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27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和雾化喷头,所述制冷系统对供液系统的出液管路进行制冷;所述雾化喷头包括直筒体,直筒体内为气液预混室,在直筒体的进口端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二次制冷室,供液系统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内,供气系统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内,在直筒体的出口端设有喇叭形扩口,在喇叭形扩口内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莲蓬喷嘴,在莲蓬喷嘴上固定有微型电动机,在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动力扇叶;通过气液两次混合,特别是通过气液强混机构的旋转、螺旋搅拌、尖刺部刺破作用,大大提高了莲蓬喷嘴的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润滑
,特别涉及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微量润滑技术是将压缩气体与极微量润滑液混合汽化后,喷射到加工区,对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加工部位进行有效的润滑。微量润滑在工作时能够减少切削液的用量,提高加工后的刀具、工件和切屑都是干燥的,避免了后期的处理,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微量润滑系统在加工中的冷却效果相对于传统润滑方式较差,影响了微量润滑作用,另一方面喷嘴的雾化效果差也会影响润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和雾化喷头,所述制冷系统对供液系统的出液管路进行制冷;所述雾化喷头包括直筒体,直筒体内为气液预混室,在直筒体的进口端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二次制冷室,供液系统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内,供气系统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内,在直筒体的出口端设有喇叭形扩口,在喇叭形扩口内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莲蓬喷嘴,在莲蓬喷嘴上固定有微型电动机,在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动力扇叶,所述动力扇叶位于气液预混室内。优选的,在气液预混室内通过推力轴承同轴转动连接有气液强混机构,所述气液强混机构包括哑铃型筒体,哑铃型筒体内为气液强混室,气液强混室一端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另一端与莲蓬喷嘴相连通,在气液强混室内同轴固定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部通过多根连接杆固定在哑铃型筒体内,且传动轴两端均伸出哑铃型筒体之外,位于气液强混室内的传动轴部分为螺旋轴,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动力扇叶固定在传动轴的自由端。优选的,在哑铃型筒体内壁上均布有阵列分布的尖刺部。优选的,所述哑铃型筒体的内径自中部向两端方向逐渐变大。优选的,在推力轴承与直筒体内壁之间、在哑铃型筒体与推力轴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圈。优选的,在二次制冷室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帕尔贴制冷片。优选的,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出口连接有压缩空气储存装置,在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上设有出气管路,在出气管路上依次设有气动阀、气体流量计和气压表,出气管路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内,且在出气管路的出气端口上设有气体均布管段,在气体均布管段的管壁和管端设有微气孔阵列。优选的,所述供液系统包括切削液储存装置,在切削液储存装置上设有出液管路,在出液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微量泵、流量调节阀、液体流量计和液压表,出液管路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内。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箱体和水箱,所述制冷箱体放入水箱的水中进行降温,制冷箱体内设有冷液室,在冷液室内装有冷却液,在冷液室内设有多个为冷却液降温的帕尔贴制冷片,在冷液室上设有循环冷却管道,在冷却管道上设有微量泵,所述循环冷却管道缠绕在供液系统的出液管路上,且在外层设有用于同时包裹循环冷却管道和出液管路的隔热层。优选的,所述莲蓬喷嘴的前端面为锥形面,且在锥形面上均布有阵列分布的喷液孔,自内圈向外圈方向,喷液孔的直径逐渐变小。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供液系统B中冷却液的两次制冷处理,提高了微量润滑的冷却效果。通过气液两次混合,特别是通过气液强混机构的旋转、螺旋搅拌、尖刺部刺破作用,大大提高了莲蓬喷嘴的雾化效果,莲蓬喷嘴和喇叭形扩口的两次雾化,使雾化效果显著提升。在供液系统的管道内壁、气液预混室内壁、气液强混室内壁、莲蓬喷嘴,均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做的疏油层,保持管道清洁,提高环保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雾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包括供气系统A、供液系统B、制冷系统C和雾化喷头D,所述制冷系统C对供液系统B的出液管路进行一次制冷;所述雾化喷头D包括直筒体D4,直筒体D4内为气液预混室D3,在直筒体D4的进口端设有与气液预混室D3相连通的二次制冷室D1,供液系统B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D1内,供气系统A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D3内,在直筒体D4的出口端设有喇叭形扩口D8,在喇叭形扩口D8内设有与气液预混室D3相连通的莲蓬喷嘴D10,所述莲蓬喷嘴D10的前端面为锥形面D9,且在锥形面D9上均布有阵列分布的喷液孔,自内圈向外圈方向,喷液孔的直径逐渐变小。