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09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通过普通以太网线和网络变压器,并利用差分信号传输,不要以太网的物理接口芯片,既节约成本,又降低了时钟的抖动,使得同步精度在系统时钟的单个周期以内,从而完成多个设备之间的时钟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同设备间的时钟同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系统同步,利用以太网线,大部分都是用IEEE1588协议,此协议需要特殊的以太网物理接口(PHY)芯片,同时精度基本上才us级别;这些同步方法都需要以太网的PHY,提高系统的成本,又同时精度无法达到ns级别,因此需要一种不需要以太网线物理接口芯片的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S100:当所述系统时钟每相隔n次计数时,判断接收到的通讯信息的计数状态,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已经进行过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200;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还未进行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300;S200:增加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S300:减少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系统时钟与所述通讯时钟的计数误差超过所述系统时钟的一个周期大小时,所述终端中的从系统补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频率为12.5Mhz,所述第二频率为125Mhz。进一步的,还包括时间同步步骤,包括:系统会定期传输时间包到设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装置,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所述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系统时钟每相隔n次计数时,判断接收到的通讯信息的计数状态,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已经进行过新的计数,执行第一执行模块;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还未进行新的计数,执行第二执行模块;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增加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减少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二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本专利技术通过普通以太网线和网络变压器,直接利用差分信号传输,不要以太网的物理接口芯片,一方面通过简化电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时钟的抖动,使得同步精度在系统时钟的单个周期以内,从而完成多个设备之间的时钟同步。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面的细节描述仅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装置的模块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所称的“应用”、“应用程序”、“应用软件”以及类似表述的概念,是业内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相同概念,是指由一系列计算机指令及相关数据资源有机构造的适于电子运行的计算机软件。除非特别指定,这种命名本身不受编程语言种类、级别,也不受其赖以运行的操作系统或平台所限制。理所当然地,此类概念也不受任何形式的终端所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所称的用户界面、显示界面泛指能够用于向智能终端发送所述控制指令的显示界面,例如,可以是Android/IOS/WindowsPhone系统的设置页面中的一个选项(或按键,由所述应用程序添加其中,下同),也可以是从桌面呼出的通知栏或者交互页面中的一个选项,还可以是所述应用程序的一个活动组件所构造的页面中的一个选项。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S100:当所述系统时钟每相隔n次计数时,判断接收到的通讯信息的计数状态,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已经进行过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200;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还未进行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300。S200:增加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S300:减少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系统时钟与所述通讯时钟的计数误差超过所述系统时钟的一个周期大小时,所述终端中的从系统补偿。本实施例中补偿误差的方式为增减系统时钟的周期,因此如果误差超过系统时钟的一个周期或者误差不等于系统时钟的周期的整数倍时,通过终端中的从系统来补偿避免这一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率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nS100:当所述系统时钟每相隔n次计数时,判断接收到的通讯信息的计数状态,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已经进行过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200;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还未进行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300;/nS200:增加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nS300:减少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以太网线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的终端之间设有第一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网络变压器,其中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连接,另一终端通过以太网线与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网络变压器和所述第二网络变压器通过双绞线连接,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变压器之间通过差分信号通信,两个所述终端之间的通讯时钟为第一频率,所述终端的系统时钟为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是第一频率的n倍且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S100:当所述系统时钟每相隔n次计数时,判断接收到的通讯信息的计数状态,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已经进行过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200;若此时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还未进行新的计数,执行步骤S300;
S200:增加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
S300:减少所述系统时钟一个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系统时钟与所述通讯时钟的计数误差超过所述系统时钟的一个周期大小时,所述终端中的从系统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为12.5Mhz,所述第二频率为125M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间同步步骤,包括:系统会定期传输时间包到设备。


5.一种基于以太网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明李志宏范科伟明淼晶林纬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捷丽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