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时钟机构的游丝——内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88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时钟机构的游丝--内桩组件,包括内桩(1)和内部末端连接至内桩(1)的游丝(3),内桩(1)适用于安装在轴(2)上,内桩(1)的外周部形成抵靠部(10a,10b,10c),在受到冲击时在内部旋丝超过其弹性极限之前,游丝(3)的内部旋丝可能抵靠所述抵靠部(10a,10b,10c)。所述抵靠部(10a,10b,10c)分别位于距离轴(2)的中心(0)相应的距离(Ra,Rb,Rc)处,从游丝(3)和内桩(1)之间的连接点(8)开始,所述距离在沿着游丝(3)的由内向外的方向(D)上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时钟机构的游丝一一内桩(collet)组件,更 确切地说是一种游丝,该游丝的内部末端与能够被平衡轴驱动的内桩 相连,以形成该机构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当手表遭受冲击,调节装置的游丝可能会发生超出弹 性极限的变形,因而会造成永久性变形而危害手表正常运转,当手表 包括比如硅的易碎材料时,甚至会破坏材料。专利CH 500 523公开了一种内桩,包括在受到径向冲击时抵靠游 丝的内部旋丝而使其静止以限制游丝形变的三个抵靠部。这三个抵靠 部距离平衡轴的中心距离相等。因此,这三个抵靠部的其中之一需要 比其他两个接近内部旋丝。这样一种安排可能会造成最接近的抵靠部 会在机构正常工作时碰到内部旋丝,可能会干扰所述工作,尤其是如 果平衡轴的震荡幅度较大时,和/或最远的抵靠部可能距离太远,在冲 击下,在超过弹性极限之前,抵靠部不能作为内部旋丝的止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修改在先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为了这个目的,根据所 附权利要求1提出了一种游丝一一内桩组件,即一种游丝一一内桩组 件包括一个内桩和一个内部末端连接在内桩上的游丝,内桩适用于安 装在一个轴上,在受到冲击时,内桩的外周部所形成的抵靠部抵靠游 丝的内部旋丝,在内部旋丝超过其弹性极限之前,使其停止移动,其 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分别以从游丝和内桩间的连接点为起点,在游 丝由内向外的方向上,从轴的中心开始的增大的距离分布。游丝一一内桩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所附的从属权利要求2到13 中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同样提出了一种包括这种游丝一一内桩组件的时钟装置。 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l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游丝一_内桩组件处于静止位置时;图2所示为图1中的游丝一一内桩组件受到冲击时;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游丝一一内桩组件处于静止位置时。鼎錢衬如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时 钟机构的游丝一一内桩组件包括一设计为装配在平衡轴2上的内桩1, 和内部末端连接在内桩1上的游丝3。在图中,游丝3被部分显示, 仅其内部旋丝可见。内桩1包括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弹性臂4。弹性臂4形成中心等 边三角形开口 5,其内切圆的直径略微小于圆柱形的或者大致圆锥形 的轴2的接触表面6,使得轴2能够驱动内桩1,这样驱动弹性臂4 向外发生弹性形变。由于它的三角形形状的功效,开口5的外围形成 三个与轴2接触的离散点7。每一个弹性臂4的宽度L以文件 EP1637940中的内桩的弹性臂的方式变化,这样做可以形成通过轴2 施加在弹性臂4上的更均匀地分布的应力。由弹性臂4之间相连接的三个区域9a、 9b和9c的其中之一 9a形 成游丝3与内桩1间的连接点8。由于内桩1被轴2驱动,游丝3的 内部末端与轴2刚性相连,因此遵循平衡轴的震荡运动。游丝3的外 部末端(未显示)以已知方式通过柱栓固定在机构的固定部分,通常 为夹板(cock)。内桩1最好与游丝3为一体结构。游丝一一内桩组件1, 3典型地 由易碎材料制成,换句话说,该材料无法经受塑性变形,例如基于硅, 玻璃,石英或者钻石的材料。特别是当材料为硅时, 一种特有的游丝一一内桩组件1, 3的制造方法称为DRIE法(深度反应离子蚀刻)。 