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翟伟民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01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包括储水腔、导流腔、导流组件、收口组件,其中,所述储水腔为机壳的内腔,所述储水腔内的中心为与其上下贯穿的导流腔,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腔内,并将其雾化后,通过导流腔内壁的螺旋气流引导,并经过收口组件聚拢后喷出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雾化效果细腻,空气混合均匀,不同的出雾量能够保持较一致的喷雾高度,还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空气加湿器
,具体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空气加湿器就是这样慢慢的走进全球的很多家庭当中,成为干燥地区家庭不可缺少的一种小型家电产品。空气加湿器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产物,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加湿器产品的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加大对空气加湿器的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将有利于国内空气加湿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现有技术中,加湿器主要通过超声波超声波高频震荡,将水雾化为1微米到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从而实现均匀加湿,或利用将水在加热体中加热到100℃,产生蒸汽,用电机将蒸汽送出以加湿空气。同时,还会配备温度、湿度传感器或与入空调等其他电器联动,根据空气环境控制加湿器的喷雾量。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送风装置大多设置在雾化装置的下方,以便于将雾化的水雾粒子吹出,但是雾化装置在雾化过程中,水雾粒子是逐渐变小的,并在其受到上升的动能克服重力后,也就是细化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上喷出的,由于送风装置的的外力作用,会使得水雾粒子提前脱离水面溢出,从而使雾化的细腻程度受到影响,另外,在水雾粒子在上升过程中还容易碰到雾化腔内壁,使其液化而流回加湿器内,降低雾化效率。另外,由于加湿器的喷雾出口都是固定大小的,出雾量较大时,出口不够大就会产生乱流导致水雾粒子相互碰撞使水雾粒子合并变大,使原本细腻的水雾粒子变粗糙,不利于其在空气中均匀扩散,甚至可能会在出口附近液化成水滴而打湿桌面,在而出雾量较小时,出口太大会导致水雾失去动力下沉,喷雾高度不够,从而不利于水雾与空气混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包括储水腔、导流腔、导流组件,其中,所述储水腔为机壳的内腔,所述储水腔内的中心为与其上下贯穿的导流腔,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腔内,并将其雾化后,通过导流腔内壁的螺旋气流引导喷出外部。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导流腔内的底部中心为与其隔开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上方开口,底部侧边通过架空的管道架设在导流腔内,所述雾化腔内的底部设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腔外壁与导流腔内壁间设有导流组件。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雾化腔的底部设有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能够使气流从雾化腔外壁与导流腔内壁间吹出。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雾化装置能够实现超声波雾化/电加热式雾化/浸入式电极雾化/冷雾雾化中的至少一种雾化方式。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叶片、调整环,所述雾化腔外壁与导流腔内壁间圆周设置有多片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上端外侧的一角通过万向节一与导流腔内壁连接,导流叶片内侧靠近中心的一角通过万向节二与调整环连接。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节二与调整环通过万向节沟槽连接,所述调整环中的万向节沟槽为一圈将万向节二限制在其内,并能够让万向节二沿着其移动的沟槽,所述调整环远离万向节沟槽的一面有一圈齿槽,其内通过多个与之啮合的调整环齿轮与升降环连接;所述调整环齿轮能够相对升降环自转,且其中一个调整环齿轮由电机驱动,所述升降环的背面设有伸缩杆。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雾化腔为下部半径小,上部半径大的桶状腔体。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收口组件包括收口叶片,所述收口叶片为曲面叶片,多片收口叶片沿导流腔的出口圆周围绕,所述收口叶片的一条边依次与相邻的收口叶片的面贴合,形成侧面封闭的筒体。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所述收口叶片远离与相邻的收口叶片的面贴合的边的底部一角通过万向节三与导流腔内壁连接,背部固定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铰接有收口连杆,所述收口连杆的另一端为竖直的滑柱,每根所述滑柱与旋转盘固定连接,且所述收口连杆与旋转盘间还设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与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为弧形滑槽,且其弧度和位置使得收口连杆能够拉动收口叶片在合拢和张开的位置间转动,且收口叶片的一条边保持与相邻的收口叶片的面贴合,且收口叶片的下部边线保持与导流腔内壁贴合。