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烟气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270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烟气处理方法,其包括一烟气脱硫塔、一第一污水回用池和一第二污水回用池;所述烟气脱硫塔的上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分别与一第一出水管路和一第二出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所述烟气处理方法采用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包括如下步骤:交替将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污水输入所述喷淋管,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不同的污水作为烟气脱硫塔的补水水源,减少了污水的排放,有效防止了因污水引起的烟气脱硫塔结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烟气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烟气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厂的污泥产生量有较大增长,由此污泥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污泥的处理一般包括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有效利用(多为农用)及焚烧等。其中,污水厂污泥焚烧处理后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SO2),这些含硫烟气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因此污泥焚烧工艺需要对烟气采取脱硫处理,将烟气处理至满足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烟气脱硫是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常用手段,通过使烟气与碱液在脱硫塔内接触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气脱硫塔在运行过程中高温烟气直接和碱液接触,使烟气被增湿冷却,碱液中的水分则吸热气化,导致碱液中的水产生损耗,因此需要对碱液进行补水。目前的补水水源多为工业用水或自来水,脱硫系统中工业用水或自来水的用量较大,使用工业用水或自来水为水源的工艺性价比低,并且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优化脱硫系统补水的水源,实现高性价比,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泥焚烧后烟气脱硫的补水水源为工业用水或自来水的浪费,性价比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烟气处理方法,充分挖掘污水回用价值,节省污水厂用水成本,并且防止污水中的两性物质混凝剂导致烟气脱硫塔结垢,减少烟气脱硫设备的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br>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一烟气脱硫塔、一第一污水回用池和一第二污水回用池;所述烟气脱硫塔的上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分别与一第一出水管路和一第二出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所述两性物质混凝剂是指既能和酸发生反应,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混凝剂。如铝系混凝剂或铁系混凝剂。较佳地,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设有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设有所述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第二出水管路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第一进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喷淋管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为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支路管路。较佳地,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包含在一套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废水进水管、一一级机械处理池、一二级生物处理池和一三级沉淀处理池,所述二级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存放在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中,所述三级沉淀处理池的出水存放在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中。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中的污水一般为三级沉淀池池水。污水厂中三级沉淀池池水的水质较好,SS浓度低,具体参数为pH6~9、SS10mg/L、COD50mg/L,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两性物质混凝剂,如铝盐等,在回用一段时间后,所述烟气脱硫塔内的碱液与两性物质混凝剂生成沉淀,导致所述烟气脱硫塔内会发生结垢现象,影响脱硫效率。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中的污水一般为二级沉淀池池水,污水厂中二级沉淀池池水不与碱生成沉淀,并且SS浓度低,具体参数为pH6~9、SS20mg/L、COD55mg/L。通入所述烟气脱硫塔后,所述烟气脱硫塔中的碱液会与沉淀反应,减少结垢的发生,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较佳地,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再生水箱,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在所述再生水箱的一端并联连接,所述再生水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接。所述再生水箱用于进一步沉淀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和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出水,并作为储罐储存来水,避免流量波动或水源不足等问题。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第二出水管用于输送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中的出水和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中的出水至所述再生水箱,所述再生水箱用于将不同的水源输送至所述烟气脱硫塔进行回用和除垢。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分别设有阀门组。所述阀门组用于控制是否将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出水与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再生水箱。较佳地,所述烟气脱硫塔的结构为本领域常规,其上部设有所述喷淋管,中部、顶部分别设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下部设有一碱液进口,以及一碱液外循环回路。所述烟气脱硫塔用于脱除污泥焚烧后产生的烟气中的硫。使用时,烟气从所述烟气进口进入所述烟气脱硫塔,从上部的所述烟气出口输送至烟气排放系统,不同水源通过所述喷淋管进入所述烟气脱硫塔。较佳地,所述再生水箱与所述喷淋管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不同水源输送至所述烟气脱硫塔。较佳地,所述再生水箱与所述喷淋管连接的管道上设置阀门组。所述阀门组用于控制污水的输送。较佳地,所述再生水箱与所述喷淋管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用于监测不同水源输送至所述烟气脱硫塔的流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烟气处理方法,其采用如上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包括如下步骤:交替将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污水输入所述喷淋管,即可。较佳地,所述的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打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上的阀门组,关闭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的阀门组;步骤(2)80~100天后,关闭设置在第一出水管路上的阀门组,打开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阀门组,即可。步骤(1)使用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出水为烟气脱硫塔补水,步骤(2)将烟气脱硫塔补水水源切换为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出水对烟气脱硫塔内的污垢进行清除。较佳地,进入所述烟气脱硫塔的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和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的出水时间段之比为2~4,更佳地为3。较佳地,进入所述烟气脱硫塔的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和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的出水流量的比例为0.8~1.2,更佳地为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污水厂污水作为烟气脱硫塔的补水水源,不仅减少了污水的排放,还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2)通过切换烟气脱硫塔的进水水源,有效防止了因污水内成分引起的结垢现象的发生,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也降低了污水厂的运维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烟气处理系统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第二污水回用池;2-第一污水回用池;3-第二支管;4-第一出水管路;5-阀门组;6-再生水箱;7-水泵;8-烟气脱硫塔;9-流量计;801-喷淋管;802-烟气进口;803-烟气出口;804-碱液进口;805-碱液外循环回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二污水回用池1、第一污水回用池2、烟气脱硫塔8和再生水箱6。第一污水回用池2设有第一进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一烟气脱硫塔、一第一污水回用池和一第二污水回用池;/n所述烟气脱硫塔的上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分别与一第一出水管路和一第二出水管路连接;/n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n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烟气脱硫塔、一第一污水回用池和一第二污水回用池;
所述烟气脱硫塔的上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分别与一第一出水管路和一第二出水管路连接;
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含两性物质混凝剂的污水;
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连接,用于向所述烟气脱硫塔输送不与碱生成沉淀的污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设有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设有所述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的第二出水管路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喷淋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为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的支路管路;
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包含在一套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中;
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废水进水管、一一级机械处理池、一二级生物处理池和一三级沉淀处理池,所述二级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存放在所述第二污水回用池中,所述三级沉淀处理池的出水存放在所述第一污水回用池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再生水箱,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在所述再生水箱的一端并联连接,所述再生水箱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杰朱洁曹绎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