的话,则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可见,通过预设的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根据设备形态来确定对通信请求的具体响应模式,为折叠屏设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折叠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n获得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为视频通信请求或语音通信请求;/n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n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包括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包括语音通信模式或视频通信模式;/n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折叠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为视频通信请求或语音通信请求;
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
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其中,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包括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所述折叠屏设备的通信模式包括语音通信模式或视频通信模式;
以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触发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的当前设备形态,包括:
检测所述折叠屏设备的设备形态在预定时长内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预定时长的起始时刻为获得所述通信请求的时刻,所述折叠屏设备在获得所述通信请求时的设备形态为第一设备形态;
若未发生变化,则将所述第一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
若发生变化,则将形态发生变化后的第二设备形态确定为所述当前设备形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发生变化,检测作用于所述通信请求的请求界面的选择操作;
根据所述选择操作,以原始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或者,以与原始通信模式不同的通信模式对所述通信请求进行响应;其中,所述原始通信模式为所述通信请求实际所请求的通信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备形态与通信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设备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展开形态,则与所述展开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视频通信模式;
若所述当前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则与所述折叠形态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式为语音通信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敏魏子琦吴威操于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