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517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夹紧固定、安全性高且能够自动检测的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检测机构,底板两侧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配合;固定机构,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转动将滑板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机构转动带动检测机构向上移动对滑板进行韧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滑板项目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最早的滑板是由爱好者把双排轮滑的支架装在木板上,后来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滑板。滑板一般选用加拿大枫木多层板压缩而成,压缩工艺分为冷压与热压,冷压即不用添加胶合物直接将木片进行压缩,更为先进,性能更好。板面具有高强度冲击韧性及良好的弹性,当在一定高度跳上滑板时,保证踏板不受到损坏。生产出来的滑板需要经过质量检测才能够进行,组装出售,目前检测方式是人工进行使用装备进行锤击检测,该韧性检测方式无法保证力度均匀,检测效果不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进行夹紧固定、安全性高且能够自动检测的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检测方式是人工进行使用装备进行锤击检测,该韧性检测方式无法保证力度均匀,检测效果不佳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夹紧固定、安全性高且能够自动检测的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检测机构,底板两侧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检测机构配合;固定机构,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机构。进一步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导杆,底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杆;第一滑套,两个第一导杆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套;第一固定杆,两个第一滑套相向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挤压块,第一固定杆中部设置有挤压块;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一导杆一侧与两侧的底板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一齿条,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支撑架,底板一侧之间设置有支撑架;伺服电机,支撑架上设置有伺服电机;缺齿轮,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缺齿轮,缺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进一步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两侧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块;第三固定杆,支撑板相向一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杆;转动块,四个第三固定杆上均转动式设置有转动块;卡块,四个转动块上均设置有卡块;第二弹性件,四个转动块一侧与支撑板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限位块,靠近四个卡块底部的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四固定杆,四个转动块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杆;第一滑块,四个第四固定杆上均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导杆,两个相近的第一滑块之间的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二导杆;第二滑套,两个第二导杆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套;第一直滑槽板,两个第二滑套相向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直滑槽板,四个第一滑块均与两个第一直滑槽板;第三弹性件,两个第二导杆一侧与两个第二滑套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五固定杆,两个第二滑套背向一侧均设置有第五固定杆。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六固定杆,两个第二滑套靠近支撑架一侧均设置有第六固定杆;固定块,两个第六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固定块;凸轮,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凸轮,凸轮与固定块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轴承座,支撑架上部两侧的支撑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转轴,相近的两个轴承座之间均转动式设置有转轴;防护罩,两个转轴上均设置有防护罩。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直滑槽板,靠近轴承座一侧的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二直滑槽板;第二滑块,两个第二直滑槽板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齿条,两个第二滑块上部均设置有第二齿条;圆齿轮,靠近第二齿条一端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圆齿轮,两个圆齿轮均与两个第二齿条啮合;第七固定杆,两个第二滑块下部均设置有第七固定杆;楔形滑槽板,两个第七固定杆靠近两个第五固定杆一侧均设置有楔形滑槽板,两个第五固定杆均与两个楔形滑槽板滑动式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固定机构转动将滑板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机构转动带动检测机构向上移动对滑板进行韧性检测。2、转动块向上转动带动卡块向上转动,能够将滑板夹紧,避免在进行韧性检测时晃动。3、凸轮转动与固定块接触能够自动在滑板进行检测时夹紧,检测完成后松开。4、防护罩能够避免在遇到检测不合格的滑板断裂,木屑飞溅,使工作人员受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底板,2…支撑板,3…检测机构,31…第一导杆,32…第一滑套,33…第一固定杆,34…挤压块,35…第一弹性件,4…驱动机构,41…第二固定杆,42…第一齿条,43…支撑架,44…伺服电机,45…缺齿轮,5…固定机构,51…第一限位块,52…第三固定杆,53…转动块,54…卡块,55…第二弹性件,56…第二限位块,57…第四固定杆,58…第一滑块,59…第二导杆,510…第二滑套,511…第一直滑槽板,512…第三弹性件,513…第五固定杆,6…第六固定杆,7…固定块,8…凸轮,9…轴承座,10…转轴,11…防护罩,12…第二直滑槽板,13…第二滑块,14…第二齿条,15…圆齿轮,16…第七固定杆,17…楔形滑槽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示,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板1、支撑板2、检测机构3、驱动机构4和固定机构5,底板1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板2,底板1两侧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3,检测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配合,支撑板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在需要对滑板进行韧性检测时,工作人员先将滑板放置在支撑板2上,随后工作人员向下拉动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转动将滑板进行固定,另一个工作人员将驱动机构4启动,驱动机构4转动带动检测机构3向上移动对滑板进行韧性检测,待滑板检测完成后,工作人员关闭驱动机构4,检测机构3向下移动复位,另一个工作人员松开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向上移动复位将滑板松开,这时工作人员将检测完成的滑板取出。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检测机构3包括有第一导杆31、第一滑套32、第一固定杆33、挤压块34和第一弹性件35,底板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杆31,两个第一导杆31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套32,两个第一滑套32相向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33,第一固定杆33中部设置有挤压块34,两个第一导杆31一侧与两侧的底板1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5。在需要对滑板进行韧性检测时,工作人员先将滑板放置在支撑板2上,随后工作人员向下拉动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转动将滑板进行固定,另一个工作人员将驱动机构4启动,驱动机构4转动带动挤压块34向上移动与滑板接触,并且将滑板向上挤压对滑板进行检测,挤压块34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固定杆33带动第一滑套32在第一导杆31向上滑动,第一弹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底板(1),底板(1)两侧设置有支撑板(2);/n检测机构(3),底板(1)两侧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3);/n驱动机构(4),检测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配合;/n固定机构(5),支撑板(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底板(1),底板(1)两侧设置有支撑板(2);
检测机构(3),底板(1)两侧之间设置有检测机构(3);
驱动机构(4),检测机构(3)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与检测机构(3)配合;
固定机构(5),支撑板(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检测机构(3)包括:
第一导杆(31),底板(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杆(31);
第一滑套(32),两个第一导杆(31)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套(32);
第一固定杆(33),两个第一滑套(32)相向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33);
挤压块(34),第一固定杆(33)中部设置有挤压块(34);
第一弹性件(35),两个第一导杆(31)一侧与两侧的底板(1)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是,驱动机构(4)包括:
第二固定杆(41),第一固定杆(33)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杆(41);
第一齿条(42),第二固定杆(41)上设置有第一齿条(42);
支撑架(43),底板(1)一侧之间设置有支撑架(43);
伺服电机(44),支撑架(43)上设置有伺服电机(44);
缺齿轮(45),伺服电机(44)输出轴上设置有缺齿轮(45),缺齿轮(45)与第一齿条(42)相互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车板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固定机构(5)包括:
第一限位块(51),两侧的支撑板(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块(51);
第三固定杆(52),支撑板(2)相向一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固定杆(52);
转动块(53),四个第三固定杆(52)上均转动式设置有转动块(53);
卡块(54),四个转动块(53)上均设置有卡块(54);
第二弹性件(55),四个转动块(53)一侧与支撑板(2)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5);
第二限位块(56),靠近四个卡块(54)底部的支撑板(2)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6);
第四固定杆(57),四个转动块(53)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杆(57);
第一滑块(58),四个第四固定杆(57)上均设置有第一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欧亚非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