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94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修复箱、阳离子透过膜、镀铅钛板电极、钛板电极、搅拌器、电源、配料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解产生过硫酸铵,联合活化剂反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同时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省去对副产物的处理及过硫酸铵的纯化精制过程,降低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过高的一类污染土壤。目前有机污染土壤的工艺分为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两种。其中化学修复法中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过硫酸盐活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修复工艺,可氧化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然而由于工艺过程源源不断的加入制备好的过硫酸盐,而生产过硫酸盐又需要经过纯化精制步骤,工艺复杂、成本高,并且该工艺会产生大量副产物硫酸盐,给后续处理带来不便,存在不够环保的问题。为此,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修复箱、阳离子透过膜、镀铅钛板电极、钛板电极、搅拌器、电源、配料罐,所述的阳离子透过膜设于修复箱内,将修复箱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为阳极室,右区域为阴极室,所述的阳极室顶部设有第一加料口,侧面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的阴极室顶部设有第二加料口,侧面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的镀铅钛板电极设于阳极室内,所述的钛板电极设于阴极室内,所述的阳极室、阴极室分别设有搅拌器,所述的电源正极通过导线与镀铅钛板电极电连接,电源负极通过导线与钛板电极电连接,所述的配料罐顶部设有硫酸铵溶液加料管、活化剂加料管以及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与第一气密式输送机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阳极室侧面上部设有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与第二气密式输送机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配料罐内设有搅拌装置,配料罐底部出料口通过输送管与第一加料口连接,输送管设有输送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待处理的有机污染土壤与硫酸铵溶液及活性剂混合成泥浆并送入阳极室内,配合阴极室的硫酸溶液,电解产生过硫酸铵,联合活化剂反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同时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省去对产生副产物的处理及传统方式电解生成过硫酸铵的纯化精制过程,降低处理难度以及处理成本;首批次修复完毕的土壤排出后,可继续添加新的待处理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实现连续修复;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修复箱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修复箱内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中连接软管为盘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修复箱,2-阳离子透过膜,3-镀铅钛板电极,4-钛板电极,5-搅拌器,6-电源,7-阳极室,8-阴极室,9-第一加料口,10-第一出料口,11-第二加料口,12-第二出料口,13-配料罐,14-硫酸铵溶液加料管,15-活化剂加料管,16-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7-第一气密式输送机,18-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9-第二气密式输送机,20-输送管,21-输送泵,22-气缸,23-水箱,24-进水管,25-连接软管,26-喷头,27-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修复箱1、阳离子透过膜2、镀铅钛板电极3、钛板电极4、搅拌器5、电源6、配料罐13,所述的阳离子透过膜2设于修复箱1内,将修复箱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为阳极室7,右区域为阴极室8,所述的阳极室7顶部设有第一加料口9,侧面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0,所述的阴极室8顶部设有第二加料口11,侧面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2,所述的镀铅钛板电极3设于阳极室7内,所述的钛板电极4设于阴极室8内,所述的阳极室7、阴极室8分别设有搅拌器5,搅拌器5与阳离子透过膜2不接触,所述的电源6正极通过导线与镀铅钛板电极3电连接,电源6负极通过导线与钛板电极4电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顶部设有硫酸铵溶液加料管14、活化剂加料管15以及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与第一气密式输送机17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阳极室7侧面上部设有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与第二气密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内设有搅拌装置,配料罐13底部出料口通过输送管20与第一加料口9连接,输送管20设有输送泵2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加料口9为有机污染土壤、硫酸铵溶液以及活化剂的混合泥浆加料口。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加料口11为硫酸溶液加料口。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第二出料口12均设有阀门。