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64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圆柱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所述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属于集线器

技术介绍
集线器是网络设备的一种,集线器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在企业采用集线器时,企业运营过程中包含对集线器的维护管理,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现有技术中,集线器的结构存在技术偏见,普遍认为集线器是通过底面进行放置的,仅需要在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用于支撑集线器本体的支撑凸柱A即可,而没有一种结构可以克服这一技术偏见,以便于达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朝向上方的便于插线连接的使用效果,以及达不到方便改变切换不同状态,和起不到对用于与集线器连接的线路橡胶摩擦限位的使用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杆体A通过转动孔A套设在圆柱A上,所述转动孔A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杆体A通过橡胶层A与圆柱A紧密接触,杆体B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相配合的转动孔B,杆体B通过转动孔B套设在圆柱B上,所述转动孔B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杆体B通过橡胶层B与圆柱B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一端侧部,杆体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另一端侧部,所述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所述集线器本体正面上且靠近正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优选地,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壳体,所述圆柱A和圆柱B分别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圆柱A的轴心线和圆柱B的轴心线分别与水平线平行。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轴心线与水平线平行。优选地,杆体A的轴心线和杆体B的轴心线分别与限位柱的轴心线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集线器结构存在的这一技术偏见,达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朝向上方的便于插线连接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方便改变切换不同状态,和起到对用于与集线器连接的线路橡胶摩擦限位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集线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在图2基础上圆柱A和限位柱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技术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技术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技术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技术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本申请需要预先说明的是,本技术在解决实现这一基础的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选择方式的基础上,其它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仅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例如,如果认为本申请部分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并不能实现或达到,则可理解为这一不能实现或达到的夸张有益效果属于笔误部分,可进行忽略或删除处理,同时,由于在此处有预先说明此种情况属于笔误,在删除的同时,不应当理解为修改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本体1,集线器本体1包含背面2、正面3和底面4,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包含上排接线孔5和下排接线孔5,集线器本体1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5和下排接线孔5之间,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6、圆柱B7、转动孔A8、橡胶层A9、杆体B10、转动孔B11、橡胶层B12和限位柱13,圆柱A6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一侧面,圆柱B7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6相配合的转动孔A8,杆体A20通过转动孔A8套设在圆柱A6上,转动孔A8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9,杆体A20通过橡胶层A9与圆柱A6紧密接触,杆体B10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7相配合的转动孔B11,杆体B10通过转动孔B11套设在圆柱B7上,转动孔B11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12,杆体B10通过橡胶层B12与圆柱B7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一端侧部,杆体B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另一端侧部,集线器本体1底面4上且靠近底面4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14,集线器本体1正面3上且靠近正面3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15,以及,本技术基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情况,本技术仅针对
技术介绍
中特定环境使用,例如
技术介绍
提及的场景,如用户考虑一些情况下的不便使用的因素,则在那种情况下不建议购买本申请使用,本产品只针对和建议需要在
技术介绍
中提及场景和能同时能接受和忽略其它负面因素的用户使用,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实施方式。优选地,集线器本体1包含壳体,圆柱A6和圆柱B7分别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圆柱A6的轴心线和圆柱B7的轴心线分别与水平线平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图中在于: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杆体A通过转动孔A套设在圆柱A上,所述转动孔A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杆体A通过橡胶层A与圆柱A紧密接触,杆体B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相配合的转动孔B,杆体B通过转动孔B套设在圆柱B上,所述转动孔B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杆体B通过橡胶层B与圆柱B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一端侧部,杆体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另一端侧部,所述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所述集线器本体正面上且靠近正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图中在于: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杆体A通过转动孔A套设在圆柱A上,所述转动孔A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杆体A通过橡胶层A与圆柱A紧密接触,杆体B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相配合的转动孔B,杆体B通过转动孔B套设在圆柱B上,所述转动孔B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锐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