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聚合模具、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及物料浇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346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及物料浇注方法,将所述灌装聚合模具置于模具翻转台上并使其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浇注口靠近所述模具翻转台,所述排气口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在所述浇注口连接有浇注软管,并保持所述排气口敞开;将有一定压力的黏稠物料逐渐通过所述浇注软管注入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内部;当液面升至所述排气口时,停止浇注,并将所述浇注口封住;翻转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将所述浇注口调整至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拆掉所述浇注软管,密封所述浇注口,完成物料浇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灌装聚合模具及物料浇注方法,物料易于灌入模具,浇灌过程中无空腔,浇灌致密度高,材料保形较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聚合模具、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及物料浇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灌装聚合模具、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及物料浇注方法。
技术介绍
高分子板材的生产主要采用浇注工艺和挤出工艺。挤出工艺使用悬浮聚合制备的颗粒为原料,利用挤出机将物料挤入模具制备所需产品,但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分子量低,强度较低。浇注方法是用聚合单体浇入模具直接聚合,产品分子量高,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目前,生产的高分子材料厚度误差大,灌装时包裹在单体液料中的气泡较难脱除,极易在材料内部形成泡孔,影响材料品质,模具密封材料极易被有机物单体溶解,造成物料泄漏以及聚合完成后材料边缘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高黏度物料的良好灌装和聚合的灌装聚合模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装聚合模具,包括:支撑钢框、密封条、夹板及夹具,所述支撑钢框的对角线的拐角位置加工有浇注口及与所述浇注口对应设置的排气口,所述支撑钢框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上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夹板,所述夹具夹持所述夹板。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钢框的内部尺寸为长300~2440毫米,宽200~1220毫米,高10~400毫米。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或硅橡胶或氟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橡胶或丙稀酸酯橡胶中的至少一中。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获取支撑钢框;将所述支撑钢框的对角线拐角位置加工出浇注口与排气口;在所述支撑钢框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密封条;将第一夹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在所述第一夹板上标注好所述支撑钢框的定位标记;将所述支撑钢框与所述密封条组装后按照所述第一夹板上的定位标记进行固定,再将所述第二夹板固定于所述支撑钢框上与所述第一夹板对齐;用所述夹具将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固定,所述灌装聚合模具组装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钢框的内部尺寸为长300~2440毫米,宽200~1220毫米,高10~400毫米。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或硅橡胶或氟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橡胶或丙稀酸酯橡胶中的至少一中。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灌装聚合模具的物料浇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所述灌装聚合模具置于模具翻转台上并使其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浇注口靠近所述模具翻转台,所述排气口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在所述浇注口连接有浇注软管,并保持所述排气口敞开;将有一定压力的黏稠物料逐渐通过所述浇注软管注入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内部;当液面升至所述排气口时,停止浇注,并将所述浇注口封住;翻转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将所述浇注口调整至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拆掉所述浇注软管,密封所述浇注口,完成物料浇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钢框的内部尺寸为长300~2440毫米,宽200~1220毫米,高10~400毫米。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注入所述黏稠物料的过程中,所述黏稠物料的压力保持在0.1~0.5兆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物料浇注方法,将所述灌装聚合模具置于模具翻转台上并使其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浇注口靠近所述模具翻转台,所述排气口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在所述浇注口连接有浇注软管,并保持所述排气口敞开;将有一定压力的黏稠物料逐渐通过所述浇注软管注入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内部;当液面升至所述排气口时,停止浇注,并将所述浇注口封住;翻转所述灌装聚合模具将所述浇注口调整至远离所述模具翻转台;拆掉所述浇注软管,密封所述浇注口,完成物料浇注,本专利技术提供灌装聚合模具及物料浇注方法,物料易于灌入模具,浇灌过程中无空腔,浇灌致密度高,材料保形较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物料浇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撑钢框110、密封条120、夹板130及夹具14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支撑钢框110的对角线的拐角位置加工有浇注口150及与所述浇注口150对应设置的排气口160,所述支撑钢框110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密封条120,所述密封条120的上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夹板130,所述夹具140夹持所述夹板13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钢框的内部尺寸为长300~2440毫米,宽200~1220毫米,高10~400毫米。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或硅橡胶或氟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橡胶或丙稀酸酯橡胶中的至少一中。可以理解,由于密封条选取耐介质性能良好的材料,使其具备良好密封性能。本实施例提供的灌装聚合模具,在支撑钢框对角线拐角位置加工出浇注口与排气口,在支撑钢框端面加工出耐介质密封条,选用刚度好耐介质性能良好、厚度适宜的材料作为夹板,保证模具内腔不变形,选取耐介质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密封条,并将其加工成与钢框能良好衔接的结构,结构简单,物料易于灌入模具,浇灌过程中无空腔,浇灌致密度高,材料保形较易。实施例2请参阅图2,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装聚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框、密封条、夹板及夹具,所述支撑钢框的对角线的拐角位置加工有浇注口及与所述浇注口对应设置的排气口,所述支撑钢框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上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夹板,所述夹具夹持所述夹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聚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框、密封条、夹板及夹具,所述支撑钢框的对角线的拐角位置加工有浇注口及与所述浇注口对应设置的排气口,所述支撑钢框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上方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夹板,所述夹具夹持所述夹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聚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框的内部尺寸为长300~2440毫米,宽200~1220毫米,高10~40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聚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或硅橡胶或氟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橡胶或丙稀酸酯橡胶中的至少一中。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支撑钢框;
将所述支撑钢框的对角线拐角位置加工出浇注口与排气口;
在所述支撑钢框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密封条;
将第一夹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在所述第一夹板上标注好所述支撑钢框的定位标记;
将所述支撑钢框与所述密封条组装后按照所述第一夹板上的定位标记进行固定,再将所述第二夹板固定于所述支撑钢框上与所述第一夹板对齐;
用所述夹具将所述第一夹板及所述第二夹板固定,所述灌装聚合模具组装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聚合模具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杰李凯周彦鹏田哲孔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科马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