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61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以及颈挂主体,颈挂主体设置有耳机后壳,耳机后壳与耳机主体可拆卸卡接;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解除卡接状态下,耳机主体可单独使用;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卡接状态下,耳机主体和颈挂主体组合为颈挂式耳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耳机既可以单独使用耳机主体,也可以将耳机主体与颈挂主体组合之后进行使用,使同一耳机具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避免携带多个耳机的烦恼;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耳机主体在单独使用时不需要与耳机后壳配合,减小了耳机主体单独使用时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耳机主体单独使用时的用户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耳机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蓝牙耳机的种类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的场景及使用需求,使用者会选择不同的无线蓝牙耳机;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较为常用的为小型的TWS耳机(豆状耳机)以及颈挂式耳机,但是由于TWS耳机电池储电量有限,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时使用者一般会选择颈挂式耳机;又因为颈挂式耳机的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在短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一般会选择TWS耳机。因此,在生活中消费者一般会同时携带TWS耳机和颈挂式耳机,以便根据不同的场景、心情更换耳机种类;但是同时携带两种耳机在收纳和更换耳机的过程中都不方便,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带给使用者在收纳和更换耳机过程中的麻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既可以作为豆状耳机进行使用,也可以作为颈挂式耳机进行使用,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避免同时携带多种耳机,使用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以及颈挂主体,所述颈挂主体设置有耳机后壳,所述耳机后壳与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卡接;所述耳机主体与所述耳机后壳解除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可单独使用;所述耳机主体与所述耳机后壳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和所述颈挂主体组合为颈挂式耳机。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耳机后壳周部的弹性卡圈,所述耳机主体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弹性卡圈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卡接或解除的卡爪。优选的,所述耳机后壳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性卡圈配合的环状凹槽,所述弹性卡圈卡设于所述环状凹槽内,所述环状凹槽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卡爪穿过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弹性卡圈的周向设置有弹性开口。优选的,所述卡爪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爪沿所述弹性卡圈的径向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耳机主体的外周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耳机后壳套设于所述耳机主体的后端,且所述耳机后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或解除的第一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前端设置有方便所述耳机后壳相对于所述耳机主体向后端推出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卡槽的后端设置有方便所述耳机后壳相对于所述耳机主体向前端推进的第二导向面。优选的,沿所述耳机主体的轴向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耳机后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槽配合卡接或解除的第二凸起,以限制所述耳机主体相对于所述耳机后壳的周向转动。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耳机后壳的后端的磁吸部件,所述耳机主体与所述耳机后壳卡接状态下,所述磁吸部件与所述耳机主体相互吸附。优选的,所述耳机后壳设置有与所述耳机主体电连接以对所述耳机主体充电的PIN针,所述耳机主体设置有卡接状态下与所述PIN针电连接的充电部。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过程中,需要单独使用耳机主体时,可以将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之间的卡接解除,单独使用耳机主体,此时颈挂主体可以挂设于颈部,也可以将颈挂主体进行收纳;当耳机主体需要充电或者是需要长时间使用时,可以将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连接,使耳机主体与颈挂主体组合为颈挂式耳机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无线耳机既可以单独使用耳机主体,也可以将耳机主体与颈挂主体组合之后进行使用,使同一耳机具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避免携带多个耳机的烦恼,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另外,本技术中的无线耳机的耳机后壳设置于颈挂主体且与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使耳机主体在单独使用时不需要与耳机后壳配合,减小了耳机主体单独使用时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耳机主体单独使用时的用户感受;并且耳机后壳设置于颈挂主体,且耳机后壳与颈挂主体的连接处为较细的结构,在拆卸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对颈挂主体与耳机后壳连接部分破坏,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豆状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颈挂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具体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的组装流程图;图5为图3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颈挂式主体与耳机主体的组装流程图;图6为图3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组装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图3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两磁吸部件吸合过程的示意图;图8为图3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充电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图9为弹性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具体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的组装流程图;图12为图10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颈挂式主体与耳机主体的组装流程图;图13为图10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组装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图14为图10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与耳机后壳组合之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包含有图1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10中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两磁吸部件吸合过程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单独佩戴时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线耳机作为颈挂式耳机佩戴的示意图。图1-18中:1为耳塞、2为耳机主体、21为第一卡槽、22为第二卡槽、221为第一导向面、222为第二导向面、3为弹性卡圈、31为卡爪、32为弹性开口、4为耳机后壳、41为通孔、42为第一凸起、43为环状凹槽、44为PIN针、5为颈挂主体、6为磁吸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耳机主体与颈挂主体的耳机后壳部分可拆卸卡接,耳机主体可以作为豆状耳机单独使用,当耳机主体与颈挂主体卡接连接之后,可以作为颈挂式耳机使用,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避免出门携带多种耳机的不便。请参考图1-18。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2以及颈挂主体5,颈挂主体5设置有耳机后壳4,耳机后壳4与耳机主体2可拆卸卡接;耳机主体2与耳机后壳4解除卡接状态下,耳机主体2可单独使用;耳机主体2与耳机后壳4卡接状态下,耳机主体2和颈挂主体5组合为颈挂式耳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耳机主体2为带有耳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2)以及颈挂主体(5),所述颈挂主体(5)设置有耳机后壳(4),所述耳机后壳(4)与所述耳机主体(2)可拆卸卡接;/n所述耳机主体(2)与所述耳机后壳(4)解除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2)可单独使用;/n所述耳机主体(2)与所述耳机后壳(4)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2)和所述颈挂主体(5)组合为颈挂式耳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2)以及颈挂主体(5),所述颈挂主体(5)设置有耳机后壳(4),所述耳机后壳(4)与所述耳机主体(2)可拆卸卡接;
所述耳机主体(2)与所述耳机后壳(4)解除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2)可单独使用;
所述耳机主体(2)与所述耳机后壳(4)卡接状态下,所述耳机主体(2)和所述颈挂主体(5)组合为颈挂式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耳机后壳(4)周部的弹性卡圈(3),所述耳机主体(2)设置有第一卡槽(21),所述弹性卡圈(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1)配合卡接或解除的卡爪(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后壳(4)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弹性卡圈(3)配合的环状凹槽(43),所述弹性卡圈(3)卡设于所述环状凹槽(43)内,所述环状凹槽(43)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卡爪(31)穿过的通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圈(3)的周向设置有弹性开口(3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爪(31)沿所述弹性卡圈(3)的径向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德麟江海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