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89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托架,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板的下方;和多个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轿厢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所述支撑装置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在载有乘客的轿厢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从而能够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产生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缓电梯急停造成的冲击的电梯轿厢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交付运行,有时会遇到电梯意外急停的情形,急停会给乘客带来物理的冲击,甚至受伤。但是,在现有技术,电梯都没有设置任何能够减缓电梯急停造成的冲击的缓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托架,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板的下方;和多个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轿厢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所述支撑装置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在载有乘客的轿厢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产生的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缸体;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中;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从所述缸体的顶部伸出;支撑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上;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台和所述缸体的顶部之间;和电控泄压阀,安装在所述缸体的下部的出口上。所述缸体固定到所述托架上,所述支撑台支撑在所述轿厢的底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硬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的下腔中充有高压流体,所述轿厢由所述高压流体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软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的下腔中的高压流体被排泄掉,所述轿厢由所述弹簧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泄压阀的打开和关闭;在载有乘客的轿厢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控泄压阀打开,以将所述支撑装置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流体填充装置,所述流体填充装置与所述缸体的入口相连,用于向所述缸体的下腔中填充高压流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缸体的下腔中的高压流体被排泄掉之后,可通过所述流体填充装置向所述缸体的下腔中再次填充高压流体,以将所述支撑装置从所述软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硬支撑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流体填充装置为手动增压泵或电控增压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高压流体为高压气体或高压液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是指当检测电梯内部安全回路断开时或当检测到电梯内部检测故障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检测到以下条件1-4中的任一种时,即使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也不会将所述支撑装置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而是将所述支撑装置保持在所述硬支撑模式。条件1:所述轿厢中没有乘客;条件2:所述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零;条件3:所述轿厢处于检修模式;条件4:所述轿厢处于测试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电梯称重器检测到轿厢中的载荷大于电梯的额定载荷的3%时,则判断所述轿厢中载有乘客,否则判断所述轿厢中没有乘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支撑装置被切换到软支撑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产生的冲击。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撑装置处于硬支撑模式;图2显示图1中的处于硬支撑模式的支撑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撑装置处于软支撑模式;图4显示图3中的处于软支撑模式的支撑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托架,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板的下方;和多个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轿厢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所述支撑装置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在载有乘客的轿厢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产生的冲击。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撑装置处于硬支撑模式;图2显示图1中的处于硬支撑模式的支撑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轿厢装置主要包括轿厢10、托架20、多个支撑装置100和导向轮30。托架20设置在轿厢10的底板的下方。多个支撑装置100安装在托架20和轿厢10之间,用于支撑轿厢10。电梯的曳引带或曳引绳40绕过前述导向轮(动滑轮)30,使得整个电梯轿厢10被悬挂在曳引带或曳引绳40上。这样,可以通过牵引曳引带或曳引绳40来实现电梯轿厢10的上升和下降。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装置可以包括四个支撑装置100。四个支撑装置100分别设置在轿厢10的底板的四个角部的下方。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支撑装置100的数量也可以多于四个,例如,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平面视图,其中支撑装置处于软支撑模式;图4显示图3中的处于软支撑模式的支撑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具有硬支撑模式(图1和图2所示的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图3和图4所示的支撑模式)。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可以在图1-2所示的硬支撑模式和图3-4所示的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载有乘客的轿厢10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支撑装置100被从硬支撑模式切换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10产生的冲击。这样,可以保护轿厢10内的乘客不会受到伤害和惊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检测到电梯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轿厢(10);/n托架(20),设置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的下方;和/n多个支撑装置(100),安装在所述托架(20)和所述轿厢(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10),/n所述支撑装置(100)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100)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n在载有乘客的轿厢(10)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100)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10)产生的冲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10);
托架(20),设置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的下方;和
多个支撑装置(100),安装在所述托架(20)和所述轿厢(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10),
所述支撑装置(100)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100)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
在载有乘客的轿厢(10)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100)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10)产生的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100)包括:
缸体(110);
活塞(120),设置在所述缸体(110)中;
活塞杆(130),一端与所述活塞(120)相连,另一端从所述缸体(110)的顶部伸出;
支撑台(150),固定在所述活塞杆(130)的顶端上;
弹簧(140),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50)和所述缸体(110)的顶部之间;和
电控泄压阀(160),安装在所述缸体(110)的下部的出口上,
所述缸体(110)固定到所述托架(20)上,所述支撑台(150)支撑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装置(100)处于所述硬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110)的下腔(110a)中充有高压流体(g),所述轿厢(10)由所述高压流体(g)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装置(100)处于所述软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110)的下腔(110a)中的高压流体(g)被排泄掉,所述轿厢(10)由所述弹簧(140)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泄压阀(160)的打开和关闭;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