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礼专利>正文

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69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以往类似钢筋连接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造简单、实用、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本连接器不但可以用于连接钢筋,还可以用于装配式建筑及成品构件拼接安装。具有非常大的普及推广意义。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上帽、下帽、连接头、专用卡簧组成。连接原理是:利用连接头的弧形面(或斜面)将对接钢筋的竖向力转化为横向力,达到轻松冲开专用卡簧,在连接头到达限位后,专用卡簧刚好卡住连接头的“颈部”,利用专用卡簧的自身收缩力将连接头卡牢固定,从而实现钢筋在现场轻松连接。安装时在上帽和下帽内注入环氧树脂,可以达到增加连接器的拉力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建筑五金及五金类,尤其为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解决钢筋在施工现场快速简易的实现高质量的连接;尤其为装配式预制构件、整体装饰构件等成品件,实现现场如搭积木式的建造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解决了建筑工程现场操作诸多限制,能够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新理念,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对周围的环境及安全影响,要求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建造的建造工业化新理念。要实现建造工业化,就必须要解决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前题下,将“目前只能”在现场完成的大量钢筋绑扎、焊接、丝接、灌浆等工作“搬到”工厂完成,实现构件运到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拼装即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施工成本,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特专利技术此专利。本专利与目前最新钢筋连接专利比较可以填补以下不足,所以更具实用价值:序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日期专利技术名称专利技术专利摘要附图存在的不足1CN112127551A202.12.25一种用于超高层混凝土框架梁和劲型柱节点处钢筋连接的新型接驳器详见附图7制作成本高、不利于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拼接安装中使用。2CN111927105A2020.11.13一种钢筋连接方法详见附图8制作复杂、成本高。3CN111927000A2020.11.13一种钢筋连接装置及墩身钢筋吊装连接方法。详见附图9不利于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拼接安装中使用。现场操作复杂。4CN112127550A2020.12.25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钢筋连接套筒组件详见附图10制作复杂、成本高。加工后的钢筋头易坏。5CN111535508A2020.08.14一种钢筋连接装置详见附图11制作复杂、成本高、现场安装不方便。6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图集号:2016浙G32机械连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接桩主筋连接件)详见附图12制作复杂、成本高、安装需要专用工具。不利于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比较低的连接器成本,解决建筑工程及装配式建筑中受力钢筋能够在现场实现简单、快速的机械连接。能够将工厂加工预制好的钢筋及成品构件,在现场可以实现简单的对接。本专利技术不但能保证钢筋的连接质量,还解决了对接后钢筋的轴心受力一致性的问题,大幅度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上帽(2)、下帽(5)、连接头(3)、专用卡簧(4)组成。连接原理是:利用连接头(3)的半圆弧形面(或锥形面)将钢筋(1)的轴向力转化为水平推力,撑开专用卡簧(4),在连接头到达限位后,利用专用卡簧(4)的自身收缩力,卡簧刚好卡住连接头(3)的“颈部”,从而轻松实现钢筋(1)在现场的连接。专用卡簧(4)采用的弹簧钢的力学性能是普通钢筋的3~5倍,根据计算后的专用卡簧(4)的受力所需要厚度,可以充分的保证钢筋锚固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筋(或构件)连接向下推进时,连接头冲入卡簧前状态示意图。图3是连接头冲入卡簧前时,卡簧涨开时状态示意图。图4是连接头到达限位后,利用卡簧的自身收缩力,卡簧刚好卡住连接头的“颈部”,钢筋在现场轻松、快速连接。钢筋连接成功后示意图。图5专用卡簧平面示意图及三维示意图。图6现有专用卡簧可参照的卡簧实物示意图。