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廷银专利>正文

便携式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37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包括:主体,其上面开放,内部为中空筒状;第一坐便器盖,其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并形成为拱形;以及第二坐便器盖,其以与所述第一坐便器盖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其中,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一端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式坐便器
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具体地,可以向两侧抬起坐便器盖从而固定袋子,并可以旋转折叠来减小体积从而便于携带,并且展开折叠的坐便器来形成坐便器的可固定袋子的便携式坐便器。
技术介绍
通常,由于室外存在感染风险或者空间限制,常常发生儿童不易上厕所的情况。例如,在公园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空间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容易受到坐便器或者水造成的感染。或者,当发生公共卫生间排队过长、遇到非冲洗式卫生间、在车内无法上厕所、紧急情况下周围没有卫生间等情况时,将限制儿童的排便活动。通常,为了防止发生感染,使用公共卫生间时父母或孩子悬在坐便器之上,或使用便携式坐便器盖或者使用提供的坐便器罩后让儿童进行排便。当受到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卫生间时,会在路边解决或者在孩子的臀部抵靠塑料袋来使儿童进行排便。上述情况难以保证清洁,容易出现皮肤炎症。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出了袋子、便携式坐便器盖等。此外还会使用便携式坐便器,韩国专利公开号第10-2013-0120306号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坐便器。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袋子的便携式坐便器,保证儿童排便活动中的卫生。根据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迅速设置从而在户外快速实现排便活动。根据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旋转实现收纳或展开。根据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帮助儿童以稳定的姿势进行排便。r>根据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袋子的便携式坐便器,能够设置并固定袋子从而方便地处理儿童排出的粪便。根据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具有能够轻松放入手提袋中的形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能够包括:主体,其上面开放,内部为中空筒状;第一坐便器盖,其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并形成为拱形;以及第二坐便器盖,其以与所述第一坐便器盖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中的每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一端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分离。并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两侧与所述主体铰链结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坐便器盖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端部在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朝上方或水平方向旋转。而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当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端部向上旋转时,能够在所述主体的开放的上面外围与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排便袋。并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所述主体能够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为拱形并且所述第二主体部也形成为拱形,使得所述主体的内部为中空筒状,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拱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拱形直径,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拱形的各端部重叠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端部相互旋转,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叠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拱形内,重叠成一个拱形。而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能够铰链结合,所述第二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能够铰链结合,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旋转而形成的重叠的拱形两侧面。并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下部边缘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下面接触,或者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部边缘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下面接触时,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旋转能够被停止。而且,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所述主体能够包括卡扣元件或挂钩元件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能够包括对应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卡扣元件或所述挂钩元的卡扣元件或挂钩元件中的任一个,各个所述卡扣元件与所述挂钩元件能够相互结合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固定在所述主体。技术的效果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可固定袋子的便携式坐便器,能够保证儿童排便活动中的卫生。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迅速设置从而在户外快速实现排便活动。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旋转实现收纳或展开。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帮助儿童以稳定的姿势进行排便。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可固定袋子的便携式坐便器,能够设置并固定袋子从而方便地处理儿童排出的粪便。根据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具有能够轻松放入手提袋中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a、图1b、图1c及图1d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底视图。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俯视图。图6是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旋转的附图。图7是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折叠状态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示例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在为各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位于不同的附图,也尽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实施例时,当认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进行具体说明会不必要地混淆对实施例的理解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说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相应的构成要素的本质、序列或顺序等不应受到相应术语的限制。当说明一个构成要素“连接”、“结合”或“接触”另一个构成要素时,应当理解该构成要素能够是直接连接或接触另一构成要素,或者,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也能够“连接”、“结合”或“接触”有其他构成要素。图1a、图1b、图1c及图1d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的立体图。具体地,图1a是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的坐便器盖130、140配置在主体110、120的上面边缘的状态的附图;图1b及图1c是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旋转坐便器盖130、140使得便携式坐便器100的坐便器盖130、140的端部131、132、141、142朝向上方的状态的附图;图1d是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在便携式坐便器100的坐便器盖130、140上配置有袋子B的状态的附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的底视图;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的俯视图。参照图1a至图5,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坐便器100可以包括主体110、120、第一坐便器盖130、第二坐便器盖140、第一铰链部150、第二铰链部160、前方旋转部170及后方旋转部180。主体110、120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n主体,其上面开放,内部为中空筒状;/n第一坐便器盖,其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并形成为拱形;以及/n第二坐便器盖,其以与所述第一坐便器盖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n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一端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8 KR 20-2017-00053901.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其上面开放,内部为中空筒状;
第一坐便器盖,其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并形成为拱形;以及
第二坐便器盖,其以与所述第一坐便器盖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放的上面,
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主体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一端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两侧与所述主体铰链结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坐便器盖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端部在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朝上方或水平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坐便器盖与所述第二坐便器盖的端部向上旋转时,在所述主体的开放的上面外围与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排便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为拱形并且所述第二主体部也形成为拱形,使得所述主体的内部为中空筒状,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廷银
申请(专利权)人:郭廷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