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42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3
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贴和穿刺定位组件,定位贴的外周设置有粘胶层,粘胶层上粘贴有离型纸层,定位贴上设置有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定位贴完成对肿瘤的定位,确定穿刺位置、角度以及深度,利用穿刺定位组件完成对应的穿刺工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功能齐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引导介入治疗,是近年新兴的技术,主要是应用磁共振引导器械进入病灶内,进而达到诊断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磁共振作为介入导向工具,相比于CT与超声等引导方法,其组织对比度更好,空间分辨率可达亚毫米级,对病变定位及其介入引导均有益,而且磁共振具有多平面和三维容积重建的能力,可全面评价介入靶灶与邻近组织的重要解剖关系。磁共振优秀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更好的判断介入治疗后的组织变化,更加方便治疗的效果。磁共振引导介入治疗目前可以应用于微创介入治疗如氩氦刀冷冻、放化疗粒子植入或椎间盘旋切射频消融治疗等。在磁共振引导的介入治疗中需要进行穿刺针的定位和固定,目前没有专门应用于临床的装置,通常是将自制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鱼肝油颗粒贴合到患者皮肤上,因为鱼肝油可以在磁共振上成像,方便定位病变的位置,但是在穿刺过程中往往需要定位穿刺点、进针的深度和角度,目前用自制的方案无法确定穿刺的角度和对穿刺后的穿刺针进行固定。因为病变可能较小,移动穿刺针可能导致介入装置移除病损位置,导致治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采用该定位装置方便确定病变位置,并且能够确定穿刺点、进针深度和角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贴和穿刺定位组件,定位贴的外周设置有粘胶层,粘胶层上粘贴有离型纸层,定位贴上设置有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若干列横向定位显影点和若干列穿刺孔,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的长度方向沿定位贴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每列横向定位显影点位于相邻的两列穿刺孔之间;纵向定位显影点和横向定位显影点均为鱼肝油填充的囊体结构,且纵向定位显影点的半径大于横向定位显影点;穿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的两侧均通过牵拉带连接有粘胶带,定位板上开设有长孔,定位板上固定有半圆形的量角器,量角器的圆心处通过螺栓铰接有穿刺定位管,其中螺栓固定在穿刺定位管的下部,螺栓转动连接在量角器的圆心处,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帽,穿刺定位管的下端部穿设在长孔内,穿刺定位管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定位顶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定位贴完成对肿瘤的定位,确定穿刺位置、角度以及深度,利用穿刺定位组件完成对应的穿刺工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功能齐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定位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穿刺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贴1和穿刺定位组件,定位贴1的外周设置有粘胶层2,粘胶层2上粘贴有离型纸层,定位贴1上设置有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3、若干列横向定位显影点4和若干列穿刺孔5,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3的长度方向沿定位贴1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每列横向定位显影点4位于相邻的两列穿刺孔5之间;纵向定位显影点3和横向定位显影点4均为鱼肝油填充的囊体结构,且纵向定位显影点3的半径大于横向定位显影点4;穿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6,定位板6的两侧均通过牵拉带7连接有粘胶带8,定位板6上开设有长孔9,定位板6上固定有半圆形的量角器10,量角器10的圆心处通过螺栓铰接有穿刺定位管11,其中螺栓固定在穿刺定位管11的下部外壁,螺栓转动连接在量角器10的圆心处,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帽12,穿刺定位管11的下端部穿设在长孔9内,穿刺定位管11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定位顶丝13。本技术在使用时,撕去离型纸层,将定位贴1利用粘胶层2粘贴在拟定的穿刺部位皮肤上,如拟定穿刺肝脏则贴合在肝脏对应的皮肤上,接着进行磁共振扫描,鱼肝油可以在磁共振下成像,根据磁共振的断层扫描确定肿瘤的位置,并且通过图像可以判断肿瘤的位置,进而判断肿瘤距离皮肤的长度,然后通过图像确定穿入肿瘤中心的最佳穿刺点位置和进针角度,其中通过横向定位显影点4确定最佳穿刺点横向的位置,通过纵向定位显影点3确定最佳穿刺点纵向位置,确定进针位置后找到对应的穿刺孔5;接着将穿刺定位管11对准确定的穿刺孔5,用两个粘胶带8牵拉固定定位板6,定位板6紧贴患者穿刺处皮肤,通过绕螺栓旋转穿刺定位管11,穿刺定位管11的下端部在长孔内活动,改变穿刺定位管11的方向,观察量角器10即可确定穿刺定位管11的角度,即进针角度,然后旋拧定位螺帽12,使得定位螺帽12与量角器10顶压配合,完成对穿刺定位管11的固定,接着将穿刺针插入穿刺定位管11进行穿刺,穿刺针上具有长度刻度线,通过长度刻度线判断穿刺深度,穿刺到肿瘤位置后,可以旋拧定位顶丝13,利用定位顶丝13固定穿刺针。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贴和穿刺定位组件,定位贴的外周设置有粘胶层,粘胶层上粘贴有离型纸层,定位贴上设置有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若干列横向定位显影点和若干列穿刺孔,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的长度方向沿定位贴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每列横向定位显影点位于相邻的两列穿刺孔之间;/n纵向定位显影点和横向定位显影点均为鱼肝油填充的囊体结构,且纵向定位显影点的半径大于横向定位显影点;/n穿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的两侧均通过牵拉带连接有粘胶带,定位板上开设有长孔,定位板上固定有半圆形的量角器,量角器的圆心处通过螺栓铰接有穿刺定位管,其中螺栓固定在穿刺定位管的下部,螺栓转动连接在量角器的圆心处,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帽,穿刺定位管的下端部穿设在长孔内,穿刺定位管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定位顶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贴和穿刺定位组件,定位贴的外周设置有粘胶层,粘胶层上粘贴有离型纸层,定位贴上设置有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若干列横向定位显影点和若干列穿刺孔,一列纵向定位显影点的长度方向沿定位贴的对角线方向设置,每列横向定位显影点位于相邻的两列穿刺孔之间;
纵向定位显影点和横向定位显影点均为鱼肝油填充的囊体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德超王朝艳韩新巍李燕爽王艳萍李兆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