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75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包括安装件、驱动件、帘动件、帘体、下梁件以及光感应部,驱动件设于安装件,帘动件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帘体一端与帘动件连接,下梁件与帘体另一端连接,光感应部设于下梁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其包括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和控制器;制器分别与驱动件以及光感应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方法。本申请通过设置在下梁件的光感应部能直接感应到窗户上不同位置的阳光照射强度进行自动遮阳控制,灵活性和智能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窗帘
,具体地,涉及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窗帘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公众建筑和私人家庭当中,自动窗帘有卷帘、开合帘、百叶帘等多个种类,各种窗帘的一大功用是为了让帘体覆盖于窗户上,以避免阳光直射到房屋内。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在有阳光时让电动窗帘能够自动遮阳的功能,会在自动窗帘的控制盒上固设一个光感元件,以光感元件来感应阳光强度,并进行窗帘的自动遮阳控制;然而阳光在一天之中照射到窗户的位置是在变化的,这就导致在不同时段,窗帘需要覆盖遮挡窗户的位置是不同的,而固设在控制盒上的光感元件无法根据阳光照射位置的变化而移动,从而直接感应到阳光的照射强度进行自动遮阳控制,灵活性和智能程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包括:安装件;设于安装件的驱动件;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的帘动件;一端与帘动件连接的帘体;与帘体另一端连接的下梁件;以及设于下梁件的光感应部;驱动件驱动帘动件,帘动件带动帘体覆盖于窗户,帘体带动下梁件和光感应部在窗户的不同位置移动,光感应部对窗户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进行感应,驱动件根据光感应部在窗户不同位置感应到的光照强度,驱动帘动件,以使帘体覆盖于窗户的不同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光感应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光感应组件;光感应组件的光感端漏于壳体;壳体设于下梁件。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感应组件包括光感应件以及光感应板;光感应件设于光感应板,且光感应件的光感端漏于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壳体包括面壳以及底壳;底壳设于下梁件,面壳罩设于底壳;光感应板设于底壳;光感应件漏于面壳。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面壳上开设有通孔,光感应件透过通孔漏于面壳;通孔呈喇叭状。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其包括:上述光感电动窗帘装置;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件以及光感应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控制器分别与驱动件以及光感应部无线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控制器具有光感模式切换按钮,光感模式切换按钮用于光感电动窗帘装置的自动光感模式和非自动光感模式的切换控制。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方法,包括:预设光照强度值;下梁件上的光感应部感应光照强度达到预设光照强度值,并传递第一信号至驱动件;根据第一信号驱动件驱动帘动件,帘动件带动帘体移动覆盖于窗户的不同位置;帘体带动下梁件上的光感应部在窗户的不同位置移动,光感应部对窗户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进行感应;光感应部感应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值,并传递第二信号至驱动件,驱动件停止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预设光照强度值之前,还包括:通过控制器设置光感电动窗帘装置为自动光感模式。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在下梁件的光感应部能直接感应到窗户上不同位置的阳光照射强度进行自动遮阳控制,灵活性和智能程度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一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的爆炸示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光感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光感应部爆炸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图6为实施例三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一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光感电动窗帘装置的爆炸示图。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包括安装件1、驱动件2、帘动件3、帘体4、下梁件5以及光感应部6。驱动件2设于安装件1,帘动件3与驱动件2的驱动端连接,帘体4一端与帘动件3连接,下梁件5与帘体4另一端连接。光感应部6设于下梁件5。驱动件2驱动帘动件3,帘动件3带动帘体4覆盖于窗户,帘体4带动下梁件5和光感应部6在窗户的不同位置移动,光感应部6对窗户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进行感应,驱动件2根据光感应部6在窗户不同位置感应到的光照强度,驱动帘动件3,以使帘体4覆盖于窗户的不同位置。通过将光感应部6设置在下梁件5上,使得光感应部6能够跟随下梁件5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实现在窗户不同高度的位置对光照强度进行感应。在具体应用时,可预设一个光照强度值,光感应部6感应到该预设光照强度值时,会传递一个信号并传递至驱动件2,驱动件2对应驱动帘动件3,带动帘体4覆盖于窗户,直至下梁件5上的光感应部6感应到的光照强度低于该预设光照强度值,驱动件2停止驱动;而当光照于窗户的高度位置改变时,光感应部6感应到的光照强度随之改变,当光感应部6再次感应到该预设光照强度值时,会再次传递一个信号并传递至驱动件2,使得驱动件2再次对应驱动帘动件3,带动帘体4覆盖于窗户,直至下梁件5上的光感应部6感应到的光照强度低于该预设光照强度值,驱动件2再次停止驱动。依次类推,就可使得驱动件2根据光感应部6感应的光照强度改变而控制下梁件5移动,从而使得帘体4根据光照强度覆盖于窗户的不同位置,直至光感应部6不再感应到预设光照强度而传递信息至驱动件2而停止驱动。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光感电动窗帘装置通过设置在下梁件5的光感应部6能直接感应到窗户上不同位置的阳光照射强度进行自动遮阳控制,灵活性和智能程度高。而且是利用了现有卷帘装置的结构改造即可实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件(1);/n设于所述安装件(1)的驱动件(2);/n与所述驱动件(2)的驱动端连接的帘动件(3);/n一端与所述帘动件(3)连接的帘体(4);/n与所述帘体(4)另一端连接的下梁件(5);以及/n设于所述下梁件(5)的光感应部(6);所述驱动件(2)驱动所述帘动件(3),所述帘动件(3)带动所述帘体(4)覆盖于窗户,所述帘体(4)带动所述下梁件(5)和所述光感应部(6)在所述窗户的不同位置移动,所述光感应部(6)对所述窗户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进行感应,所述驱动件(2)根据所述光感应部(6)在所述窗户不同位置感应到的光照强度,驱动所述帘动件(3),以使所述帘体(4)覆盖于所述窗户的不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1);
设于所述安装件(1)的驱动件(2);
与所述驱动件(2)的驱动端连接的帘动件(3);
一端与所述帘动件(3)连接的帘体(4);
与所述帘体(4)另一端连接的下梁件(5);以及
设于所述下梁件(5)的光感应部(6);所述驱动件(2)驱动所述帘动件(3),所述帘动件(3)带动所述帘体(4)覆盖于窗户,所述帘体(4)带动所述下梁件(5)和所述光感应部(6)在所述窗户的不同位置移动,所述光感应部(6)对所述窗户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进行感应,所述驱动件(2)根据所述光感应部(6)在所述窗户不同位置感应到的光照强度,驱动所述帘动件(3),以使所述帘体(4)覆盖于所述窗户的不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应部(6)包括壳体(6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61)内的光感应组件(62);所述光感应组件(62)的光感端漏于所述壳体(61);所述壳体(61)设于所述下梁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62)包括光感应件(621)以及光感应板(622);所述光感应件(621)设于所述光感应板(622),且所述光感应件(621)的光感端漏于所述壳体(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感电动窗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1)包括面壳(611)以及底壳(612);所述底壳(612)设于所述下梁件(5),所述面壳(611)罩设于所述底壳(612);所述光感应板(622)设于所述底壳(612);所述光感应件(621)漏于所述面壳(611)。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智文刘胜利唐韧黄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科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