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置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76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液管置放架,其包括:集液底座和管夹组件,集液底座适于接收液体;管夹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管夹和立柱,管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双向压簧,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设有夹持部、连接部和手柄部;第一夹臂的夹持部与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相对设置,第一夹臂的连接部与第二夹臂的连接部重叠且可转动地套接于立柱,双向压簧套接于立柱且一端抵接第一夹臂的手柄部,另一端抵接第二夹臂的手柄部;各管夹沿立柱的轴线方向对齐排布,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手柄部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以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时各夹持空间同步开合;从而便于取放移液管,可有效降低移液管的交叉感染几率和滑出架子摔碎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管置放架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移液管置放架。
技术介绍
移液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一种量出式液体计量玻璃仪器,在酸碱滴定、药品配置、标定等各种实验中均有较为普遍的使用。移液管要求其取用液体必须精确且应最大限度的避免污染。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移液管架大多无固定措施,移液管放入架中并不稳固,易滑出摔碎,并且,竖直放置的移液管中液体容易滴出,污染试验台。然而,在实验中,同一移液管常需要多次使用,并且当移液管安装在移液枪的过中,为避免操作员手接触移液管,移液管架需要有足够的支撑力,避免移液管滑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取放移液管,可有效降低移液管的交叉感染几率和滑出架子摔碎的几率的移液管置放架。具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为:一种移液管置放架,其包括:集液底座,所述集液底座适于接收液体;管夹组件,所述管夹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管夹和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液底座上,所述管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双向压簧,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设有夹持部、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相对设置以共同限定出适于夹持移液管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连接部重叠且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双向压簧套接于所述立柱且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夹臂的手柄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夹臂的手柄部;各所述管夹沿所述立柱的轴线方向对齐排布,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手柄部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以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时各夹持空间同步开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液管置放架,其通过集液底座收集竖直放置的移液管内的残液,避免污染试验台,并且通过管夹组件的至少两个管夹可牢固地固定移液管,避免移液管安装在移液枪时,移液管滑出管夹。另外,通过管夹的结构设置使得同一管夹组件的各管夹可同步开合,便于移液管的取放。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移液管置放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的相向面为半圆弧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的相向面均设有防滑垫。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夹持部弹性连接。可选地,所述集液底座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集液盒。具体地,多个所述集液盒以抽拉式结构安装在所述集液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底座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集液盒的通孔,所述通孔适于将移液管内的残液收集入所述集液盒。可选地,还包括支柱和支杆,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液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柱,另一端连接所述立柱。可选地,所述管夹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管夹组件沿所述集液底座的周向间隔分布。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移液管置放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管夹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液盒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移液管置放架1;集液底座100、集液盒101、通孔102;管架组件200、管夹201、第一夹臂2011、第二夹臂2012、双向压簧2013、连接板2014、防滑垫2015、立柱202;支柱300;支杆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移液管与移液枪的连接通常是将移液管的顶部插入移液枪的枪嘴,此过程常需要操作员手握移液管,而在有些实验过程中,移液管需间隔使用,并且移液管不能受污染,此时需移液管架牢固地固定移液管并且能够方便取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液管置放架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液管置放架1包括:集液底座100和管架组件200,集液底座100适于接收液体,管夹组件200设置在集液底座100上且用于夹持移液管。具体而言,管夹组件200具有至少两个管夹201和立柱202,立柱202竖直设置在集液底座100上,管夹201包括第一夹臂2011、第二夹臂2012和双向压簧2013,第一夹臂2011和第二夹臂2012均设有夹持部a、连接部b和手柄部c;第一夹臂2011的夹持部a1与第二夹臂2012的夹持部a2相对设置以共同限定出适于夹持移液管的夹持空间d,第一夹臂2011的连接部b1与第二夹臂2012的连接部b2重叠且可转动地套接于立柱202,双向压簧2013套接于立柱202且一端抵接第一夹臂2011的手柄部c1,另一端抵接第二夹臂2012的手柄部c2;各管夹201沿立柱202的轴线方向对齐排布,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手柄部c1之间通过连接板2014相连以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2014时各夹持空间d同步开合。也就是说,立柱202上至少具有一个上管夹和一个下管夹,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连接板2014连接,使得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2014时,可同时压合或释放上管夹的两手柄部和下管夹的两手柄部,进而使上管夹的夹持空间和下管夹的夹持空间同步开合。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液管置放架1,其通过集液底座100收集竖直放置的移液管内的残液,避免污染试验台,并且通过管夹组件200的至少两个管夹201可牢固地固定移液管,避免移液管安装在移液枪时,移液管滑出管夹201。另外,通过管夹201的结构设置使得同一管夹组件200的各管夹201可同步开合,便于移液管的取放。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图2,第一夹臂2011的夹持部a1和第二夹臂2012的夹持部a2的相向面为半圆弧面。半圆弧面可较好地契合移液管的管壁,使得两夹持部a可牢靠地夹持移液管。此外,为进一步地加强夹持空间对移液管牢靠地夹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臂2011的夹持部a1和第二夹臂2012的夹持部a2的相向面均设有防滑垫2015。防滑垫2015可增大与移液管的摩擦,防止移液管滑落。进一步地,防滑垫2015与夹持部a弹性连接。如此,使得夹持部a可根据移液管不同位置处的不同管径进行适当地调整夹持空间而较好地贴合并夹持移液管。其中,防滑垫2015可以是橡胶或海绵,使得防滑垫2015既起到防滑的效果又与夹持部a弹性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液管置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液底座,所述集液底座适于接收液体;/n管夹组件,所述管夹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管夹和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液底座上,所述管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双向压簧,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设有夹持部、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相对设置以共同限定出适于夹持移液管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连接部重叠且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双向压簧套接于所述立柱且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夹臂的手柄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夹臂的手柄部;各所述管夹沿所述立柱的轴线方向对齐排布,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手柄部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以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时各夹持空间同步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管置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液底座,所述集液底座适于接收液体;
管夹组件,所述管夹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管夹和立柱,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液底座上,所述管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双向压簧,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设有夹持部、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相对设置以共同限定出适于夹持移液管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连接部重叠且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双向压簧套接于所述立柱且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夹臂的手柄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夹臂的手柄部;各所述管夹沿所述立柱的轴线方向对齐排布,其中,位于同一侧的手柄部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以在压合或释放两连接板时各夹持空间同步开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置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持部的相向面为半圆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液管置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艾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