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模、铝模K板及定位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37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模、铝模K板及定位螺栓,该定位螺栓包括定位连接件和尾部端面用以抵贴待定位板的内侧面的预埋主体;所述预埋主体用以预埋于待定位板内侧的浇筑层内;所述定位连接件的端部设有用以穿透待定位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预埋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的第二连接部。上述定位螺栓可用于铝模施工中待定位板与浇筑层的定位连接,即K板与混凝土浇筑层的定位连接,能够在铝模的墙板拆除后维持K板和混凝土浇筑层的定位连接状态,避免后续施工造成K板偏移,影响K板作为后续施工的基准面的位置精度。此外,浇筑层成型后,预埋主体的尾部与浇筑层的表面齐平,不会导致浇筑层出现外露结构,避免增加后续的修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模、铝模K板及定位螺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螺栓。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定位螺栓的铝模K板和包括上述铝模K板的铝模。
技术介绍
铝合金模板,具有重量轻、拆装方便、刚度大、精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周转次数多等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建筑企业所接受并应用。铝合金模板施工方法不同于传统模板施工方法,需要借助铝合金模板K板(简称为铝模K板或K板)和其他铝模板例如墙板实现混凝土层的分层浇筑。传统的K板采用对拉螺栓将K板固定于墙板,浇筑层设置于K板与墙板之间。浇筑层施工完毕后需要拆除墙板和对拉螺栓,而拆除对拉螺栓,K板和前述浇筑层仅通过带浇筑层的表面粘性连接,明显影响K板相对于浇筑层的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螺栓,提高K板与浇筑层的定位效果,简化后续施工。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位螺栓的铝模K板和一种包括上述铝模K板的铝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螺栓,包括定位连接件和尾部端面用以抵贴待定位板的内侧面的预埋主体;所述预埋主体用以预埋于待定位板内侧的浇筑层内;所述定位连接件的端部设有用以穿透待定位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预埋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的第二连接部。优选地,所述预埋主体的侧壁呈光滑锥面;所述预埋主体的尾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预埋主体的头部的径向尺寸。优选地,所述预埋主体的侧壁呈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设有向外延伸的螺旋凹槽。优选地,所述锥状预埋主体呈圆台状。优选地,所述预埋主体的表面涂覆有脱模层。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螺杆;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螺纹孔。优选地,所述定位连接件包括所述螺杆和垂直固定于所述螺杆的端部的定位螺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铝模K板,包括待定位板和如上所述的定位螺栓;所述待定位板为K板;所述K板设有多个用以分别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穿入的定位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铝模,包括墙板和如上所述的铝模K板。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定位螺栓包括定位连接件和用以预埋于浇筑层内的预埋主体。该定位螺栓用于待定位板和浇筑层的定位和施工。其中,待定位板的安装作业先于浇筑层的浇筑作业,定位螺栓用于在浇筑层作业完毕后连接待定位板,实现定位板相对于浇筑层的定位。定位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预埋主体的内部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自待定位板的外侧面穿透待定位板并嵌入第二连接部内,定位连接件的另一端则位于待定位板的外侧面,起到约束待定位板的作用。预埋主体连接于待定位板时,预埋主体的尾部端面贴合于待定位板的内侧面,头部朝向待定位板的内侧,因此,向待定位板内侧浇筑拌合物例如混凝土后,预埋主体凝固于浇筑层内。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定位螺栓通过预埋主体连接浇筑层,通过定位连接件连接待定位板,预埋主体和定位连接件装配后实现待定位板和浇筑层的定位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定位螺栓可用于铝模施工中K板与混凝土浇筑层的定位连接,能够在铝模的墙板拆除后,维持K板和混凝土浇筑层的连接状态,避免后续施工造成二者产生相对位移,影响K板作为后续施工的基准面的位置精度。此外,预埋主体预埋于浇筑层内,浇筑层成型后,预埋主体的尾部与浇筑层的表面齐平,不会导致浇筑层出现外露结构,避免增加后续的修补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铝模K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铝模K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待定位板、1-定位连接件、11-螺杆、12-定位螺帽、2-预埋主体、21-螺旋凹槽、22-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铝模K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铝模K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预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铝模K板中仅以一个定位螺栓与K板的连接状态作为示例,并未示出K板所连接的其余定位螺栓。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螺栓,包括定位连接件1和尾部端面用以抵贴待定位板01的内侧面的预埋主体2。定位连接件1的一端部设有用以穿透待定位板01的第一连接部;预埋主体2的内部设有用以供第一连接部嵌入且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定位连接件1和预埋主体2通过前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的定位连接。第一连接部嵌入第二连接部内,实现与第二连接部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通过过盈配合、卡合以及螺纹配合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该定位螺栓用于待定位板01相对于浇筑层的相对定位。浇筑层的浇筑作业处于待定位板01的安装作业之后,因此,该定位螺栓首先连接于待定位板01,从而令预埋主体2预埋于浇筑层内。一旦浇筑层完成浇筑,预埋主体2则凝固于浇筑层内,而待定位板01通过定位连接件1固定连接预埋主体2,由此实现待定位板01与浇筑层的定位和连接。预埋主体2的尾部端面抵贴待定位板01,因此,浇筑层完成浇筑后,预埋主体2处于浇筑层内,且预埋主体2的尾部端面与浇筑层的表面齐平。拆除K板和定位连接件1后,浇筑层的表面无外露结构,无需对浇筑层的表面进行打磨。以铝模板施工为例。现有技术中,采用铝模板实现混凝土墙分层浇筑时,首先,在施工场地内固定安装第一层模板例如墙板,根据第一层混凝土墙的厚度在墙板的一侧间隔设置待定位板01即K板;其中,墙板和K板之间通过第一组对拉螺栓固定连接。其次,向K板和第一层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层混凝土墙。再者,拆除第一层模板和第一组对拉螺栓后,以K板为基准面设置第二层模板。最后,根据第二层模板浇筑形成第二层混凝土墙。由于第二层模板以K板为施工基准,而上述施工过程中,第一层模板和第一组对拉螺栓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连接件(1)和尾部端面用以抵贴待定位板(01)的内侧面的预埋主体(2);所述预埋主体(2)用以预埋于待定位板(01)内侧的浇筑层内;/n所述定位连接件(1)的端部设有用以穿透待定位板(01)的第一连接部;/n所述预埋主体(2)的内部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的第二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连接件(1)和尾部端面用以抵贴待定位板(01)的内侧面的预埋主体(2);所述预埋主体(2)用以预埋于待定位板(01)内侧的浇筑层内;
所述定位连接件(1)的端部设有用以穿透待定位板(01)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预埋主体(2)的内部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主体(2)的侧壁呈光滑锥面;所述预埋主体(2)的尾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预埋主体(2)的头部的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主体(2)的侧壁呈圆锥面,且所述圆锥面设有向外延伸的螺旋凹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艺涵肖含金果安源姜长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