图7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类似专利技术202年12月25日公布的专利号为CN112127551A专利技术专利示意图。图8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类似专利技术2020年11月13日公布的专利号为CN111927105A专利技术专利示意图。图9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类似专利技术2020年11月13日公布的专利号为CN111927000A专利技术专利示意图。图10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类似专利技术2020年12月25日公布的专利号为CN112127550A专利技术专利示意图。图11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类似专利技术2020年08月14日公布的专利号为CN111535508A专利技术专利示意图。图12可供参考比较的,现有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图集2016浙G32《机械连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接桩主筋连接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钢筋(1)采用墩头(或者采用螺纹)与上帽(2)和下帽(5)连接;上帽(2)安装连接头(3)前应向上帽内(6)注入适量的环氧树脂,上帽(2)采用螺纹与连接头(3)连接;采用内孔卡簧钳将专用卡簧(4)安装到下帽(5)的卡槽内;现场钢筋连接前,向下帽内(6)注入适量环氧树脂;连接头(3)利用弧形(或斜面)将对接钢筋的竖向力转化为横向力,向下“冲开”下帽(5)内的专用卡簧(4),推进到达限位后,专用卡簧(4)利用自身弹性收缩,卡住连接头(3)的“颈部”,起到连接钢筋(1)的目的。要求不高的建筑构件连接,上帽和下帽内(6)也可以不注入环氧树脂。预制成品构件钢筋连接实施步骤如下:1、将需要进行对接的钢筋(1)连接端进行墩头;2、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时,将安装好上帽(2)和下帽(5)的墩头钢筋(1)根据设计预埋入预制构件内。上帽(2)和下帽(5)内应做好保护,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帽内;3、竖直钢筋(1)连接时,一般上帽(2)在上方,下帽(5)在下方。水平钢筋(1)连接时上帽(2)和下帽(5)安装在接头两端均可,但为了方便安装,应统一规则;4、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前,向上帽内(6)注入环氧树脂,安装丝接连接头(3);5、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前,采用内孔卡簧钳将专用卡簧(4)安装到下帽(5)的卡槽内;6、现场钢筋(1)连接时,向下帽内(6)注入适量环氧树脂;7、钢筋(1)连接,连接头(3)利用弧形(或斜面)将对接钢筋的竖向力转化为横向力,向下“冲开”下帽(5)内的专用卡簧(4),推进到达限位后,专用卡簧(4)利用自身弹性收缩,卡住连接头(3)的“颈部”,起到连接钢筋(1)的目的;8、钢筋(1)连接成功。现浇混凝土钢筋连接实施步骤如下:1、将需要进行对接的钢筋(1)连接端进行墩头;2、根据具体施工的先后,将安装好上帽(2)和下帽(5)的墩头钢筋(1)分别投入现场施工。上帽(2)和下帽(5)内应做好保护,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帽内;3、竖直钢筋(1)连接时,一般上帽(2)在上方,下帽(5)在下方。水平钢筋(1)连接时上帽(2)和下帽(5)安装在接头两端均可,但为了方便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帽(2)、下帽(5)、连接头(3)、专用卡簧(4)组成;连接原理是:利用连接头(3)的半圆弧形面(或锥形面)将钢筋(1)的轴向力转化为水平推力撑开专用卡簧(4),在连接头(3)到达限位后,利用卡簧(4)的自身收缩力,卡簧刚好卡住连接头(3)的“颈部”,从而轻松实现钢筋(1)在现场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接头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帽(2)、下帽(5)、连接头(3)、专用卡簧(4)组成;连接原理是:利用连接头(3)的半圆弧形面(或锥形面)将钢筋(1)的轴向力转化为水平推力撑开专用卡簧(4),在连接头(3)到达限位后,利用卡簧(4)的自身收缩力,卡簧刚好卡住连接头(3)的“颈部”,从而轻松实现钢筋(1)在现场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专用卡簧的伸缩性能限制钢筋接头(3)回退,达到钢筋及构件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采用半圆弧形面(或锥形面)将钢筋(1)的轴向力转化为水平推力撑开专用卡簧(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头(3)颈部采用垂直与钢筋(1)中心轴线的面,提供钢筋(1)受拉时相反作用力,保证专用卡簧(4)能够卡用连接头(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礼龚香玲刘畅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