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6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框架和支撑框架,两者均为U形形状,底盘框架的后部与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框架的前部安装固定有前梁,在前梁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前叉管;在底盘框架的中后部安装固定有座管;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后置物筐,后置物筐包括与支撑框架固定的下部框架,在下部框架的上方设有上部框架,在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两者之间设有多个支杆,在下部框架的内侧铺设安装有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体积小巧、易于生产、骑行灵活、提供了一定的载物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
本技术属于电动三轮车
,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电动三轮车是采用蓄电池提供动力、采用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的一类三轮自行车,可以用于载人或者载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骑行乐趣的日益追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集代步、载物、骑行娱乐和健身功能于一身的电动三轮车,不断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日常骑行提供便利。然而,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首先,车架设计繁琐,这导致电动三轮车整体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销售价格高,影响生产以及人们进行购买;其次,车架设计不够紧凑,这导致电动三轮车的体积较大,骑行的灵活度较差,并且不便于停放;再者,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在载物结构方面设计不合理,不便于进行载物。事实上,人们对电动三轮车一般都具有辅助载物的需求,对于日常通勤而言,人们更倾向于骑行两轮电动车,因此电动三轮车车型的载物能力设计对于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言十分重要。针对现有的载物出行、骑行娱乐等需要,人们更倾向于获取小巧紧凑的车型设计,现有的电动三轮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体积小巧、易于生产、骑行灵活、提供载物便利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框架和支撑框架,两者均为U形形状,底盘框架的后部与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框架的前部安装固定有前梁,在前梁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前叉管;在底盘框架的中后部安装固定有座管;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后置物筐,后置物筐包括与支撑框架固定的下部框架,在下部框架的上方设有上部框架,在下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两者之间设有多个支杆,在下部框架的内侧铺设安装有垫板。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通过优化电动三轮车车架的结构,令整个电动三轮车结构更加紧凑,令体积小巧,因而占用空间小,便于进行停放。同时,由于提升了整车的紧凑性,缩减了车型的长宽尺寸,令骑行更加轻便,便于转弯等操作,提升了骑行的便利性。通过令车架由底盘框架、支撑框架、前梁、前叉管、座管及后置物筐等构成,简化了车架的结构,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令车架部分便于生产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最终降低了电动三轮车的售价,令车型更易于被用户所接受。通过在座管的后方安装与车架融为一体的后置物筐,提升了本车型置物、载物的便利性。优选地:在后置物筐的上部框架的两侧安装固定有扶手。优选地:在底盘框架的中部安装固定有底盘横梁,在底盘横梁的中部与前梁的下端之间安装固定有连接梁,座管的下端与底盘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优选地:在底盘框架上铺设安装有踩踏面板。优选地:在前叉管内安装有前叉,在前叉的上部安装有车把组件,在前叉的下部安装有前车轮,前车轮带有轮毂电机。优选地:在支撑框架的两侧安装有后车轮,后车轮带有碟刹器。优选地:在前叉管的前部安装有前置物筐,前置物筐包括筐体,在筐体的底部铺设安装有垫板。优选地:垫板与踩踏面板均为木质板材。优选地:在座管的中上部与后置物筐的下部框架之间设有连接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前部上方视角;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后部下方视角;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框架;2、连接梁;3、底盘横梁;4、前叉管;5、前梁;6、座管;7、连接块;8、垫板;9、扶手;10、支杆;11、支撑框架;12、下部框架;13、上部框架;14、车座组件;15、车把组件;16、前车轮;17、轮毂电机;18、后车轮;19、碟刹器;20、前置物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其它部件如车座组件14、前叉及车把组件15和前车轮16、后车轮18、前置物筐20等均安装固定在该车架上。