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54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过滤器、主进水管道和主出水管道,过滤器的进水端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接,过滤器的出水端与主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主进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出水支路和泵体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进水管道的出水端通过泵体与泵体出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出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支路和主出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进水管道前设置有过滤器,一方面可以对排污泵在排污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中杂质对排污泵以及排污管道造成堵塞,影响排污泵后续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
技术介绍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并且仅有极少部分可以被人类直接使用。因此,仅仅依靠节约水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复利用水资源成为必然。污水处理是水资源重复利用的重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占污水总量的比例很高,如果可以重复利用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时,经常需要用到排污泵等泵体结构,但是排污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管道堵塞的问题,造成排污泵处理效果底下,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泄漏或者管道破坏等。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过滤器、主进水管道和主出水管道,过滤器的进水端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接,过滤器的出水端与主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主进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出水支路和泵体进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进水管道的出水端通过泵体与泵体出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出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支路和主出水管道的进水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泵体进水管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左右两端口将泵体进水管道分为左泵体进水管道和右泵体进水管道两个部分,三通阀的底部端口与第三出水支路的进水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通阀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滤器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进水管道上、第一出水支路上、第二出水支路上和主出水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均为球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滤器为多介质水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泵体的底部设置有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泵座。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通过在主进水管道前设置有过滤器,一方面可以对排污泵在排污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中杂质对排污泵以及排污管道造成堵塞,影响排污泵后续的工作;本技术通过各个管道上设置的开关阀门,可以有效的控制各个管道上的水流情况;通过流量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经过排污泵处理的水的流量;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控制管道上的压力,保证排污工作的安全性;本技术管道结构设置合理,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泵体2泵座3流量传感器4过滤器5主进水管道6第一开关7第一出水支路8第二开关9压力传感器10泵体进水管道11泵体出水管道12第三开关13第二出水支路14主出水管道15第四开关16第三出水支路17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1、过滤器4、主进水管道5和主出水管道14,过滤器4的进水端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接,过滤器4的出水端与主进水管道5的进水端相连接,主进水管道5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出水支路7和泵体进水管道10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进水管道10的出水端通过泵体1与泵体出水管道11的进水端相连接,泵体出水管道11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支路13和主出水管道14的进水端相连接。优选的,泵体进水管道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三通阀17,三通阀17的左右两端口将泵体进水管道10分为左泵体进水管道和右泵体进水管道两个部分,三通阀17的底部端口与第三出水支路16的进水端相连接。其中,泵体1可以是高压水泵等常规泵体结构设置。优选的,三通阀17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其中,压力传感器9可以是压力计等常规压力监测设备。优选的,过滤器4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3。其中,流量传感器3可以是流量计等常规流量监测设备。优选的,主进水管道5上、第一出水支路7上、第二出水支路13上和主出水管道1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6、第二开关8、第三开关12和第四开关15。优选的,第一开关6、第二开关8、第三开关12和第四开关15均为球阀。优选的,过滤器4为多介质水过滤器。污水进入到主进水管道5之前首先经过过滤器4的过滤作用,一方面可以对排污泵在排污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中杂质对排污泵以及排污管道造成堵塞,影响排污泵后续的工作。优选的,泵体1的底部设置有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泵座2。本技术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通过在主进水管道5前设置有过滤器4,一方面可以对排污泵在排污之前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中杂质对排污泵以及排污管道造成堵塞,影响排污泵后续的工作;本技术通过各个管道上设置的开关阀门,可以有效的控制各个管道上的水流情况;通过流量传感器3可以实时记录经过排污泵处理的水的流量;通过压力传感器9可以实时控制管道上的压力,保证排污工作的安全性;本技术管道结构设置合理,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过滤器(4)、主进水管道(5)和主出水管道(14),所述过滤器(4)的进水端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4)的出水端与主进水管道(5)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主进水管道(5)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出水支路(7)和泵体进水管道(10)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泵体进水管道(10)的出水端通过泵体(1)与泵体出水管道(11)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泵体出水管道(11)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支路(13)和主出水管道(14)的进水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过滤器(4)、主进水管道(5)和主出水管道(14),所述过滤器(4)的进水端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4)的出水端与主进水管道(5)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主进水管道(5)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出水支路(7)和泵体进水管道(10)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泵体进水管道(10)的出水端通过泵体(1)与泵体出水管道(11)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泵体出水管道(11)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支路(13)和主出水管道(14)的进水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防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进水管道(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三通阀(17),所述三通阀(17)的左右两端口将泵体进水管道(10)分为左泵体进水管道和右泵体进水管道两个部分,所述三通阀(17)的底部端口与第三出水支路(16)的进水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防堵塞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书昌黄术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纽森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