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79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属于煤矿降尘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存在角度相对固定和喷雾范围小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和喷雾管,第一电机启动,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夹角产生变化,实现喷雾管高度方向上调节,第二电机启动,实现驱动板的旋转,从而实现了喷雾管水平旋转角度调节,第三电机启动,驱动第五连杆带动第四连杆旋转,实现活塞板将水经由弹性软管推入喷雾管内,第四电机启动,驱使扇叶旋转,进行喷雾降尘,第三电机驱动半圆齿轮旋转,驱使转动齿轮带动喷雾管来回往复俯仰调节,实现喷雾管一边俯仰调节,一边喷雾,使喷雾范围大大提升,具有高度和角度可调节且喷雾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降尘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井粉尘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中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长期吸入呼吸性粉尘,将会引起肺部纤维性病变,从而导致患尘肺病(硅肺病、煤肺病、煤硅肺病),这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矿工职业病,而且井下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煤尘爆炸,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备严重破坏,酿成严重的矿井灾害。为了保护工作人员正常的身体健康和减少煤尘爆炸的风险,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喷雾降尘,传统的喷雾降尘装置喷雾的角度一般相对固定,喷雾范围小,直接影响降尘效果,从而使喷雾降尘的效率降低,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所需,由上可见,现有的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存在角度相对固定和喷雾范围小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底座和喷雾管,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便于升降的第一驱动箱,所述底座与第一驱动箱的连接处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杆、螺杆和第一电机,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驱动箱的上方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支撑板,所述第一驱动箱内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转轴、半圆板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用于配合半圆板的第二弧形槽,所述驱动板上还开设有用于配合连接块的第一弧形槽,所述驱动板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便于洒水喷雾的喷雾管,所述喷雾管的内部设置有扇叶,所述扇叶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第四电机,所述喷雾管底部连接有俯仰调节组件,所述俯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条和转动齿轮,所述喷雾管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齿牙,所述齿轮条通过半圆齿轮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五连杆和第四连杆连接有活塞板组件,所述活塞板组件包括推杆和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连接于第二驱动箱内,所述第二驱动箱内与水箱的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驱动箱通过弹性软管与喷雾管相连通,所述弹性软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于底座上,所述滑杆通过安装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箱的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滑块螺纹连接于螺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于第一驱动箱的底部,所述螺杆通过安装件转动连接于底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半圆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和连接块,所述半圆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箱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四电机固定连接于喷雾管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雾管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转动齿轮通过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转动齿轮与齿轮条齿轮连接,所述齿轮条通过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上和外罩内,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块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箱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条与外罩内部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和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柱的外侧固定环绕有第二弹簧,所述齿轮条与半圆齿轮齿轮连接,所述半圆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外罩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推杆的一端,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塞板上,所述活塞板和推杆均滑动连接于第二驱动箱内,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底部的万向轮便于移动装置,需要调节喷雾管的喷雾高度时,第一电机启动,驱动螺杆旋转,从而驱使第一连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杆上,同时使第二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杆上,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实现喷雾管高度方向上的调节,设置的第一弹簧实现了喷雾管升降时的缓冲,需要调节喷雾管的水平旋转角度时,第二电机启动,在同步带的同步作用下,驱使第一转轴上的半圆板旋转,从而驱使半圆板与第二弧形槽配合转动,连接块与第一弧形槽配合滑动