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3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包括缆芯,在缆芯外侧依次布置有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缆芯与阻燃包带层间填充有填充物;缆芯包括电单元和蝶形的光单元,其中,电单元设有两个,光单元为一个或者是对称布置在电单元两侧的两个;所述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于内护套外侧;所述的阻燃包带层采用玻纤带或陶瓷化复合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整根缆阻燃性能极佳,既可满足防鼠防疫耐压优点,也具有柔性已敷设的特点,能满足室内外环境的敷设需要,使用性能稳定,耐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基站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5G小基站的大量敷设及投入使用,给小基站光电混合缆带来了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根据小基站用光电混合缆的敷设场景,室内外的场景均存在。但现有的光电混合缆大多是为了满足通信和供电的需要,阻燃性较差,且忽视了使用的耐久性,尤其是室外敷设部分,容易被鼠咬,抗拉抗压能力也较差,容易损坏,使用稳定性不佳,影响基站信号持续可靠的传输,后期维修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包括缆芯,在缆芯外侧依次布置有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缆芯与阻燃包带层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电单元和蝶形的光单元,其中,电单元设有两个,光单元为一个、或者是对称布置在电单元两侧的两个;所述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于内护套外侧;所述的阻燃包带层采用玻纤带或陶瓷化复合带。进一步,所述电单元与光单元螺旋绞合或SZ绞合。进一步,蝶形的光单元护套两侧对称设有开剥槽,在光单元护套护套中心处对应开剥槽位置设有加强件,加强件两侧对称设有光纤。进一步,所述的光单元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进一步,电单元包括第5类软导体及其外侧包覆的电单元护套。进一步,所述电单元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进一步,所述内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进一步,所述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所设置的铠装层提高了线缆的耐压性能,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鼠咬,防护性能好,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均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整根缆阻燃性能极佳,因此,本光电混合缆既可满足防鼠防疫耐压优点,也具有柔性已敷设的特点,能满足室内外环境的敷设需要,使用性能稳定,耐用性好,减少了后期频繁维修维护的成本和时间消耗。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设有X型骨架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如图1所示,包括缆芯,在缆芯外侧依次布置有阻燃包带层1、内护套2、铠装层3和外护套4,缆芯与阻燃包带层间填充有填充物5;所述缆芯包括电单元6和蝶形的光单元7,其中,电单元设有两个,光单元为一个、或者是对称布置在电单元两侧的两个;所述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于内护套外侧;所述的阻燃包带层采用玻纤带或陶瓷化复合带。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单元与光单元螺旋绞合或SZ绞合。绞合而成的光电混合缆结构紧实,柔软性好,易于敷设,同时,抗拉及抗压性能也较好。作为举例,电单元包括第5类软导体及其外侧包覆的电单元护套。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缆芯包括X型骨架11,各电单元以及光单元均由X型骨架相互隔开,避免了光单元间、以及光电单元间相互干扰,信号传输稳定,且电单元相互隔开,安全性高。X型骨架的每两架体12间均形成容纳空间,每一个光单元、每一个电单元均搁置在其中一个容纳空间内。若光单元设有一个,则在该光单元对称位置的空位上由填充物填充即可。每一架体末端均与阻燃包带层内壁留有形变间隙13。由于在缆芯部分设计有X型骨架,有效的提高了本光电混合缆的抗拉及抗压性能,另外,由于架体末端均与阻燃包带层间设有形变间隙,可允许骨架相对于外侧的层结构产生相对扭转或偏移,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容易顺势弯曲敷设,施工方便。X型骨架优选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稳定性好。为了进一步提高骨架的支撑作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架体在靠近X型骨架中心处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其自由端的横截面面积。另外,各所述架体交汇于所述Y字骨架中心处的中心体14,所述中心体厚度大于架体的厚度,结构稳定性更佳。上述蝶形的光单元护套两侧对称设有开剥槽8,在光单元护套护套中心处对应开剥槽位置设有加强件9,在加强件两侧对称设有光纤10。光单元护套整体呈椭圆形结构,加强件通常采用金属加强件,能够对开剥槽部分形成有效的支撑,线缆受压时,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因受拉后受压而撕扯损坏,而在剥去外侧护层后,露出光单元接线时,通过开剥槽可以方便的用刀划开光单元护套或者是徒手撕开。光纤布置在加强件两侧,处于光单元护套最内侧,防护性好,不易损坏,保障了信号传递通畅稳定,通常,上述的光单元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通常,上述电单元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上述内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上述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或阻燃聚氯乙烯护套,相较于仅采用一层防火阻燃材料的产品,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阻燃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所设置的铠装层提高了线缆的耐压性能,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鼠咬,防护性能好,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外护套以及填充物均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整根缆阻燃性能极佳,因此,本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在缆芯外侧依次布置有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缆芯与阻燃包带层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电单元和蝶形的光单元,其中,电单元设有两个,光单元为一个、或者是对称布置在电单元两侧的两个;所述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于内护套外侧;所述的阻燃包带层采用玻纤带或陶瓷化复合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在缆芯外侧依次布置有阻燃包带层、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缆芯与阻燃包带层间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缆芯包括电单元和蝶形的光单元,其中,电单元设有两个,光单元为一个、或者是对称布置在电单元两侧的两个;所述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绕包于内护套外侧;所述的阻燃包带层采用玻纤带或陶瓷化复合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与光单元螺旋绞合或SZ绞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外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的光单元护套两侧对称设有开剥槽,在光单元护套护套中心处对应开剥槽位置设有加强件,在加强件两侧对称设有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蝶形光单元小基站用阻燃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平李文善肖伟阮秋平沈林林李斌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