在莲蓬喷嘴D10上固定有微型电动机D7,在微型电动机D7的转轴上固定有动力扇叶D13,所述动力扇叶D13位于气液预混室D3内。如图3所示,在气液预混室D3内通过推力轴承D6同轴转动连接有气液强混机构,所述气液强混机构包括哑铃型筒体D5,哑铃型筒体D5内为气液强混室D12,气液强混室D12一端与气液预混室D3相连通,另一端与莲蓬喷嘴D10相连通,在气液强混室D12内同轴固定有传动轴D14,所述传动轴D14两端部通过多根连接杆固定在哑铃型筒体D5内,且传动轴D14两端均伸出哑铃型筒体D5之外,位于气液强混室D12内的传动轴部分为螺旋轴D11,微型电动机D7的转轴与传动轴D14传动连接,动力扇叶D13固定在传动轴D14的自由端。同时在哑铃型筒体D5内壁上均布有阵列分布的尖刺部。所述哑铃型筒体D5的内径自中部向两端方向逐渐变大。在推力轴承D6与直筒体D4内壁之间、在哑铃型筒体D5与推力轴承D6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圈。在二次制冷室D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帕尔贴制冷片。所述供气系统A包括空气压缩机A1,空气压缩机A1出口连接有压缩空气储存装置A2,在压缩空气储存装置A2上设有出气管路A6,在出气管路A6上依次设有气动阀A3、气体流量计A4和气压表A5,出气管路A6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D3内,且在出气管路A6的出气端口上设有气体均布管段D2,在气体均布管段D2的管壁和管端设有微气孔阵列。所述供液系统B包括切削液储存装置B1,在切削液储存装置B1上设有出液管路B7,在出液管路B7上依次设有过滤器B2、微量泵B3、流量调节阀B4、液体流量计B5和液压表B6,出液管路B7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D1内。所述制冷系统C包括制冷箱体C4和水箱C1,所述制冷箱体C4放入水箱C1的水中进行降温,制冷箱体C4内设有冷液室,在冷液室内装有冷却液,在冷液室内设有多个为冷却液降温的帕尔贴制冷片C3,在冷液室上设有循环冷却管道C6,在冷却管道C6上设有微量泵C5,所述循环冷却管道C6缠绕在供液系统B的出液管路B7上,且在外层设有用于同时包裹循环冷却管道C6和出液管路B7的隔热层。本实施例中,帕尔贴制冷片为蓄电池直流供电式的工作方式由直流蓄电池C2提供工作电源,微型电动机D7为微型直流无刷电机,其是嵌装在莲蓬喷嘴D10架体上的由纽扣式电池提供工作电源;供液系统B的管道内壁、气液预混室D3内壁、气液强混室D12内壁、莲蓬喷嘴D10,均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做的疏油层,保持管道清洁,提高环保水平。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和雾化喷头,所述制冷系统对供液系统的出液管路进行制冷;所述雾化喷头包括直筒体,直筒体内为气液预混室,在直筒体的进口端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二次制冷室,供液系统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内,供气系统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内,在直筒体的出口端设有喇叭形扩口,在喇叭形扩口内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莲蓬喷嘴,在莲蓬喷嘴上固定有微型电动机,在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动力扇叶,所述动力扇叶位于气液预混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系统、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和雾化喷头,所述制冷系统对供液系统的出液管路进行制冷;所述雾化喷头包括直筒体,直筒体内为气液预混室,在直筒体的进口端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二次制冷室,供液系统的出液端口位于二次制冷室内,供气系统的出气端口位于气液预混室内,在直筒体的出口端设有喇叭形扩口,在喇叭形扩口内设有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的莲蓬喷嘴,在莲蓬喷嘴上固定有微型电动机,在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动力扇叶,所述动力扇叶位于气液预混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液预混室内通过推力轴承同轴转动连接有气液强混机构,所述气液强混机构包括哑铃型筒体,哑铃型筒体内为气液强混室,气液强混室一端与气液预混室相连通,另一端与莲蓬喷嘴相连通,在气液强混室内同轴固定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部通过多根连接杆固定在哑铃型筒体内,且传动轴两端均伸出哑铃型筒体之外,位于气液强混室内的传动轴部分为螺旋轴,微型电动机的转轴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动力扇叶固定在传动轴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哑铃型筒体内壁上均布有阵列分布的尖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哑铃型筒体的内径自中部向两端方向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润滑系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推力轴承与直筒体内壁之间、在哑铃型筒体与推力轴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斌段胜权郭景霞郭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