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饭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36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构成容纳腔;管道,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且所述管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端,两所述开口端均连通所述容纳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的容纳腔能够用于盛放食物或者容纳食物的器具,如餐盒等。食物本身发出的热气,或者因加热食物产生的热气、蒸汽等在容纳腔内上升,热气和蒸汽本质上均为水蒸气。水蒸气产生后容纳腔进入管道中,由于管道位于饭盒外侧,管道本身的温度相对容纳腔更低,水蒸气遇到管道内壁发生冷凝,重新冷凝成水后可以在管道内积存,也可以重新回流到容纳腔底部而回收。因此水蒸汽不易向外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水蒸汽向外界的逸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饭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盒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饭盒。
技术介绍
饭盒是常用的生活用具,通常用来携带餐食。餐食在饭盒内被加热时,或者热的餐食放在饭盒内时,餐盒内部会产生热气用来加热,或者餐食本身散发热气,餐食本身的热气和用于加热食材的蒸汽,本质上均为水蒸气,水蒸气逸散到外界环境时温度较高,用户接触逸散的水蒸气容易引发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饭盒内水蒸气容易逸散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饭盒。一种饭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构成容纳腔;管道,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且所述管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端,两所述开口端均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管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高于另一个开口端。所述饭盒还包括:水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水箱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开口位置相对较高。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水箱的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所述水箱底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一透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透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使所述第二管路具有封闭状态和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限位槽;推板,所述推板一端设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所述推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所述推板与所述限位槽之间构成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的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内壳,与所述第一壳体围成所述容纳腔;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构成配件空间,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配件空间内。所述饭盒还包括:发热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朝向所述容纳腔设置。所述饭盒还包括:液位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蒸架,所述蒸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高度不同的两部分,所述蒸架上设有供蒸汽通过的透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连通所述蒸架两侧的所述容纳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构成容纳腔;管道,设于所述容纳腔外侧,且所述管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端,两所述开口端均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管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高于另一个开口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的容纳腔能够用于盛放食物或者容纳食物的器具,如餐盒等。食物本身发出的热气,或者因加热食物产生的热气、蒸汽等在容纳腔内上升,热气和蒸汽本质上均为水蒸气。水蒸气产生后容纳腔进入管道中,由于管道位于饭盒外侧,管道本身的温度相对容纳腔更低,水蒸气遇到管道内壁发生冷凝,由于管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高于另一个开口端,重新冷凝成水后可以在管道内积存,也可以重新回流到容纳腔底部而回收。因此水蒸汽不易向外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水蒸汽向外界的逸散。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饭盒,所述饭盒还包括:水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水箱分别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开口位置相对较高。由于第一管路在容纳腔内的开口位置相对较高,因此水蒸气上升会进入第一管路,从而沿第一管路进入水箱。第一管路以及水箱内部的温度相对容纳腔较低,使水蒸气发生冷凝转化为水并在水箱内积存。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在水箱内预存一定的水,使水箱环境与容纳腔之间的温差更大,更利于水蒸气的回收。由于水箱将大部分水蒸汽回收,因此水蒸汽不易向外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水蒸汽向外界的逸散。水箱中的水能够通过第二管路排出。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饭盒,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水箱的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所述水箱底部方向延伸。当水箱内存有一定水时,由于第一管路的延伸部向水箱底部延伸,因此第一管路的延伸部将第一管路在水箱内的开口延伸至水箱内的液面之下,容纳腔内部的水蒸气通过延伸部进入水箱时,在水箱内的水体内形成气泡,气泡在页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上升过程中不断发生冷凝转化为水,提高了水蒸气的冷凝回收效率。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所述水箱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开口部,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开口部水平高度相对较低。水箱具有排水需求时,由于水箱内对应连接第二管路的开口部水平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在第二管路开启是,水箱内的水能够自动通过第二管路排出水箱。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一透孔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透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水蒸气温度相对较高,水蒸气整体密度相对容纳腔内部环境而言较低,水蒸气在产生后发生上升运动。第一壳体的顶部对应容纳腔内部空间的顶部,因此第一透孔靠近第一壳体的顶部或者第一透孔设于第一壳体的顶部,能够迎合水蒸汽的运动,使水蒸气更易进入第一管路收集。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使所述第二管路具有封闭状态和导通状态。电磁阀控制第二管路的导通和封闭,在收集水蒸气的过程中保持第二管路封闭,保持水箱内具有水,从而提高水蒸气的冷凝回收效率。在排水时再打开第二管路。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限位槽;推板,所述推板一端设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所述推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所述推板与所述限位槽之间构成适于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的通道。推板受控于电磁阀向限位槽内移动,从而将第二管路夹紧,使第二管路发生弹性形变而封闭。再次控制推板向限位槽外方向移动,第二管路恢复原状而导通。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饭盒,所述饭盒还包括:发热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朝向所述容纳腔设置。饭盒带有加热功能,通过发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饭盒内的食物。水蒸汽回收到水箱内时,水蒸气放热冷凝,水箱内的水吸收水蒸气释放的热量而升温。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二管路回流到容纳腔底部,通过发热体加热,容纳腔底部的水吸热而转化为水蒸气上升,并加热食材从而形成循环。水蒸气在水箱内冷凝的同时,水箱还回收了热量,使水箱向容纳腔底部补充的水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更易被加热成水蒸气,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饭盒的主视图;图2为饭盒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截面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电磁阀控制第二管路关闭、导通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水位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1、提手;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1);/n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扣合构成容纳腔(3);/n管道,设于所述容纳腔(3)外侧,且所述管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端,两所述开口端均连通所述容纳腔(3),所述管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高于另一个开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
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扣合构成容纳腔(3);
管道,设于所述容纳腔(3)外侧,且所述管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端,两所述开口端均连通所述容纳腔(3),所述管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高于另一个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饭盒还包括:
水箱(4),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或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所述水箱(4)分别通过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连通所述容纳腔(3),且所述第一管路(41)在所述容纳腔(3)内的开口位置相对较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41)连通所述水箱(4)的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所述水箱(4)底部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1)的第一透孔(13),所述第一透孔(13)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透孔(1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2)上设有电磁阀(43),使所述第二管路(42)具有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德华贺雷吴学鹏康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