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4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所述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包括:基管体和可拆管体;所述基管体和所述可拆管体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上半操作柄和下半操作柄;两个所述条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基管体两侧,所述条形凹槽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有限位槽;两个凸条设置于所述可拆管体的两侧,所述凸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具有通过将双管针的管体设置基管体和可拆管体,在穿线时,可以将可拆管体拆卸,然后将U形羽齿线对应放置后,再将可拆管体对应安装,穿线简单、快捷且基管体和可拆管体的安装的拆卸操作简单、便捷,固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
技术介绍
目前,在美容行业,锯齿线面部提升术随着整形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一种U形羽齿线,其特点是该线使用态呈U字形,可分为左线、右线和连线三部分,左线和右线呈扁形线,其两侧边上均布有向上倾斜的羽状齿,连线呈圆形为光线,该线以U型为单位提升面部,左线右线不来回窜动,可相互协调,手术用线少,上固定在头上,下固定在面部,随时间延长和面部活动等因素影响,不会松弛,整容保持时间长,适于美容行业推广使用。现有通过设置双管针与U形羽齿线配合使用,参考现有专利201821009462.X和201520714231.9中双管针在使用时,U形羽齿线通过“U形羽齿线从一夹线器和一针管穿入,绕过U形凹槽,再从另一针管和夹线器穿出”,这中穿线的方式,由于线头容易偏移,穿线的时间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解决了现有双管针在对U形羽齿线穿线时时间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包括:基管体和可拆管体;所述基管体和所述可拆管体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上半操作柄和下半操作柄;两个条形凹槽,两个所述条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基管体两侧,所述条形凹槽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有限位槽;两个凸条,两个凸条设置于所述可拆管体的两侧,所述凸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下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容纳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卡锁件,所述固定轴上且位于卡锁件的一侧设置有解锁件,所述卡锁件,所述卡锁进与所述解锁件通过带动绳传动连接。通过将双管针的管体设置基管体和可拆管体,在穿线时,可以将可拆管体拆卸,然后将U形羽齿线对应放置后,再将可拆管体对应安装,穿线简单、快捷且基管体和可拆管体的安装的拆卸操作简单、便捷,固定稳定。优选的,所述卡锁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固定轴表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将卡块的一侧设置弧形面,当可拆管体与基管体安装时,固定块可以直接压缩卡块的弧形面使其推动移动块压缩弹性件进入到安装槽内部,当卡块完全穿过固定孔后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将其弹出,对其进行限位,操作更加的简单。优选的,所述解锁件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开设于所述固定轴的端部,所述矩形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轴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固定轴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环,所述矩形槽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带动块的一侧设置滑轮组。滑轮组可以对带动绳进行导向并减小摩擦,提升带动绳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带动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块的一侧,所述带动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所述带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凸条的两侧粘接有胶垫。通过在凸条的两侧设置胶垫,可以提高固定稳定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通过将双管针的管体设置基管体和可拆管体,在穿线时,可以将可拆管体拆卸,然后将U形羽齿线对应放置后,再将可拆管体对应安装,穿线简单、快捷且基管体和可拆管体的安装的拆卸操作简单、便捷,固定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拆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限位轴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基管体,2、可拆管体,3、上半操作柄,4、下半操作柄,5、条形凹槽,6、限位槽,7、固定块,8、固定孔,9、容纳槽,10、固定轴,11、卡锁件,111、安装槽,112、弹性件,113、移动块,114、卡块,12、解锁件,121、矩形槽,122、带动块,123、带动环,124、滑轮组,125、连接杆,13、凸条,14、限位轴,15、带动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拆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限位轴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包括:基管体1和可拆管体2;所述基管体1和所述可拆管体2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上半操作柄3和下半操作柄4;两个条形凹槽5,两个所述条形凹槽5分别开设于所述基管体两侧,所述条形凹槽5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有限位槽6;两个凸条13,两个凸条13设置于所述可拆管体2的两侧,所述凸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两个固定块7,两个所述固定块7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操作柄3正面的两侧,所述固定块7上开设有固定孔8;两个容纳槽9,两个所述容纳槽9开设于所述下半操作柄4正面的两侧,所述容纳槽9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0,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有卡锁件11,所述固定轴18上且位于卡锁件11的一侧设置有解锁件12,所述卡锁件,所述卡锁件11与所述解锁件通过带动绳15传动连接。基管体1和可拆管体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U形放置槽,两个U形放置槽合起对应想成两个连通的针管;条形凹槽5延伸至开设至上半操作柄3上。所述卡锁件11包括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开设于所述固定轴10表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槽11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13,所述移动块1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14。移动块11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块,矩形槽12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对应滑槽。所述卡块114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移动块113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112与所述安装槽11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解锁件12包括矩形槽121,所述矩形槽121开设于所述固定轴10的端部,所述矩形槽12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带动块122,所述带动块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5,所述连接杆12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轴10的外部。矩形槽121与安装槽111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杆125位于所述固定轴10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环123,所述矩形槽121内壁的前后两侧之间且位于带动块12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管体和可拆管体;/n所述基管体和所述可拆管体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上半操作柄和下半操作柄;/n两个条形凹槽,两个所述条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基管体两侧,所述条形凹槽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有限位槽;/n两个凸条,两个凸条设置于所述可拆管体的两侧,所述凸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n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孔;/n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下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容纳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卡锁件,所述固定轴上且位于卡锁件的一侧设置有解锁件,所述卡锁件,所述卡锁进与所述解锁件通过带动绳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管体和可拆管体;
所述基管体和所述可拆管体的顶端分别连接有上半操作柄和下半操作柄;
两个条形凹槽,两个所述条形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基管体两侧,所述条形凹槽内表面的底部连通有限位槽;
两个凸条,两个凸条设置于所述可拆管体的两侧,所述凸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
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固定孔;
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下半操作柄正面的两侧,所述容纳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卡锁件,所述固定轴上且位于卡锁件的一侧设置有解锁件,所述卡锁件,所述卡锁进与所述解锁件通过带动绳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提升埋线双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固定轴表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容丽妍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