优选地,所述的阳离子透过膜2为Nafion117阳离子透过膜,Nafion117阳离子透过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阳离子透过膜。优选地,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阳离子透过膜2两面的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包括气缸22、水箱23、进水管24、连接软管25、喷头26,所述的气缸22设于修复箱1顶部,且气缸22的活塞杆位于修复箱1内,活塞杆下端与水箱23连接,所述的进水管24设于修复箱1顶部,进水管24的下端与连接软管25的一端连接,连接软管25的另一端与水箱2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水箱23与阳离子透过膜2相对的一侧设有喷头26,喷头26的喷水部向下倾斜且朝向阳离子透过膜2;当需要冲洗阳离子透过膜2时,进水管24的水经连接软管25、水箱23,从喷头26倾斜喷向阳离子透过膜2,将阳离子透过膜2上的杂质冲下,同时气缸22带动水箱23在修复箱1内上下往复移动,使喷头26充分冲洗阳离子透过膜2;冲洗废水从第一出料口10、第二出料口12排出;冲洗装置具有冲洗方便的优点。优选地,所述的水箱2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阳离子透过膜2的长度,便于喷头26的喷出水覆盖阳离子透过膜2。优选地,所述的喷头26有多个,依次沿水箱23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多个喷头26可提高冲洗效果。优选地,所述的连接软管25为盘管,水箱23顶部水平固设有托板27,托板27将盘管托起,盘管的下端穿过托板27与水箱23的进水口连接;托板27随着水箱23一起升降,在升起过程中,将自然下垂的盘管托起,即将盘管收叠;而在托板27下降过程中,堆叠的盘管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垂落;托板27配合盘管起到防止在水箱23升降过程中连接软管25散乱的问题,避免连接软管25缠绕或阻挡其他部件工作,保障装置稳定工作。优选地,所述的盘管穿过托板27的管体与托板27之间固结,避免盘管升降过程中,盘管穿过托板27的管体部分窜动。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用前,冲洗阳离子透过膜2两面,废液分别从第一出料口10、第二出料口12排出;通过硫酸铵溶液加料管14向配料罐13加入硫酸铵溶液,活化剂加料管15向配料罐13加入活化剂,第一气密式输送机17输送的有机污染土壤经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送入配料罐13内,配料罐13的搅拌装置将物料搅拌混合均匀,然后通过输送泵21,将泥浆物料送入修复箱1的阳极室7中,配料罐提前将泥浆物料配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修复箱(1)、阳离子透过膜(2)、镀铅钛板电极(3)、钛板电极(4)、搅拌器(5)、电源(6)、配料罐(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透过膜(2)设于修复箱(1)内,将修复箱(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为阳极室(7),右区域为阴极室(8),所述的阳极室(7)顶部设有第一加料口(9),侧面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0),所述的阴极室(8)顶部设有第二加料口(11),侧面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2),所述的镀铅钛板电极(3)设于阳极室(7)内,所述的钛板电极(4)设于阴极室(8)内,所述的阳极室(7)、阴极室(8)分别设有搅拌器(5),所述的电源(6)正极通过导线与镀铅钛板电极(3)电连接,电源(6)负极通过导线与钛板电极(4)电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顶部设有硫酸铵溶液加料管(14)、活化剂加料管(15)以及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与第一气密式输送机(17)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阳极室(7)侧面上部设有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与第二气密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内设有搅拌装置,配料罐(13)底部出料口通过输送管(20)与第一加料口(9)连接,输送管(20)设有输送泵(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修复箱(1)、阳离子透过膜(2)、镀铅钛板电极(3)、钛板电极(4)、搅拌器(5)、电源(6)、配料罐(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透过膜(2)设于修复箱(1)内,将修复箱(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左区域为阳极室(7),右区域为阴极室(8),所述的阳极室(7)顶部设有第一加料口(9),侧面下部设有第一出料口(10),所述的阴极室(8)顶部设有第二加料口(11),侧面下部设有第二出料口(12),所述的镀铅钛板电极(3)设于阳极室(7)内,所述的钛板电极(4)设于阴极室(8)内,所述的阳极室(7)、阴极室(8)分别设有搅拌器(5),所述的电源(6)正极通过导线与镀铅钛板电极(3)电连接,电源(6)负极通过导线与钛板电极(4)电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顶部设有硫酸铵溶液加料管(14)、活化剂加料管(15)以及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第一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6)与第一气密式输送机(17)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阳极室(7)侧面上部设有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第二有机污染土壤进料斗(18)与第二气密式输送机(19)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的配料罐(13)内设有搅拌装置,配料罐(13)底部出料口通过输送管(20)与第一加料口(9)连接,输送管(20)设有输送泵(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0)、第二出料口(12)均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慧姝赵群李英杰田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