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65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吸气罩、第一导气管、旋风除尘机构、第二导气管、过滤箱、第三导气管、抽风机、第四导气管、过滤水槽、支架台,所述支架台包括台面和支腿,所述旋风除尘机构包括筒体、锥体、阻流器、集尘室,所述旋风除尘机构设置在台面左侧,所述锥体设置在筒体下侧,所述集尘室设置在锥体下侧,所述出气管下侧设置有阻流器,所述过滤箱设置在台面中间位置,所述过滤箱包括水除尘室和滤网除尘室,所述水除尘室在滤网除尘室的左侧,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台面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除尘高效,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属于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经过除尘技术人员的研究发现,在纺织厂生产时候带出的粉尘,还夹杂着短绒、棉毛等,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而这些物质一般比较细微,大都在10μm以内,也有颗粒较大的粉尘,但是往往越细小的粉尘颗粒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所以,为了我们生存环境,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要重点做好企业除尘环保的工作。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的除尘设备,但缺乏一种能够高效运作,方便使用的纺织除尘设备,因此急需一种高效方便的除尘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通过添加旋风除尘机构和过滤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吸气罩、第一导气管、旋风除尘机构、第二导气管、过滤箱、第三导气管、抽风机、第四导气管、过滤水槽、支架台,所述支架台包括台面和支腿,所述旋风除尘机构包括筒体、锥体、阻流器、集尘室,所述旋风除尘机构设置在台面左侧,所述筒体左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筒体顶部开设有出气管,所述锥体设置在筒体下侧,所述集尘室设置在锥体下侧,所述锥体穿过台面,所述出气管下口面与锥体下口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气管下侧设置有阻流器,所述过滤箱设置在台面中间位置,所述过滤箱包括水除尘室和滤网除尘室,所述水除尘室在滤网除尘室的左侧,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台面右侧,所述过滤箱左侧开设第二进气口,所述过滤箱右侧开设第一出气口,所述过滤箱顶部左侧开设有进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气管左端与吸气罩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管右端与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左端与出气管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与第二进气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气管左端与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导气管右端与抽风机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导气管左端与抽风机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导气管右端插入过滤水槽中。进一步地,所述支腿有多对,所述支腿上端与台面下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尘室内装有水,所述集尘室下侧设置有放水阀。进一步地,所述水除尘室上侧内部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所述进水口与水管连接,所述滤网除尘室设置有可拆卸海绵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海绵过滤网设置在活性炭过滤网左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通过增加过滤箱,使得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通过设置旋风除尘机构,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更适合应用与除尘装置
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的旋风除尘机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吸气罩、2-第一导气管、3-旋风除尘机构、4-第二导气管、5-过滤箱、6-第三导气管、7-抽风机、8-第四导气管、9-过滤水槽、10-支架台、31-筒体、32-锥体、33-阻流器、34-集尘室、51-水除尘室、52-滤网除尘室、101-台面、102-支腿、511-喷淋头、521-海绵过滤网、522-活性炭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吸气罩1、第一导气管2、旋风除尘机构3、第二导气管4、过滤箱5、第三导气管6、抽风机7、第四导气管8、过滤水槽9、支架台10,支架台10包括台面和支腿,旋风除尘机构3包括筒体31、锥体32、阻流器33、集尘室34,旋风除尘机构3设置在台面左侧,筒体31左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筒体31顶部开设有出气管,锥体32设置在筒体31下侧,集尘室34设置在锥体32下侧,锥体32穿过台面,出气管下口面与锥体32下口面在同一水平面,出气管下侧设置有阻流器33,过滤箱5设置在台面中间位置,过滤箱5包括水除尘室51和滤网除尘室52,水除尘室51在滤网除尘室52的左侧,抽风机7设置在台面右侧,过滤箱5左侧开设第二进气口,过滤箱5右侧开设第一出气口,过滤箱5顶部左侧开设有进水口。第一导气管2左端与吸气罩1连接,第一导气管2右端与第一进气口连接,第二导气管4左端与出气管上端连接,第二导气管4与第二进气口连接。第三导气管左端与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三导气管6右端与抽风机7进气口连接,第四导气管左端与抽风机7排气口连接,第四导气管8右端插入过滤水槽9中。支腿有多对,支腿上端与台面下侧固定连接。集尘室34内装有水,集尘室34下侧设置有放水阀。水除尘室51上侧内部设置有多个喷淋头,进水口与水管连接,滤网除尘室52设置有可拆卸海绵过滤网521和活性炭过滤网522,海绵过滤网521设置在活性炭过滤网522左侧。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将水管与进水口连接,接通抽风机7电源,抽风机7开始工作,空气从吸气罩1通过第一导气管2进入旋风收集机构3,气体会沿筒体31和锥体32内壁由上而下做旋转运动,而大部分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也因此会受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再受重力作用沿壁落入集尘室34,被集尘室34内的水吸附,阻流器可以避免粉尘二次扬起,接着气体便会沿着出气管旋转向上从出气管排出,从出气管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4进入过滤箱5,经过水除尘室51喷淋除去一部分较大较轻颗粒粉尘和棉絮,再经过海绵过滤网521过滤剩余的大颗粒粉尘,然后再经过活性炭过滤网522吸附小颗粒粉尘,之后气体经过第三导气管6进入抽风机7,在通过第四导气,8排入过滤水槽9,最后净化后的气体从过滤水槽9输入大气,除尘结束后工作人员将进水口水流关闭,关闭抽风机7电源,更换集尘室34和过滤水槽9内的水,检查海绵过滤网521和活性炭过滤网522是否需要更换,以备下次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除尘高效,使用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吸气罩、第一导气管、旋风除尘机构、第二导气管、过滤箱、第三导气管、抽风机、第四导气管、过滤水槽、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台包括台面和支腿,所述旋风除尘机构包括筒体、锥体、阻流器、集尘室,所述旋风除尘机构设置在台面左侧,所述筒体左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筒体顶部开设有出气管,所述锥体设置在筒体下侧,所述集尘室设置在锥体下侧,所述锥体穿过台面,所述出气管下口面与锥体下口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气管下侧设置有阻流器,所述过滤箱设置在台面中间位置,所述过滤箱包括水除尘室和滤网除尘室,所述水除尘室在滤网除尘室的左侧,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台面右侧,所述过滤箱左侧开设第二进气口,所述过滤箱右侧开设第一出气口,所述过滤箱顶部左侧开设有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吸气罩、第一导气管、旋风除尘机构、第二导气管、过滤箱、第三导气管、抽风机、第四导气管、过滤水槽、支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台包括台面和支腿,所述旋风除尘机构包括筒体、锥体、阻流器、集尘室,所述旋风除尘机构设置在台面左侧,所述筒体左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筒体顶部开设有出气管,所述锥体设置在筒体下侧,所述集尘室设置在锥体下侧,所述锥体穿过台面,所述出气管下口面与锥体下口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气管下侧设置有阻流器,所述过滤箱设置在台面中间位置,所述过滤箱包括水除尘室和滤网除尘室,所述水除尘室在滤网除尘室的左侧,所述抽风机设置在台面右侧,所述过滤箱左侧开设第二进气口,所述过滤箱右侧开设第一出气口,所述过滤箱顶部左侧开设有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棉纱生产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管左端与吸气罩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管右端与第一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青阳棉麻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