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易失缓存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
技术介绍
数据密集型应用和服务对数据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大规模存储系统提供了大规模存储和快速响应能力。由于真实的工作负载通常是倾斜的(例如,请求分布符合Zipf定律),一些节点会接收到更多的请求,而其他节点接收较少请求,不均衡的请求分布导致了负载的不均衡,使得热点节点成为系统瓶颈,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因此负载均衡是大规模存储系统的一个挑战。为了尝试解决负载均衡的问题,缓存被加以应用。在使用DRAM的缓存架构中,DRAM芯片不仅容量小,而且成本高,相比之下,非易失存储设备具有容量大和非易失等优势,因而被广泛部署于大规模存储系统中。然而,非易失存储设备的写寿命有限,只能够接受一定次数的写操作,且读写性能不对称,使得写操作延迟更高。不对称的读写操作会影响负载均衡,集中的写操作也会加快一些节点的损坏。现有缓存机制未考虑非易失存储设备的读写不对称和写寿命,因而呈现出负载不均和磨损不均等问题。显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建立多层非易失缓存架构,用于处理大规模存储系统中对象的读写请求;/n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之前,采用独立缓存分区算法进行对象缓存;/n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过程中,采用多路选择方法进行对象访问;/n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过程中,监控多层非易失缓存架构的磨损情况,当磨损情况超过所设阈值时,采用数据迁移方法进行对象调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多层非易失缓存架构,用于处理大规模存储系统中对象的读写请求;
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之前,采用独立缓存分区算法进行对象缓存;
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过程中,采用多路选择方法进行对象访问;
在处理对象的读写请求过程中,监控多层非易失缓存架构的磨损情况,当磨损情况超过所设阈值时,采用数据迁移方法进行对象调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客户端、协调节点、缓存层、存储集群建立所述多层非易失缓存架构;其中,所述客户端与协调节点连接;所述客户端与缓存层连接;所述客户端与存储集群连接;所述缓存层与存储集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层包括缓存节点;所述缓存节点与客户端连接;所述缓存节点与存储集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集群包括若干存储服务器;所述存储服务器与客户端连接;所述存储服务器与缓存节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磨损感知和负载均衡的多层非易失缓存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蔡振华,陈志广,苏屹宏,黄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