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为环形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往外侧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悬臂的方向不同,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处设置有贯通于环形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凹型槽,第一悬臂分设在凹型槽的两侧,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置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给使用者穿戴后提供足够的前后部分的浮力支撑,同时减少泳圈环体的体积大小,降低左右侧部位的干涉,提升使用安全性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游泳装置
本技术涉及游泳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结构简单的一种新型游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游泳者使用的游泳装置主要为游泳圈,游泳圈一般呈圆环状结构,四周的体积大小基本相同,游泳者在使用游泳圈作游泳动作时,人体基本上处于前倾或者后仰的姿势,此时,游泳圈的受力主要集中在前端部或者后端部,由于现有游泳圈的结构设计限制,会出现前端部或后端部浮力不足,导致整个游泳圈浮力失衡的问题,容易造成游泳者往前倾的幅度过大甚至会出现头部倒入水中的危险情况,此类游泳圈的使用隐患较大。而且现有游泳圈为了增加浮力,往往会加大游泳圈本体的环形部位的体积,这种做法会导致游泳者在穿戴使用过程中对手臂产生较大的干涉,降低了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环形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往外侧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悬臂的方向不同,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处设置有贯通于环形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凹型槽,第一悬臂分设在凹型槽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凹型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型槽的位置呈镜像关系,每个凹型槽的两侧分别配套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悬臂。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缺口,缺口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凹型槽之间部位。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置有横跨于所述缺口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有连接带和连接卡扣,连接卡扣可以对插或分离。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置有横跨于所述凹型槽的连接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为实体式结构或充气式结构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本体的环形形状中部内孔可以作为容纳游泳者身体放置的位置;(2)装置本体的外侧壁上延伸出若干个第一悬臂,以及在第一悬臂的端部延伸出第二悬臂,可以增强游泳装置的整体浮力,而装置本体的体积可以控制在较小的程度,游泳者穿戴后,对手臂的干涉较小,提升使用舒适度;(3)装置本体上设置凹型槽,凹型槽可以容纳腋窝部位,连接带用于套接柱肩膀,使得穿戴后舒适度更高,并且保证在非水中游泳状态下游泳装置不会从胸部位置跌落下来;(4)装置本体中设置有缺口,通过掰开缺口,使得装置本体内环增大,可以让游泳者更加方便地将产品套入到身体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对称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穿戴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本体;11、第一悬臂;12、第二悬臂;13、凹型槽;14、连接带;15、缺口;16、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可以是采用高周波加工工艺将若干片PVC薄膜粘接制成,内部形成一个空气腔,并且在装置本体的表面处具有一个往空气腔中打气的充气嘴。另外,装置本体(1)也可以是采用实体材料制成,具体来说,实体材料可以为EPE、EPS、EVA、NBR、SBR、TPE、SEBS或EPDM等轻质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装置本体(1)为圆环形结构,其中部是一个用于套接住身体的通孔。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处往外伸长出四个第一悬臂(11),第一悬臂(11)的厚度与装置本体(1)的厚度相当,第一悬臂(11)分布在装置本体环形结构的四个角落;在每个第一悬臂(11)的外侧端部设置有两个第二悬臂(12),第二悬臂(12)的一端与第一悬臂(11)的端部连接,另外一端处于悬空状态,第二悬臂(12)的厚度与第一悬臂(11)的厚度相当,两个第二悬臂(12)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悬臂的延伸方向不同,为增强浮力平衡性,在同一个第一悬臂(11)上延伸出来的两个第二悬臂(12)的延伸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呈直角关系。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面处设置有两个凹型槽(13),凹型槽(13)贯通于装置本体的环形外侧壁和内侧壁,两个凹型槽(13)分设在装置本体(1)中相对向的两侧部位,以供游泳者在穿戴后两个腋窝处分别放置在两个凹型槽(13)内。凹型槽(13)的槽体宽度约为人体肩膀宽度,凹型槽(13)的槽体深度约为装置本体(1)的厚度的一半。装置本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连接带(14),两个连接带(14)分别横跨在两个所述凹型槽(13)的槽口两侧,连接带为软性带体,在游泳者穿戴后连接带(14)横跨在肩膀上方起到绑紧和定位作用。进一步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悬臂(11)分布在一个凹型槽(13)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悬臂(11)分布在另外一个凹型槽的两侧。为保证游泳装置的平衡性,通过结构设计,使得两个所述凹型槽(13)的位置呈镜像关系,具体而言,参考图2所示,A点为装置本体(1)的内环几何中心点,以A点与缺口(15)中心点的连线作为参考线X-X,两个所述凹型槽(13)的位置以参考线X-X形成镜像关系;另外,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和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也以参考线X-X形成镜像关系。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缺口(15),缺口即是利用刀具在装置本体上进行切割形成,缺口(1)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凹型槽(13)之间,所述缺口(15)让装置本体(1)在结构上属于非封闭的环形结构,装置本体可以从缺口处掰开一定幅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1)上还设置有一个连接装置(16),连接装置(16)横跨于所述缺口(15)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6)由连接带和连接卡扣组成,连接带的两端固定在装置本体上,连接卡扣设置在连接带的中间并让连接带分成两段,连接卡扣可以对插或分离。结合图3所示,游泳者需要穿戴本游泳装置时,先将连接装置(16)上的连接卡扣解开,然后从缺口(15)处适当掰开装置本体(1),使得装置本体(1)的环形内圈适当增大,然后将装置本体(1)从缺口处套接在游泳者身体上,游泳者两手臂分别穿过两个凹型槽(13),同时让两个连接带(14)分别抵靠在肩膀上侧,最后将连接装置(16)上的连接卡扣扣紧即可。穿戴过程简单。本实施例中的游泳装置,四个角落长出四个第一悬臂,第一悬臂端部又长出呈直角夹角的两个第二悬臂,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装置本体的环形结构相结合,其整体形状类似无人机造型,从结构形状上增加了新颖性。另外,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有利于提升装置本体的浮力,增加了使用可靠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环形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往外侧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悬臂的方向不同,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处设置有贯通于环形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凹型槽,第一悬臂分设在凹型槽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环形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往外侧延伸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悬臂的方向不同,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处设置有贯通于环形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凹型槽,第一悬臂分设在凹型槽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游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型槽的位置呈镜像关系,每个凹型槽的两侧分别配套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悬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孝富,
申请(专利权)人:蒋孝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