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储水腔外部设有控制装置,还设有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灰尘浓度中至少一项指标的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涡轮风扇从空气通道吹出的高压空气,通过倾斜扭转一定角度的导流叶片分隔,能够形成扭转空气流,将雾化腔喷出的水雾粒子,引导水雾粒子的路径,防止雾化装置在产生水雾的过程中过程中产生的乱流时水雾粒子混乱扩散,防止水雾打在内壁上而降低加湿效率,还能够使喷出设备外的水雾粒子保持一定的旋转动能,使水雾以旋转扩散的方式喷出,能够更好地加湿周围的空气,还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而扭转空气流相对于呈直线喷出水雾粒子存在一定夹角,能够使水雾微粒侧向分散,与空气混合更均匀。收口叶片根据出雾量的大小,调节其张开程度,使水雾能够保持一定的喷出高度和保证水雾细腻,防止出现出雾量较大时,出口太小产生乱流导致水雾粒子相互碰撞使水雾粒子合并变大,而出雾量较小时,出口太大导致水雾失去动力下沉等不利于水雾与空气混合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传感器得知的环境信息,对喷雾量进行实时调整,且根据喷雾量的不同,涡流风扇的气压和流量、导流叶片的扭转角度、收口叶片的张开程度都随之调整匹配,使得加湿器始终处于加湿效果最理想的状态,实现交互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的导流组件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的导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的收口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腔;2、导流腔;3、雾化腔;4、管道;5、涡轮风扇;6、导流组件;61、导流叶片;611、万向节二;610、万向节一;62、空气通道;63、升降环;64、调整环;65、调整环齿轮;66、伸缩杆;7、收口组件;71、收口叶片;72、滑槽板;73、旋转板;74、滑槽;75、收口连杆;76、铰接头;77、万向节三;8、雾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包括储水腔1、导流腔2、导流组件6、收口组件7,其中,所述储水腔1为机壳的内腔,所述储水腔1内的中心为与其上下贯穿的导流腔2,所述储水腔1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腔2内,并将其雾化后,通过导流腔2内壁的螺旋气流引导并通过收口组件7的聚拢后喷出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腔2内的底部中心为与其隔开的雾化腔3,所述雾化腔3上方开口,底部侧边通过架空的管道4架设在导流腔2内,所述管道4既起到固定作用又能够将储水腔1内的水引到雾化腔3内,所述管道4与储水腔1间还设有阀门,加水时需要关上阀门,储水腔1密闭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包括储水腔(1)、导流腔(2)、导流组件(6)、收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为机壳的内腔,所述储水腔(1)内的中心为与其上下贯穿的导流腔(2),所述储水腔(1)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腔(2)内,并将其雾化后,通过导流腔(2)内壁的螺旋气流引导,并经过收口组件(7)聚拢后喷出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包括储水腔(1)、导流腔(2)、导流组件(6)、收口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为机壳的内腔,所述储水腔(1)内的中心为与其上下贯穿的导流腔(2),所述储水腔(1)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腔(2)内,并将其雾化后,通过导流腔(2)内壁的螺旋气流引导,并经过收口组件(7)聚拢后喷出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2)内的底部中心为与其隔开的雾化腔(3),所述雾化腔(3)上方开口,底部侧边通过架空的管道(4)架设在导流腔(2)内,所述雾化腔(3)内的底部设有雾化装置(8),所述雾化腔(3)外壁与导流腔(2)内壁间设有导流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2)的底部设有涡轮风扇(5),所述涡轮风扇(5)能够使气流从雾化腔(3)外壁与导流腔(2)内壁间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8)能够实现超声波雾化/电加热式雾化/浸入式电极雾化/冷雾雾化中的至少一种雾化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6)包括导流叶片(61)、调整环(64),所述雾化腔(3)外壁与导流腔(2)内壁间圆周设置有多片导流叶片(61),所述导流叶片(61)上端外侧的一角通过万向节一(610)与导流腔(2)内壁连接,导流叶片(61)内侧靠近中心的一角通过万向节二(611)与调整环(6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二(611)与调整环(64)通过万向节沟槽连接,所述调整环(64)中的万向节沟槽为一圈将万向节二(611)限制在其内,并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伟民何继伟徐碧文包力源赵世宽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翟伟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