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江蓠栽培动态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海藻栽培学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江蓠栽培动态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江蓠是近海水域重要的生产者,也是我国近海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涉及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重要沿海省市。江蓠(Gracilaria)是我国第二大栽培海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也是近岸生态系统中有效的蓝色碳汇之一。统计数据表明(《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江蓠栽培产量348,085(干重)、栽培面积9388公顷,仅次于海带栽培产业。规模化的栽培和逐渐增长的趋势对江蓠栽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栽培管理和南北异地栽培时间节点的把控,多采用较为粗放的经验判断,人为主观因素大,判断失准、失实和失误现象常有发生。受制于传统经验化的管理方式,近年来江蓠栽培的产业问题不断出现,如“脱苗”、“白斑”、“爆头”等,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传统栽培管理方法带来的系列问题和无序发展的现状亟待改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江蓠栽培动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01.数据采集/n在江蓠栽培的自然海域,利用温光仪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海水的温度,获取每天的日照长度L;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N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江蓠栽培动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数据采集
在江蓠栽培的自然海域,利用温光仪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海水的温度,获取每天的日照长度L;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NH3-N浓度C1、NO3-N浓度C2、PO4-P浓度C3和无机碳总浓度C4;利用折光仪多次测定海水盐度,并取平均值S;利用pH计多次测定海水pH值,并取平均值X;
S02.构建模型,获取管理响应值Y
Y=-60.334+4.873*C1+27.12*C2-944.539*C3+82.473*C4+0.741*S+5.928*X-6.196*L;
其中,C1、C2以及C3的单位为mg/L;C4的单位为mM/L;L的单位为小时;
S03.建立管理响应值Y与江蓠栽培相关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江蓠栽培相关参数包括挂养水层、苗绳间距和单绳藻量,管理响应值Y与挂养水层、苗绳间距和单绳藻量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当0≤Y≤100时,挂养水层为0~1.5m,苗绳间距为0.5~1.5m,单绳藻量为5~15kg;当Y>100时,挂养水层为1.5~2m,苗绳间距为1.5~2m,单绳藻量为2~5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学模型的江蓠栽培动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S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武卉,王静文,王津果,徐军田,黄晶晶,李沁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