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24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顶部悬挂台、贴合载台、气压套筒和压力过渡仓;顶部悬挂台固定于外部框架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贴合载台与顶部悬挂台相对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与气缸连通,用于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气压顶杆用于在气缸内的气压和容纳腔内的气压的压力差的控制下移动;气压顶杆与贴合载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贴合载台移动以贴合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贴合机构,以解决硬基材在真空贴合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片或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贴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产品贴合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贴合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显示产品的普及,触摸屏和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该行业相关配套设备中,硬基材与硬基材贴合用的贴合机属于一款比较关键的设备。目前硬基材对硬基材的贴合多为盖板玻璃(coverglass,CG)与感应玻璃(sensorglass,SG)之间,触控屏(touchpanel,触摸屏)与液晶模组(liquidcrystalmodule,LCM)之间,以及触控屏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之间的贴合等。在硬基材对硬基材之间的贴合过程中,一般采用机械丝杠或压头进行升降来实现贴合,在贴合过程中,无法准确调整贴合压力,很容易造成损坏,且不能保证较高的真空度,容易产生气泡,影响产品透光性,影响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贴合机构,以解决硬基材在真空贴合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片或气泡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顶部悬挂台、贴合载台、气压套筒和压力过渡仓;所述顶部悬挂台固定于所述外部框架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所述贴合载台与所述顶部悬挂台相对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所述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所述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气缸连通,用于对所述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所述气压顶杆用于在所述气缸内的气压和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的压力差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气压顶杆与所述贴合载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所述贴合载台移动以贴合所述第一待贴附件和所述第二待贴附件。本技术中,真空贴合机构的外部框架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的顶部悬挂台,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载台,以及用于支撑贴合载台移动的气压套筒。具体的,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气缸与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则压力过渡仓用于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使得气压顶杆在气缸内气压与容纳腔内气压的压力差作用下移动。气压顶杆与贴合载台固定连接,可推动贴合载台移动,最终完成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本实施例通过压力过渡仓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并通过气缸内的气压推动贴合载台移动以贴附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而不是直接通过机械结构对贴合载台进行推动,使得贴合载台的移动较为缓慢,有效避免待贴附件的刚性损坏,并且通过控制压力过渡仓内的气体量可精确调整贴合载台的移动位置,提高待贴附件的贴合精度,有效避免待贴附件在真空贴合古城中产生气泡或碎片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真空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真空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顶部悬挂台、贴合载台、气压套筒和压力过渡仓;顶部悬挂台固定于外部框架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贴合载台与顶部悬挂台相对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与气缸连通,用于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气压顶杆用于在气缸内的气压和容纳腔内的气压的压力差的控制下移动;气压顶杆与贴合载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贴合载台移动以贴合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贴合机构的外部框架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的顶部悬挂台,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载台,以及用于支撑贴合载台移动的气压套筒。具体的,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气缸与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则压力过渡仓用于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使得气压顶杆在气缸内气压与容纳腔内气压的压力差作用下移动。气压顶杆与贴合载台固定连接,可推动贴合载台移动,最终完成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本实施例通过压力过渡仓对气缸内的气压进行控制,并通过气缸内的气压推动贴合载台移动以贴附第一待贴附件和第二待贴附件,而不是直接通过机械结构对贴合载台进行推动,使得贴合载台的移动较为缓慢,有效避免待贴附件的刚性损坏,并且通过控制压力过渡仓内的气体量可精确调整贴合载台的移动位置,提高待贴附件的贴合精度,有效避免待贴附件在真空贴合古城中产生气泡或碎片的情况。以上是本技术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真空贴合机构包括外部框架11。外部框架11能够形成密封的容纳腔11a,容纳腔11a内的气体环境即为待贴附件的贴合环境,当进行待贴附件需要进行真空贴合时,需要控制容纳腔11a内形成真空度较高的环境。容纳腔11a中设置有顶部悬挂台12、贴合载台13、气压套筒14和压力过渡仓15,外部框架11能够对上述各个部件进行保护。其中,顶部悬挂台12固定在外部框架11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2,贴合载台13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3,贴合载台13与顶部悬挂台12相对设置,使得移动贴合载台13,使得第二待贴附件3与第一待贴附件2完成贴合过程。本实施中,真空贴合机构可用于进行显示面板制作工艺,可选的,第一待贴附件2可以为显示基板(例如,OLED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待贴附件3可以为玻璃盖板。本实施例通过移动贴合载台13完成显示基板和玻璃盖板的紧密贴合。可选的,顶部悬挂台12可通过螺接等机械固定方式固定在外部框架11上,或者可以粘贴在外部框架11上,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气压套筒14包括气压顶杆141和气缸142,压力过渡仓15通过第一通道16与气缸142连通,使得压力过渡仓15能够对气缸142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气压顶杆142能够在气缸142的气压N1和容纳腔内的气压N2的压力差的控制下往复运动,并且气压顶杆142的顶端连接贴合载台13,使得气压顶杆142在往复运动时带动贴合载台13在气压顶杆142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输入至压力过渡仓15的气体量控制气缸142内的气压N1,从而使得气缸142内的气压N1带动气压顶杆141运动,最终使得气压顶杆141带动贴合载台13进行待贴附件的贴附,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真空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气压顶杆141带动贴合载台13移动,直至第二待贴附件3与第一待贴附件2完全贴合。本实施例中输入至压力过渡仓15的气体量可精确控制,使得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框架;/n所述外部框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顶部悬挂台、贴合载台、气压套筒和压力过渡仓;/n所述顶部悬挂台固定于所述外部框架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所述贴合载台与所述顶部悬挂台相对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n所述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所述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气缸连通,用于对所述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所述气压顶杆用于在所述气缸内的气压和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的压力差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气压顶杆与所述贴合载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所述贴合载台移动以贴合所述第一待贴附件和所述第二待贴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框架;
所述外部框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顶部悬挂台、贴合载台、气压套筒和压力过渡仓;
所述顶部悬挂台固定于所述外部框架上,用于固定第一待贴附件;所述贴合载台与所述顶部悬挂台相对设置,用于承载第二待贴附件;
所述气压套筒包括气缸和气压顶杆;所述压力过渡仓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气缸连通,用于对所述气缸内的气压进行调整;所述气压顶杆用于在所述气缸内的气压和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的压力差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气压顶杆与所述贴合载台固定连接,用于推动所述贴合载台移动以贴合所述第一待贴附件和所述第二待贴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悬挂台设置于所述贴合载台的上方;所述顶部悬挂台和所述贴合载台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气压顶杆用于控制所述贴合载台沿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过渡仓的体积与所述气压套筒的气缸的体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设置有抽气阀,用于对所述容纳腔进行抽真空操作;
所述压力过渡仓设置有穿过所述外部框架的充气阀,用于对所述压力过渡仓充入高压气体;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用于实现所述压力过渡仓和所述气缸之间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过渡仓设置有第一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史晓波冯敏强廖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