如图中所示,车架包括底盘框架1和支撑框架11,两者均为U形形状,各自采用金属管型材/金属杆型材弯折制成,底盘框架1的后部与支撑框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底盘框架1的宽度小于支撑框架11的宽度,底盘框架1的左右两侧杆体的后端与支撑框架11的底部焊接固定,支撑框架11整体为向后倾斜的状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50°。在底盘框架1的前部安装固定有前梁5,在前梁5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前叉管4。如图中所示,前梁5整体为弧形形状,结构强度高并且美观度好。具体地,前梁5的下端与底盘框架1的前部中间位置焊接固定,前叉管4的后壁与前梁5的上端焊接固定。在前叉管4内安装有前叉,在前叉的上部安装有车把组件15,在前叉的下部安装有前车轮16,前车轮16带有轮毂电机17。车把组件15包括车把本体,在车把本体上集成了车灯、车载控制器、起停开关、手刹器、速度控制器这些元件,使用者在骑行时通过起停开关启动电动三轮车的电控系统,通过速度控制器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通过手刹器进行刹车减速或者驻停,通过打开车灯实现照明。本车型采用了前驱驱动的形式,带有轮毂电机17的前车轮16为整车提供驱动力。在底盘框架1的中后部安装固定有座管6,车座组件14安装在座管6内。具体地,车座组件14包括鞍管以及安装在鞍管上端的车座,鞍管插装安装在座管6内,可以在座管6与车座组件14之间设置调节固定组件,实现对车座组件14的高度调节。本实施例中,在底盘框架1的中部安装固定有底盘横梁3,在底盘横梁3的中部与前梁5的下端之间安装固定有连接梁2,座管6的下端与底盘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底盘横梁3与连接梁2构成了底盘框架1内部的支撑结构,提升了底盘框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为座管6提供支撑作用。使用者在骑行本电动三轮车时,坐在车座组件14上时,脚部踏在底盘框架1、连接梁2和底盘横梁3构成的支撑面上。为了提升踩踏的舒适度,提升上述支撑面作为底盘的完整性,本实施例中,在底盘框架1上铺设安装有踩踏面板,踩踏面板位于底盘框架1、连接梁2和底盘横梁3三者的上方。在踩踏面板的前部中间位置设置缺口,供前梁5穿过,在踩踏面板的中后部设有管孔,供座管6穿过。在支撑框架11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后置物筐,用于提供置物/载物功能。如图中所示,后置物筐包括与支撑框架11固定的下部框架12,下部框架12与支撑框架11之间焊接固定,在下部框架12的上方设有上部框架13,在下部框架12与上部框架13两者之间设有多个支杆10,支杆10令后置物筐具有一定的深度,保证对物品的容纳能力。本实施例中,在后置物筐的上部框架13的两侧安装固定有扶手9,扶手9用于使用者进行抓握扶持。本实施例中,在座管6的中上部与后置物筐的下部框架12之间设有连接块7,连接块7的前部与座管6焊接固定,连接块7的后部与下部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框架(1)和支撑框架(11),两者均为U形形状,底盘框架(1)的后部与支撑框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框架(1)的前部安装固定有前梁(5),在前梁(5)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前叉管(4);在底盘框架(1)的中后部安装固定有座管(6);在支撑框架(11)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后置物筐,后置物筐包括与支撑框架(11)固定的下部框架(12),在下部框架(12)的上方设有上部框架(13),在下部框架(12)与上部框架(13)两者之间设有多个支杆(10),在下部框架(12)的内侧铺设安装有垫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框架(1)和支撑框架(11),两者均为U形形状,底盘框架(1)的后部与支撑框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盘框架(1)的前部安装固定有前梁(5),在前梁(5)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前叉管(4);在底盘框架(1)的中后部安装固定有座管(6);在支撑框架(11)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后置物筐,后置物筐包括与支撑框架(11)固定的下部框架(12),在下部框架(12)的上方设有上部框架(13),在下部框架(12)与上部框架(13)两者之间设有多个支杆(10),在下部框架(12)的内侧铺设安装有垫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在后置物筐的上部框架(13)的两侧安装固定有扶手(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载物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在底盘框架(1)的中部安装固定有底盘横梁(3),在底盘横梁(3)的中部与前梁(5)的下端之间安装固定有连接梁(2),座管(6)的下端与底盘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