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30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包括底座,还包括桌面组件、固定组件、第一固件、第二固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桌面组件包括台面、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对称地设置在台面的两侧且台面分别与左翼板、右翼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台面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台面处;本多模式调节控制台通过固定组件、第一固件和第二固件能够对本控制台进行多模式控制,可将左翼板和右翼板上翻与台面齐平,使得控制台的可使用面积增大,也可将左翼板和右翼板进行九十度折叠,能够减小控制台的所占空间,增强了本控制台的通用性,也便于本控制台的运输和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台,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
技术介绍
控制台是一种用于摆放设备,集中操作控制设备的工作台。现有的控制台从生产完毕后其造型就固定不可变的,固定不变的造型无法适用于多种使用场合,若使用场合空间较小则无法使用控制台,造成一般的控制台通用性不够好,无法进行多种模式调节控制台的大小,且大型的控制台也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包括底座,还包括桌面组件、固定组件、第一固件、第二固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桌面组件包括台面、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对称地设置在台面的两侧且台面分别与左翼板、右翼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台面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台面处,所述第一固件安装在左翼板处,所述第二固件安装在右翼板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机壳、第一推板、第一固定杆、第二推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机壳与台面的底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对称地设置在机壳内且机壳分别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杆的数量相同。其中,底座用于支撑台面,桌面组件用于调节控制台面的支撑面大小,第一固件、第二固件和固定组件协同作用,用于固定和支撑桌面组件,固定组件的第一推板用于推动第一固定杆运动,第二固定杆与机壳滑动连接,第二推板用于推动第二固定杆运动,第二固定杆与机壳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壳内且驱动组件位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两者中间,驱动组件包括双输出轴电机、第一螺杆、第一螺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螺杆、第二螺块、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根输出轴与第一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螺块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块的一侧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板的铰接,所述第一螺块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铰接,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另一输出轴与第二螺杆的一端与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螺块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螺块的一侧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板铰接,所述第二螺块的另一侧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铰接。其中,驱动组件用于推动固定组件运动,双输出轴电机为驱动部件,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为传动部件,将双输出轴电机的动力传输至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地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用于推动第一推板运动,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用于推动第二推板运动。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以第一螺杆为对称轴对称地设置在第一螺块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以第二螺杆为对称轴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螺块的两侧。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对称设置且相同,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对称设置且相同,使得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能够同步运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左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设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的设置位置、数量皆与第一固定杆的设置位置、数量相协调匹配。其中,第一固定板用于安装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杆可插入到第一固定管内。进一步,所述第二固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右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内设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的设置位置、数量皆与第二固定杆的设置位置、数量相协调匹配。其中,第二固定板用于安装第二固定管,第二固定杆可插入到第二固定管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多模式调节控制台通过固定组件、第一固件和第二固件能够对本控制台进行多模式控制,可将左翼板和右翼板上翻与台面齐平,使得控制台的可使用面积增大,也可将左翼板和右翼板进行九十度折叠,能够减小控制台的所占空间,增强了本控制台的通用性,也便于本控制台的运输和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底座,2.台面,3.左翼板,4.右翼板,5.固定组件,51.机壳,52.第一推板,53.第一固定杆,54.第二推板,55.第二固定杆,6.第一固件,61.第一固定板,62.第一固定管,7.第二固件,71.第二固定板,72.第二固定管,81.双输出轴电机,82.第一螺杆,83.第一螺块,84.第一连杆,85.第二连杆,86.第二螺杆,87.第二螺块,88.第三连杆,89.第四连杆。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包括底座1,还包括桌面组件、固定组件5、第一固件6、第二固件7和驱动组件,所述桌面组件包括台面2、左翼板3和右翼板4,所述左翼板3和右翼板4对称地设置在台面2的两侧且台面2分别与左翼板3、右翼板4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台面2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固定组件5安装在台面2处,所述第一固件6安装在左翼板3处,所述第二固件7安装在右翼板4处,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机壳51、第一推板52、第一固定杆53、第二推板54和第二固定板71,所述机壳51与台面2的底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52与第二推板54对称地设置在机壳51内且机壳51分别与第一推板52和第二推板5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板52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杆53,所述第二推板54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杆55,所述第一固定杆53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杆55的数量相同。底座1用于支撑台面2,桌面组件用于调节控制台面2的支撑面大小,第一固件6、第二固件7和固定组件5协同作用,用于固定和支撑桌面组件,固定组件5的第一推板52用于推动第一固定杆53运动,第二固定杆55与机壳51滑动连接,第二推板54用于推动第二固定杆55运动,第二固定杆55与机壳5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壳51内且驱动组件位于第一推板52和第二推板54两者中间,驱动组件包括双输出轴电机1、第一螺杆82、第一螺块83,第一连杆84、第二连杆85、第二螺块87、第二螺杆86、第三连杆88和第四连杆89,所述双输出轴电机1的一根输出轴与第一螺杆8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螺杆82的另一端与机壳5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82与第一螺块83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块83的一侧与第一连杆84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84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板52的铰接,所述第一螺块83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杆8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85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54铰接,所述双输出轴电机1的另一输出轴与第二螺块87的一端与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螺块87的另一端与机壳5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块87与第二螺杆86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螺杆86的一侧与第三连杆88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88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板52铰接,所述第二螺杆86的另一侧与第四连杆89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89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54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面组件、固定组件、第一固件、第二固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桌面组件包括台面、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对称地设置在台面的两侧且台面分别与左翼板、右翼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台面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台面处,所述第一固件安装在左翼板处,所述第二固件安装在右翼板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机壳、第一推板、第一固定杆、第二推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机壳与台面的底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对称地设置在机壳内且机壳分别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杆的数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面组件、固定组件、第一固件、第二固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桌面组件包括台面、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对称地设置在台面的两侧且台面分别与左翼板、右翼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台面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台面处,所述第一固件安装在左翼板处,所述第二固件安装在右翼板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机壳、第一推板、第一固定杆、第二推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机壳与台面的底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对称地设置在机壳内且机壳分别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杆的数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调节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壳内且驱动组件位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两者中间,驱动组件包括双输出轴电机、第一螺杆、第一螺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螺杆、第二螺块、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根输出轴与第一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螺块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螺块的一侧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板的铰接,所述第一螺块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谦张小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腾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