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19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包括壳体和分料筒,所述壳体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槽、设于壳体顶部的入料口和设于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分料筒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分料筒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块隔板,所述隔板将通槽分成若干个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所述分料槽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入料口、落料口和出料口依次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沥青拌合料粗细均匀,有效地防止离析,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沥青拌合站的成品料卸载,绝大多数是由拌合缸或成品料斗,直接卸入运载料车内。粗集料由于重力等因素,向车厢两侧滑落集中,导致在沥青混合料中温度流失,同时造成级配变异,影响了成品料质量。现在成品料装载过程中,顺序基本可以保障为前、后、中的顺序进行装载,虽然这种方式对于直接卸料来说,防离析效果已经有了改善,但人员指挥、车辆移动都增加了成本,且有部分驾驶人员不按规定移动车辆,成品料的离析情况还会出现,无法彻底解决,直接导致了现场成品路面由于成品料离析带来的表面松散、芯样烂根、压实度不足、渗水系数过大等病害,对路面结构质量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使沥青拌合料粗细均匀,有效地防止离析,且结构简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包括壳体和分料筒,所述壳体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槽、设于壳体顶部的入料口和设于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分料筒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分料筒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块隔板,所述隔板将通槽分成若干个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所述分料槽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入料口、落料口和出料口依次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相邻所述分料槽内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不同。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座,所述分料筒通过安装座固设于安装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分料筒的外侧壁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销卡设于定位槽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有扣块,所述扣块设有扣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入料口为自壳体向外且斜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料口为自壳体向外且斜向下延伸形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和分料筒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分料筒。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板、电加热片和安装架,所述电加热片设于加热板上,所述加热板与安装架相连接,所述加热板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壳体外侧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孔固定连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分料筒内设置若干个分料槽,每个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沥青拌合料通过壳体的入料口进入各个分料槽内,在导料板的导向下可使粗细集料均匀分布在装料车内,能够有效地防止倒出的沥青拌合料离析,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进一步,本技术还在壳体上设有加热机构,通过加热壳体实现热传递,从而加热分料筒,使得在下料过程中,沥青拌合料不会粘结在分料筒内部以致影响下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的分解图;图2是图1分料筒的剖视图;图3是图1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图1加热板和电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参见图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包括壳体1和分料筒2,所述壳体1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槽11、设于壳体1顶部的入料口12和设于壳体1底部的出料口13,所述入料口12和出料口13均与安装槽11连通,所述分料筒2设于安装槽11内;所述分料筒2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块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通槽分成若干个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22,所述分料槽的底部设有落料口23,所述入料口12、落料口23和出料口13依次连通。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为方形,且内部中空,设有安装槽11。分料筒2内部中空,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均匀设置有多块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通槽分隔成多个分料槽,在分料槽中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22。沥青拌合料从入料口12进入分料筒2的各个分料槽内,在分料槽的分隔和导料板22的导向下从落料口23流出,最后从出料口13倒出,从而使粗细焦均匀分布在装料车内,有效地防止沥青拌合料离析。优选地,相邻所述分料槽内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不同。分料筒2内部通过隔板21隔开,相应的分料槽中导料板22倾斜方向不同,避免下料后物料堆积在一起。更佳地,相邻所述分料槽内的导料板22的倾斜方向相反。倾斜方向相同的导料板22间隔设置,给落料提供一定的放置空间。本技术在分料筒内设置若干个分料槽,每个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沥青拌合料通过壳体的入料口进入各个分料槽内,在导料板的导向下可使粗细集料均匀分布在装料车内,能够有效地防止倒出的沥青拌合料离析,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高。优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安装槽11内设有安装座16,所述分料筒2通过安装座16固设于安装槽11内。所述安装座16上设有定位销17,所述分料筒2的外侧壁设有与定位销17相适配的定位槽24,所述定位销17卡设于定位槽24上。所述安装槽11下部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分料筒2卡在安装座16上;在安装座16上设置有定位销17,在分料筒2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24,定位销17配合卡在定位槽24中。定位销和定位槽相配合,实现了分料筒固定安装于壳体内。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扣块18,所述扣块18设有扣槽(图中未示)。壳体1和分料筒2是相互独立的,能够单独搬运,减轻搬运的重量,便于搬运。尺寸较大的壳体1外侧通过扣块18提供扣槽,方便使用者手指卡入进行搬运,更加方便。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入料口12为自壳体1向外且斜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出料口13为自壳体1向外且斜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入料口12和出料口13均为四棱台结构,呈漏斗状。所述入料口12和出料口13的侧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入料口12和出料口13的大口朝外,便于物料的进入与流出,避免物料洒出,使用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壳体1和分料筒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为了防止物料粘结,如图1、4所示,本技术还包括设于壳体1上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分料筒2。所述壳体1和分料筒2的侧壁相互贴合,使壳体尽可能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分料筒,实现热传递。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板3、电加热片31和安装架14,所述电加热片31设于加热板3上,所述加热板3与安装架14相连接,所述加热板3通过安装架14固定安装于壳体1外侧壁上。所述壳体1两侧设置有安装架14,所述安装架14为“L”型结构,且安装架14成对设置。所述加热板3上设有固定孔32,所述安装架14通过紧固件15与固定孔3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分料筒,所述壳体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槽、设于壳体顶部的入料口和设于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分料筒设于安装槽内;/n所述分料筒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块隔板,所述隔板将通槽分成若干个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所述分料槽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入料口、落料口和出料口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分料筒,所述壳体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槽、设于壳体顶部的入料口和设于壳体底部的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分料筒设于安装槽内;
所述分料筒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块隔板,所述隔板将通槽分成若干个分料槽,所述分料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板,所述分料槽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入料口、落料口和出料口依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分料槽内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座,所述分料筒通过安装座固设于安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拌合站成品料卸载防离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分料筒的外侧壁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销卡设于定位槽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东张正超周敏韦金城黄红明闫翔鹏王良波韩烨吴文娟陈婷婷徐钦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公路桥梁工程监测站有限公司佛山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