然而,在变化例中,游丝一一内桩组件l, 3可以由延性材料制成,例 如金属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内桩1的外围不连续部分10a, 10b和10c组成抵靠 部,在机构受到冲击时,游丝3的内部旋丝抵靠抵靠部。弹性臂4的 交界部分9a, 9b和9c形成抵靠部10a, 10b和10c,因此呈大体上有 规则的角度的分布。在内桩1所在平面,从轴2的中心O到抵靠部10a, 10b和10c的距离分别为Ra, Rb和Rc,更准确地说是具有分别以O 为圆心及Ra, Rb和Rc为半径的圆弧形状。距离或半径Ra, Rb和Rc 选的太小,平衡轴在正常震荡时游丝3不会受到抵靠部10a, 10b和 10c的影响,但选的太大,在机构遭受冲击时,游丝3的内部旋丝(在 包括连接点8的旋丝的任何点处)在达到弹性极限前能够靠抵靠部 10a, 10b和10c的一个或几个停止移动(如图2)。在冲击的影响下, 当内部旋丝与一个或几个抵靠部10a, 10b和10c接触而止动时,其他 的旋丝可能会在该旋丝之前静止。这样,当游丝3由易碎材料制成时 可能发生破坏性毁坏,或者当它由延性材料制成时可能永久变形。优选地,从游丝3和内桩1之间的连接点8开始,距离或半径Ra, Rb和Rc在游丝3从内向外缠绕的D方向上增大,以至于考虑到游丝 3的内部旋丝的半径,正如其他所有旋丝一样,在D方向上增大。因 此,在D方向上最接近连接点8的抵靠部10a在距离中心O为距离 Ra处,距离Ra小于从中心O到相邻抵靠部10b间的距离Rb,距离 Rb又小于从中心O到下一个抵靠部10c间的距离Rc。从游丝3与内 桩1之间的连接点8到中心O的距离R8通常大于或者等于Ra,但是 小于Rb禾B Rc。通过定义某些指向中心O的径向力F,通过计算(例如通过有限 元方法)在每一个径向力F的作用下内部旋丝能够承受的最大弹性形 变,并且通过选择足够大的距离Ra, Rb和Rc以使不能达到最大弹性 形变或者至少不能超过最大弹性变形,并且足够小以使得游丝3在正 常工作时无法接触抵靠部10a, 10b和10c,从而确定距离Ra, Rb和 Rco在分别朝向抵靠部10a, 10b和10c的点3a, 3b和3c处,在施加 在这些点处的径向力F的作用下这些点分别抵靠对应的抵靠部10a, 10b和10c的结构中,游丝3的内部旋丝的形变小于或等于100%的在 该点处内部旋丝所能承受的最大弹性形变。这里涉及到一个或者更多 的安全因素(最大弹性形变和当内部旋丝与抵靠部10a, 10b和10c接 触而静止时的弹性形变之间的比例)。所述百分比对于所有抵靠部10a, 10b和10c最好大体相同。对本专利技术的典型理解,所述百分比约为50% (大约两个安全因素),而在游丝正常运转到所述内部旋丝达到最大弹 性形变的过程中,内部旋丝的形变百分比约为25%,因为游丝3的弹 程(pitch)约为93um并且游丝3的旋丝的宽度或者厚度约为30um。一个实现的简单变化是基于一个内部旋丝的形变作为这个旋丝位 置的函数的线性逼近,距离Ra, Rb和Rc分别与相对应在静止时内部 旋丝的半径ra, rb和rc (即中心0与点3a, 3b和3c之间的距离)是 相同的百分比。因为游丝3的弹程约为93um并且游丝3的旋丝的宽 度或者厚度约为30rnn,所述百分比是例如约为卯%。因而可以看作是,由于实际上从连接点8开始沿D方向距离Ra, Rb和Rc增加,抵靠部10a, 10b和10c的安全因素可能是相同的或者 至少彼此接近。因此在受到径向冲击的情况下内桩1能够可靠地保护 游丝3,不考虑所述冲击的方向,不会对平衡轴和游丝形成的调节装 置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即使平衡轴的震荡幅度很大。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内桩l除了包括弹性臂 4间的连接部分9a, 9b和9c所形成的抵靠部10a, 10b和10c外,还 包括由与轴2相接的弹性臂4的中部的外侧呈放射状伸出的单元11所 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时钟机构的游丝--内桩组件,包括内桩(1)和内部末端连接至内桩(1)的游丝(3),内桩(1)适用于安装在轴(2)上,内桩(1)的外周部形成抵靠部(10a,10b,10c),在受到冲击时在内部旋丝超过其弹性极限之前,游丝(3)的内部旋丝可能抵靠所述抵靠部(10a,10b,10c),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10a,10b,10c)分别位于距离轴(2)的中心(O)相应的距离(Ra,Rb,Rc)处,从游丝(3)和内桩(1)之间的连接点(8)开始,所述距离在沿着游丝(3)的由内向外的方向(D)上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P米西F马耶尔S冯贡滕
申请(专利权)人:帕特尔菲利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