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34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屋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括结构檩条、底层钢板、保温层、防水透汽层和屋面板,其中保温层、防水透汽层和屋面板的两侧共同设有同一对立架,所述立架靠近保温层处设置有若干组拉钩组件,若干组拉钩组件沿立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式构造,在整体安装前,已组建完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拉钩组件,对保温层进行定位防止其位移,使得屋顶的缝隙减少,可以避免热量通过屋顶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杜绝“热桥”现象的发生,减少室内空调的制冷、采暖负荷及能耗,更加环保和节省能源,从而达到最好的屋顶节能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既有建筑屋面的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
本技术涉及屋面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
技术介绍
屋面结构是钢结构建筑领域常用的主要结构,主要用于屋面系统上。常见的屋面包括平顶式屋面和倾斜式屋面。上述两种屋面从外之内一般均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屋面板,然后是整体式的防水透汽层、一片式的保温层,最后是底层钢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倾斜式屋面结构中,拆开维护中经常发现内部的石棉材料容易产生少量的滑移。这样相邻屋面板段的连接处其实有产生缝隙,这样容易引起隔热效果变差,热量容易通过屋面板保温层滑移产生的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导致“热桥”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负担,导致室内空调的制冷或采暖负荷及能耗的增加,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括结构檩条、底层钢板、保温层、防水透汽层和屋面板,其中保温层、防水透汽层和屋面板的两侧共同设有同一对立架,所述立架靠近保温层处设置有若干组拉钩组件,若干组拉钩组件沿立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拉钩组件可以对保温层的石棉或其它保温材料进行绑定,减少保温层材料的滑移量,从而减少倾斜屋面结构缝隙的产生,最后减少热量通过屋面板保温层滑移产生的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减少“热桥”现象的发生。本方案减小了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负担,降低了室内空调的制冷或采暖的负荷及能耗,节省了能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钩组件包括固定环和定位环,所述固定环安装于立架靠近保温层处,所述定位环活动连接于固定环上;所述定位环为带有开口的圆弧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温层安装好后,即可将定位环插入在保温层上,对保温层进行绑定,减少保温层滑移的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钩组件包括固定片、与固定片铰接的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所述固定片安装于立架靠近保温层的壁面上,所述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远离固定片的一端均设有梳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温层安装好后,即可将一对抱环的梳齿插入保温层,对保温层进行固定,减少保温层滑移的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架靠近保温层的壁面设有竖向的凹槽,所述拉钩组件均位于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凹槽后,保温层的一片式材料可以塞入凹槽内,进一步减少缝隙的产生,从而减少热量通过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另外,拉钩组件设置在凹槽内,可被隐藏,这样屋面结构的每一层均易铺平整,安装方便,屋面结构外形美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层采用一片式的玻璃丝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丝棉除保温、隔热外,还具有防火、减震、吸声特性,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居住环境。另外一片式的结构,不易再产生连接缝隙,从而减少热量通过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屋面板的两端为连接部、中间为屋面部,连接部为圆弧勾状,屋面板与立架之间均通过连接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屋面板的方便快速拆装的连接方式,有助于提高现场安装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屋面板与立架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缝隙处设置防水密封条,一方面有密封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连接处的缝隙的热量散失。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层钢板与保温层之间还设有防潮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潮层,降低房屋内部的湿气侵入保温层的可能性,从而减小其影响保温层的保温效果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屋顶结构的多重设计,使得屋顶的缝隙减少,可以减少热量通过屋顶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减少“热桥”现象的发生,减少室内空调的制冷、采暖负荷及能耗,更加环保和节省能源,从而达到最好的屋顶节能保温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拉钩组件,对保温层的材料进行位置限定,减少滑移的现象出现,从而减少热量通过保温层滑移的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3.本技术从外部至内部,分别设置了防水密封条、防水透汽层、防潮层等三重防水措施,解决水份或湿气对保温层保温效果的影响的问题,从而维持稳定保温层的保温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4.本技术为一体化构造,在现场安装前,结构檩条、底层钢板、防潮层、保温层、防水透汽层和屋面板已装配好,现场只需简单安装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拉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拉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结构檩条;2、底层钢板;3、防潮层;4、保温层;5、防水透汽层;6、屋面板;7、立架;8、凹槽;9、拉钩组件;10、固定环;11、定位环;12、防水密封条;13、固定片;14、第一抱环;15、第二抱环;16、梳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其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括结构檩条1、底层钢板2、防潮层3、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其中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的两侧共同设有同一对立架7,立架7对这三者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檩条1为热度锌型C型槽钢,若干条相互平行设置,平铺于房屋的顶梁上。本实施例的底层钢板2为镀锌钢板,做成连续的凸起凹槽状,凸起处高35-40mm,凸起之间距离145-155mm,厚度0.5-1.2mm。底层钢板2平铺在结构檩条1上,相邻板之间通过各自端部的凸起和凹槽相互搭接,形成密封。本实施例的防潮层3采用无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的效果,可以防止室内的潮气侵入保温层4。无纺布平铺于底层钢板2上,可铺1~3层。本实施例的保温层4采用一片式的玻璃丝棉,这样的保温层4一方面保温、隔热,另一方面片式的结构,不易再产生连接缝隙,从而减少热量通过缝隙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本实施例在斜屋面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立架7。立架7为L型,两个立架7的长边均靠近保温层4放置。立架7通过螺丝安装,螺丝贯穿防潮层3和底层钢板2,将立架7与底层钢板2紧固。立架7的长边靠近保温层4处设置有竖向的凹槽8,保温层4可嵌入于凹槽8内,当有一部分被卡紧时,保温不易发生滑移,可以减或避免少保温层4与立架7之间的缝隙产生。同时凹槽8内设有若干组拉钩组件9,若干组拉钩组件9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一般可以设置3~5组。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拉钩组件9包括固定环10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括结构檩条(1)、底层钢板(2)、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其中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的两侧共同设有同一对立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7)靠近保温层(4)处设置有若干组拉钩组件(9),若干组拉钩组件(9)沿立架(7)长度方向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从内部至外部依次包括结构檩条(1)、底层钢板(2)、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其中保温层(4)、防水透汽层(5)和屋面板(6)的两侧共同设有同一对立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7)靠近保温层(4)处设置有若干组拉钩组件(9),若干组拉钩组件(9)沿立架(7)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组件(9)包括固定环(10)和定位环(11),所述固定环(10)安装于立架(7)靠近保温层(4)处,所述定位环(11)活动连接于固定环(10)上;所述定位环(11)为带有开口的圆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保温节能建筑屋面复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组件(9)包括固定片(13)、与固定片(13)铰接的第一抱环(14)和第二抱环(15),所述固定片(13)安装于立架(7)靠近保温层(4)的壁面上,所述第一抱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振贤叶鹏王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