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33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雾化腔,雾化腔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以产生气雾;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雾化腔连通;出气道,出气道与进气通道连通;补充进气通道,补充进气通道与出气道连通,从补充进气通道进入的外界空气与雾化腔内形成的气雾混合后进入出气道。该气雾产生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空气对雾化腔的冷却作用,同时达到降低吸入气雾的温度的作用,既减少能量浪费也没有降低装置工作时的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特别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们都意识到传统卷烟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加热不燃烧产品应运而生。加热不燃烧卷烟通过加热不燃烧烟具对烟支中的烟丝进行加热,释放气雾供使用者抽吸。与传统卷烟相比,烟丝没有燃烧,所以不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如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让使用者获得抽吸体验的同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吸入。传统的加热不燃烧烟具在较高的温度下加热烟草物质,较高的温度比较容易产生较充分的烟气量,较高的温度也有利于香味物质随烟气被使用吸出。但是较高的加热温度容易导致烟气温度过烫影响使用体验,甚至有烫伤用户的风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吸入烟气温度的加热不燃烧烟具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气雾产生装置中不能有效降低气雾温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气雾的温度,同时不会造成雾化腔中的加热温度降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雾化腔,雾化腔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以产生气雾;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雾化腔连通;出气道,出气道与进气通道连通;补充进气通道,补充进气通道与出气道连通,从补充进气通道进入的外界空气与雾化腔内形成的气雾混合后进入出气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空气对雾化腔的冷却作用,同时达到降低吸入气雾的温度的作用,既减少能量浪费也没有降低装置工作时的能量利用效率。进一步地,补充进气通道与出气道处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进气通道同时垂直于补充进气通道和出气道。进一步地,补充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口设有气道端塞,气道端塞包括进气结构,以使外界空气通过气道端塞进入补充进气通道。进一步地,气道端塞的进气结构处设有弹性瓣膜,弹性瓣膜在受到吸力时能够打开,以使外界空气通过气道端塞进入补充进气通道;弹性瓣膜在闭合状态下,弹性瓣膜与进气结构具有边界间隙,外界空气通过边界间隙进入补充进气通道。进一步地,弹性瓣膜在闭合状态下,边界间隙的通气面积不小于0.5mm2。进一步地,弹性瓣膜打开到最大位置时补充进气通道具有第一通气面积,弹性瓣膜在闭合状态下补充进气通道具有第二通气面积,第二通气面积为第一通气面积的0.5倍以内。进一步地,补充进气通道的第一通气面积为进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的0.67倍以内。进一步地,出气道的横截面积为进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的0.5倍以内。进一步地,出气道的横截面积和补充进气通道第一通气面积之和为进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的1倍以内。进一步地,雾化腔外套设有隔热层。进一步地,还包括按压部,按压部的顶面设有通孔,通孔与雾化腔同轴设置,按压部能够沿雾化腔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包括壳体;雾化部,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雾化部设有雾化腔,用于储存气雾产生基质,还包括按压部,按压部的顶面设有通孔,通孔与雾化腔同轴设置,雾化部和按压部之间形成隔热空腔,通过操作按压部能够改变隔热空腔的体积;在第一位置时,隔热空腔具有第一体积,并且在雾化部的轴向上,按压部的顶面和雾化部具有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时,隔热空腔具有第二体积,并且在雾化部的轴向上,按压部的顶面和雾化部具有第二距离,其中,在第二位置时,气雾产生基质从按压部伸出的长度大于在第一位置时按压部伸出的长度,用于将气雾产生基质从雾化腔中取出。进一步地,按压部在第二位置时,按压部的顶面不与雾化部接触。进一步地,按压部上设有限位件,在第一位置时,限位件使按压部的顶面和雾化部具有第一距离。进一步地,按压部包括压板,压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与雾化部配合,以引导按压部移动。进一步地,壳体上设有安装部,按压部安装于安装部上。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边缘设有开口,限位件位于开口内;在第一位置时,限位件与开口抵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用于使按压部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复位件为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按压部和壳体相抵接。进一步地,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设于按压部上,第二磁铁设于壳体上,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间产生排斥力使按压部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隔热空腔的第二体积与第一体积的比例不超过60%,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不小于4m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T型气道的立体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T型气道的立体分解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T型气道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气道端塞的立体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气道端塞闭合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气道端塞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气道端塞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气道端塞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压板弹起状态下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压板下压状态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以产生气雾;/n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n出气道,所述出气道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n补充进气通道,所述补充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道连通,从所述补充进气通道进入的外界空气与雾化腔内形成的气雾混合后进入所述出气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以产生气雾;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出气道,所述出气道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补充进气通道,所述补充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道连通,从所述补充进气通道进入的外界空气与雾化腔内形成的气雾混合后进入所述出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道处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同时垂直于所述补充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口设有气道端塞,所述气道端塞包括进气结构,以使外界空气通过所述气道端塞进入所述补充进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端塞的进气结构处设有弹性瓣膜,所述弹性瓣膜在受到吸力时能够打开,以使外界空气通过所述气道端塞进入所述补充进气通道;所述弹性瓣膜在闭合状态下,弹性瓣膜与进气结构具有边界间隙,外界空气通过所述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俊钱轶霆陈超李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