,实现驱动板的旋转,从而实现支撑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驱动箱上,实现了喷雾管的水平旋转角度的调节,需要进行洒水喷雾降尘时,第三电机启动,驱动第五连杆带动第四连杆旋转,实现推杆带动活塞板滑动连接于第二驱动箱内,在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单向作用下,将水箱内进入到第二驱动箱内的水经由弹性软管推入到喷雾管内,第四电机启动,驱动第二锥形齿轮旋转,在齿轮连接的关系下,驱使扇叶旋转,将水吹散出去,进行喷雾降尘,同时第三电机驱动半圆齿轮旋转,在齿轮连接的关系下,驱使齿轮条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来回往复的移动,从而驱使转动齿轮带动喷雾管来回往复的俯仰调节,实现喷雾管一边俯仰调节,一边喷雾,使喷雾的范围大大提升,具备高度和角度可调节且喷雾范围广的效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喷雾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板连接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7为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半圆齿轮的轴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万向轮、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滑杆、6-螺杆、7-第一电机、8-第一弹簧、9-第一驱动箱、10-第二电机、11-同步带、12-第一转轴、13-半圆板、14-第三连杆、15-连接块、16-驱动板、17-第二转轴、18-支撑板、19-水箱、20-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二驱动箱、23-活塞板、24-推杆、25-外罩、26-第四连杆、27-第五连杆、28-半圆齿轮、29-第三电机、30-齿轮条、31-伸缩柱、32-第二弹簧、33-转动齿轮、34-支撑架、35-喷雾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底座(1)和喷雾管(3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便于升降的第一驱动箱(9),所述底座(1)与第一驱动箱(9)的连接处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滑杆(5)、螺杆(6)和第一电机(7),所述螺杆(6)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驱动箱(9)的上方通过第二转轴(17)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支撑板(18),所述第一驱动箱(9)内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2)、半圆板(13)和驱动板(16),所述驱动板(16)上开设有用于配合半圆板(13)的第二弧形槽(43),所述驱动板(16)上还开设有用于配合连接块(15)的第一弧形槽(42),所述驱动板(16)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17)上,所述支撑板(18)上设置有便于洒水喷雾的喷雾管(35),所述喷雾管(35)的内部设置有扇叶(38),所述扇叶(38)通过第三转轴(37)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39)、第二锥形齿轮(40)和第四电机(41),所述喷雾管(35)底部连接有俯仰调节组件,所述俯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条(30)和转动齿轮(33),所述喷雾管(35)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齿轮(33)相啮合的齿牙(36),所述齿轮条(30)通过半圆齿轮(28)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9),所述第三电机(29)通过第五连杆(27)和第四连杆(26)连接有活塞板组件,所述活塞板组件包括推杆(24)和活塞板(23),所述活塞板(23)滑动连接于第二驱动箱(22)内,所述第二驱动箱(22)内与水箱(19)的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所述第二驱动箱(22)通过弹性软管(44)与喷雾管(35)相连通,所述弹性软管(4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底座(1)和喷雾管(3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便于升降的第一驱动箱(9),所述底座(1)与第一驱动箱(9)的连接处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滑杆(5)、螺杆(6)和第一电机(7),所述螺杆(6)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驱动箱(9)的上方通过第二转轴(17)连接有便于旋转的支撑板(18),所述第一驱动箱(9)内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0)、第一转轴(12)、半圆板(13)和驱动板(16),所述驱动板(16)上开设有用于配合半圆板(13)的第二弧形槽(43),所述驱动板(16)上还开设有用于配合连接块(15)的第一弧形槽(42),所述驱动板(16)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17)上,所述支撑板(18)上设置有便于洒水喷雾的喷雾管(35),所述喷雾管(35)的内部设置有扇叶(38),所述扇叶(38)通过第三转轴(37)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39)、第二锥形齿轮(40)和第四电机(41),所述喷雾管(35)底部连接有俯仰调节组件,所述俯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条(30)和转动齿轮(33),所述喷雾管(35)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齿轮(33)相啮合的齿牙(36),所述齿轮条(30)通过半圆齿轮(28)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9),所述第三电机(29)通过第五连杆(27)和第四连杆(26)连接有活塞板组件,所述活塞板组件包括推杆(24)和活塞板(23),所述活塞板(23)滑动连接于第二驱动箱(22)内,所述第二驱动箱(22)内与水箱(19)的管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所述第二驱动箱(22)通过弹性软管(44)与喷雾管(35)相连通,所述弹性软管(4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第二连杆(4)的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杆(5)上,所述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于底座(1)上,所述滑杆(5)通过安装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箱(9)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喷雾降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龙吴明进陈文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天桥舜臣选煤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