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缓电梯急停造成的冲击的电梯轿厢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交付运行,有时会遇到电梯意外急停的情形,急停会给乘客带来物理的冲击,甚至受伤。但是,在现有技术,电梯都没有设置任何能够减缓电梯急停造成的冲击的缓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托架,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板的下方;和多个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托架和所述轿厢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所述支撑装置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在载有乘客的轿厢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产生的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缸体;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轿厢(10);/n托架(20),设置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的下方;和/n多个支撑装置(100),安装在所述托架(20)和所述轿厢(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10),/n所述支撑装置(100)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100)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n在载有乘客的轿厢(10)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100)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10)产生的冲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10);
托架(20),设置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的下方;和
多个支撑装置(100),安装在所述托架(20)和所述轿厢(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轿厢(10),
所述支撑装置(100)具有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所述硬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大于所述软支撑模式的支撑刚度,所述支撑装置(100)可在硬支撑模式和软支撑模式之间切换,
在载有乘客的轿厢(10)以大于零的速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当检测到电梯即将发生意外急停时,所述支撑装置(100)被从所述硬支撑模式切换到所述软支撑模式,以减小电梯急停时对轿厢(10)产生的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100)包括:
缸体(110);
活塞(120),设置在所述缸体(110)中;
活塞杆(130),一端与所述活塞(120)相连,另一端从所述缸体(110)的顶部伸出;
支撑台(150),固定在所述活塞杆(130)的顶端上;
弹簧(140),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50)和所述缸体(110)的顶部之间;和
电控泄压阀(160),安装在所述缸体(110)的下部的出口上,
所述缸体(110)固定到所述托架(20)上,所述支撑台(150)支撑在所述轿厢(10)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装置(100)处于所述硬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110)的下腔(110a)中充有高压流体(g),所述轿厢(10)由所述高压流体(g)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装置(100)处于所述软支撑模式时,所述缸体(110)的下腔(110a)中的高压流体(g)被排泄掉,所述轿厢(10)由所述弹簧(140)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泄压阀(160)的打开和关闭;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