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技术

技术编号:276588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其中防近视方法包括扬声器发出超声波信号;麦克风接收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如果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则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计算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时,扬声器发出警告;不断重复步上述步骤进行循环检测。防近视电子设备和防近视平板,均包括音频模组和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内下载有应用程序,通过运行应用程序从而执行上述防近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利用电子设备自带的音频系统,对使用者进行距离检测及提醒,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声及音频信号处理
,特别涉及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
技术介绍
平板电脑等类似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主要的儿童教育设备,日益频繁的使用,使之成为儿童近视问题的一大主要原因。有效预防儿童在使用此类电子设备学习和娱乐导致近视,变得愈发重要。现在,为解决此问题,主要方法以下几种:1.利用机械结构进行外力矫正。例如利用矫正坐姿的书桌以保持与书本的距离来预防近视,常见的如专利号为:201410803128.1的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儿童防近视桌,通过改变桌面倾斜度及安装防近视架等机械结构进行外力矫正。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桌椅不便于移动,同时,接触式的装置不易形成习惯,没有装置时容易恢复成原先的不正确姿势。2.通过加装红外等传感器进行距离检测来进行预警。常见的如专利号为202010518073.5的中国专利,一种儿童防近视眼镜,通过在眼镜或头戴支架上加装检测传感器,判断使用者和桌面的距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长时间佩戴后鼻子、耳朵会有不适,使用者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另外还存在由加装传感器导致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3.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来进行预警。常见的如专利号为201910117727.0的中国专利,一种视线跟踪学生教室预防近视系统,使用摄像头对使用者进行拍摄,再对使用者进行识别判断,当姿势不当或距离过近时进行提醒。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耗电量大,且容易泄露使用者的隐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防近视电子设备及防近视平板,利用电子设备自带的音频系统,对使用者进行距离检测及提醒,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扬声器发出超声波信号;S2:麦克风接收回波信号;S3: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S4:如果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则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计算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时,扬声器发出警告;S5:在电子设备使用期间,不断重复步骤S1至S4进行循环检测。作为优选,步骤S3具体包括:根据应用程序内的动态检测部分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帧间相减法进行动态目标检测,当帧间相减后的信号的包络幅值大于设定的动态阈值,则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否则检测区域不存在动态目标。作为优选,当检测区域不存在动态目标时,扬声器不发出警告,并返回步骤S1重新进行检测。作为优选,步骤S4具体包括:根据应用程序内的距离检测部分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动态目标反射回波的传播时间,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在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前,先通过确定扬声器到麦克风的直达波信号位置减小回波信号传播时间中出现的偏差。作为优选,所述扬声器发出超声波信号频率大于18KHz。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防近视电子设备,包括音频模组和中央处理器,所述音频模组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内下载有应用程序,通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从而执行上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作为优选,所述应用程序包括驱动部分、动态检测部分以及距离检测部分;所述驱动部分调用音频驱动的应用程序接口,完成对底层音频模组的控制;所述动态检测部分对麦克风接收的声波信号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与设定的动态阈值比较,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所述距离检测部分检测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与设定的距离阈值比较,并根据距离检测情况控制扬声器是否发出警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防近视平板,包括音频模组和中央处理器,所述音频模组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内下载有应用程序,通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从而执行上述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作为优选,所述应用程序包括驱动部分、动态检测部分以及距离检测部分;所述驱动部分调用音频驱动的应用程序接口,完成对底层音频模组的控制;所述动态检测部分对麦克风接收的声波信号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与设定的动态阈值比较,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所述距离检测部分检测动态目标与平板之间的距离,与设定的距离阈值比较,并根据距离检测情况控制扬声器是否发出警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采用电子设备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组成的音频系统,通过处理回波信号对使用者进行动态目标检测、距离检测及提醒,结构、方法简单,且无需额外加装传感器,降低了防近视的成本,适用于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的防近视电子设备,采用电子设备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组成的音频系统,在中央处理器内下载应用程序,通过运行应用程序执行上述防近视方法,从而达到防近视的目的,实现方法简单且成本低,有利于每个使用者的近视预防;本专利技术的防近视平板,采用平板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组成的音频系统,在中央处理器内下载应用程序,通过运行应用程序执行上述防近视方法,从而达到防近视的目的,实现方法简单且成本低,有利于每个使用者的近视预防。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防近视电子设备的使用示意图;图中所示:1、扬声器;2、麦克风;3、电子设备;4、动态目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扬声器发出超声波信号;/nS2:麦克风接收回波信号;/nS3: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nS4:如果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则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计算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时,扬声器发出警告;/nS5:在电子设备使用期间,不断重复步骤S1至S4进行循环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扬声器发出超声波信号;
S2:麦克风接收回波信号;
S3: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检测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动态目标;
S4:如果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则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当计算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时,扬声器发出警告;
S5:在电子设备使用期间,不断重复步骤S1至S4进行循环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
根据应用程序内的动态检测部分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帧间相减法进行动态目标检测,当帧间相减后的信号的包络幅值大于设定的动态阈值,则检测区域存在动态目标;否则检测区域不存在动态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区域不存在动态目标时,扬声器不发出警告,并返回步骤S1重新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
根据应用程序内的距离检测部分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动态目标反射回波的传播时间,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动态目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前,先通过确定扬声器到麦克风的直达波信号位置减小回波信号传播时间中出现的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防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发出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勇闾灿万丹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传启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